APP下载

化工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探究

2019-09-10张超光

消防界 2019年22期
关键词:应急管理预案突发事件

张超光

摘要:近年,化工企业爆炸事故频发,如何在新形势下,正确理解并做好化工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是企业管理者及安全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按照级别和类别的不同,企业应急预案体系有“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2019年4月1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成为了提升国内应急管理水平的有力支撑,它的发布实施,使全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有法可依。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化工;预案

2003年至今,我国逐步建立了以“一案三制”为基本框架的应急管理体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标明我国应急预案框架已初步搭建。当前,一个地方、企业能否制定应急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已成为一个社会单元安全文化是否健全的重要度量,企业尤其是“谈火色变”的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场所,作为重要的经济元素,企业更应重视这项工作。但是,我国频发、高发的重特大火灾和爆炸事故仍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企业对应急管理不重视,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现场处置措施缺乏针对性,应急救援处置不当,在没有弄清致害因素也没有采取可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野蛮施救,导致事故失去控制;二是企业安全教育宣传培训工作远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常识和意识淡薄,认识不足,安全作业程序不清,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远远不能达到身处的险境。身边的事故案例不胜枚举,值得政府、部门、救援机构、企业和安全从业人员深刻自省。

一、应急管理短板分析

應急管理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从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等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对突发性事件采取有效的处置手段和专业的救援措施,保护社会、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活动。它是为应对大事故、重大灾害而提出的。

本文作者在走访多家化工企业调研后,了解到,即使在我国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在日常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工作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编制的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强,低级错误频现,应急处置队伍建设良莠不齐,应急人员素质和业务素养差别极大,应急物资重储备轻保养,桌面演练不重视,事故现场演练效果甚微,处置不规范、不完善、不科学,随意性强,演练目的不明晰,处置、救援指挥不当,总结、评估瞎凑合等问题。不论是中小型化工企业,还是中资、外资企业均存在违章指挥、盲目蛮干、施救敷衍等现象,误处置、习惯性处置,比比皆是。这些,都必将会导致应急实战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扩大,社会、企业的整体应急能力必将大打折扣,灾害极有可能造成较大面积的蔓延和扩大,次生灾害、连锁反应极有可能横生。本文结合工作,梳理了对应急管理的有关知识和见解,希望对安全生产管理有所帮助。

二、突发事件概念范畴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现实中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或者可以预判到可能会对社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危害事件,并且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或者通过批准采取更为复杂的应急处置措施才能够平复的危险事件。突发事件一般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每类又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等四级。

三、突发事件的特点

企业突发事件尤其是复杂的突发事件,一般具有如下特点: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持续性、可控性、机遇性。

(一)突发性。来源于三个方面:无法控制的客观因素而导致,事件范围内人的认知盲区,对小事件置若罔闻。

(二)复杂性。一般在互相交织的利害关系影响下而导致,往往呈现出事件的错综复杂、互相影响、一动多动、多动一动等质态。

(三)破坏性。往往以生命财产安全的破坏和损失为表征,有直接损失,也有间接损失,有对个人心理的破坏和打击,也有对社会稳定性的影响和冲击。

(四)持续性。一个突发事件有潜伏期、爆发期、高潮期、缓解期、消退期,而且容易传播和蔓延,一件突发事件很容易造成另一件同类或其他类型突发事件的爆发,事件断断续续。

(五)可控性。突发事件一般可控,使之不超出科学的范围。系统论也表明,因势利导,对一个系统的调节能够抑制不确定性。这也是人能够改造社会和进步的重要体现。

(六)机遇性。突发事件的控制往往存在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或多个能够捕捉到的机会,机遇和机会源于客观规律,源于偶然中的必然和规律,需要细致观察、研判和利用经验。

四、应急管理的原则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等6个方面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将应急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引领。

五、对应急管理的认识

一个企业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应对自身内部可能的突发事件的理念、制度安排与各类资源的总和,其构成和演变决定了这个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影响力。

(一)宏观方面。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降低危害性,优化决策,在对突发事件发生原因、过程和后果充分研判的基础上,整合企业自身、周边企业、当地政府的有力应急资源,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置的过程。

