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瑞宏: 给稻田加点“智慧”

2019-09-10过国忠

科教新报 2019年20期
关键词:扬州示范区农业机械

过国忠

“再过一个多月,待小麦收割后,就该到种水稻的时候了。”近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张瑞宏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

三句话不离农田。张瑞宏的同事都说,“无论你和张老师说什么,他都能把你带到田里去。”

已是副厂长却选择辞职读研

今年59岁的张瑞宏,看上去就是个“庄稼汉”:黝黑的皮肤、裤腿儿沾着泥……这是经年累月在田间工作,给他留下的痕迹。

入行30年来,他没有一年离开过土地。

靠着这份坚持,在农业机械、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这块“土地”上,他收获颇丰:先后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多项,在专业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培养博士、硕士生20多人。

1977年恢复高考后,张瑞宏考入扬州大学,学习农业机械专业。

大学毕业后,张瑞宏被分配到县里一家生产农业机械的工厂工作。没过几年,由于专业基础扎实,工作成绩优异,他被提拔为副厂长。

1987年,张瑞宏谢绝了厂领导与亲朋好友的挽留,报考了扬州大学农业机械专业研究生。1990年,他留校任教,成为一名培养农业机械人才的教师。为了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2002年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他考入中国农业大学攻读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方向博士。

2006年,张瑞宏获得了博士学位。当时,一些科研单位和外资企业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其中不乏一些高薪的工作机会。可他却选择回到扬州大学,从事教育与科研工作。

在扬州大学江都高端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庆华眼里,张瑞宏是个坐得住冷板凳的人。刚到扬州大学工作的那几年,他申請不到科研经费,于是他就把每月大部分工资拿来用于科研,而自己家里却连添一样家电都难。自家生活开销,全靠爱人微薄的工资。

由于多年没有积蓄,他家里既没买车,也没买房。至今,他们夫妻二人仍住在学校分配的50多平方米的老房内。

带队建起万亩智能示范区

在张瑞宏眼里,我国粮食生产要想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必须改变目前先进技术碎片化应用的现状,组建智慧种植产业体系。

针对这些问题,张瑞宏每到一处农田便会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农业生产企业建议,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农业、农机、农艺的结合,大力发展现代智能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生态化。

然而,几年下来,收效并不显著。

情急之下,他决定自己动手干。去年6月, 在江苏省泰州市农业开发区政府的支持下,张瑞宏带领团队建设起万亩智能高效优质稻米示范区,进行稻麦示范种植。

同时,张瑞宏带领团队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田间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布在田间的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的长势、叶片数、叶色、病斑、害虫虫口密度、土壤含水量,并将这些数据传至监控中心,为种植决策提供辅助信息。

巧用这些新技术,首年示范种植的南粳系列稻米,亩产平均达到700公斤。目前, 张瑞宏团队与扬州大学江都高端装备研究院合作,成立了扬州金涛精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张瑞宏团队集成创新了多项新技术,建立从种到收的农机农艺融合的农业种植产业链,打造出数字化种植智慧农业示范区。”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虞强说。

猜你喜欢

扬州示范区农业机械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问题
关于农业机械维修和保养的思考
浅谈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扬州绒花”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