(二)目的性方面。是为了应对可能的突发性事件,有效预防、处理突发事件,减小直接和间接损失、人员伤亡和不利社会影响,从正面积极地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实现可控。

(三)过程方面。是企业、个人使用观测、预警、控制、预防、紧急处理、评估、救济、恢复等举措,减小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处置正在发生的突发事件,将损失降到最低,汲取经验教训,严防再次发生。

六、突发公共应急管理

公共管理是针对政府管理的缺陷而产生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突发公共应急管理强调的是对潜在的突发公共事件施行的从预防、准备,到响应、恢复的全流程、循环性管理。各环节界限模糊,但目标明确,相互关联,依次阶进,实现动态改进。

预防,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为减小事件发生概率,减轻损害,而做的预防性工作;

准备,应急管理的关键环节。是针对特定的或潜在的突发公共事件,为快速、有效地展开行动,而采取的准备性工作。

响应,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展开的救援、处置等实质性工作。

恢复,在突发公共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为下一步生产的开展和生态保护而采取的有效的善后行为。

七、化工企业应急管理要点

刚施行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以现有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总结国内外多年来发生的,尤其是从化工企业中得出的应急处置实践中的教训和经验教训,从应急机制、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等方面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进行了规范化的要求,并提出了强制性的法律措施。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要重点留意以下方面:

(一)承担主体责任。科学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事故都是由于在安全管理中存在欠缺造成的,因此,企业主体责任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尤其强调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对应急工作全面负责,明确了各级政府、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职责,强调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加强自身应急体系建设,必须明确自身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该条例的实施,解决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做到了有法可依,作为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必将促进我国应急管理事业的全面提档升级。

(二)提高应急水平。科学研究还表明,70%的事故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公司在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希望让一线员工处于主导地位,管理者的应急水平、对应急工作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应急处置与救援活动是检验应急准备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时刻牢记“平时牵引应急准备,战时规范应急救援”这一基本准则,牢固树立“宁可千日无事故,不可一日不准备”的思想,从日常应急演练、应急小组建设、应急物资筹备、应急自查、应急值守等方面入手,切实搭建企业自身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

(三)科学制定应急预案。我国的应急预案,从中央到基层、从总体到部门往往都参照固定的模版编制,“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样平”。企业EHS部门编写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应做到能够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应急预案进行有效衔接;按照企业安全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应由各部门或者各生产班组自主编制,同时能够充分认识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做到“危险因素早知道”,“意外事故有抓手”。各类事故万一发生后,不论何时都能立即做出正确的应对,使用有效、实用的处置措施,将灾害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严防事故扩大。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第一时间响应,切实提高自防自救的能力和水平,并注重救援的时效和效率。

(四)用信息技术手段保障应急救援。据了解,我国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政府已在着手建设一种基于网络终端的信息系统,应用于应急救援工作,该系统可以让企业办理各类预案的备案手续,实现综合预案、专项预案中的应急救援指挥程序的演练和实战,可以实现救援技术自动查询抓取,可以自动调取区域内的有效应急救援力量等等,进一步保障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开展应急体系评估。依据安全、消防、突发应急、物资配备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尤其是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开展应急管理体系评估。可以通过审查企业应急管理体系文件、应急物资配备等资料排查企业应急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队伍、风险评估、应急救援物资、备案情况等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对照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企业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评估企业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否合理、有效;对评估结果进行分级,以便企业有针对性地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利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更好地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也有助于地方政府进一步掌握辖区的安全生产现状。

八、结语

近年来,制订修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的体制、机制和法制(简称“一案三制”)建设以后,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国各地覆盖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尤其在化工企业的泄露、火灾等事故处置、救援中发挥了明显的功效。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常抓不懈,注重自身应急管理工作,紧抓自身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尝试通过区域性评估的方式,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管理能力的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第十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M].法律出版社,2007.

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汪辉勇.公共价值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薛澜.应急管理体系新挑战及其顶层设计[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11-14.

猜你喜欢

应急管理预案突发事件
启东市强化预案演练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紧急预案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研究
大数据技术及理念在国际石油合作应急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