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标教材 着眼学生发展
2019-09-10文江邻
文江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东北师大的陈旭远教授对教学有效性的阐述是: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有效性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118
一、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各个学段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都有明确的论述,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规律和生活经验的,而在每堂课中都应该体现对于学生这些方面的训练、培养和发展。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比如2009年全国小数讲课赛中北京的于萍老师在教学“小数加减法”一课时,课前她对四年级的学生做了充分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甚至全体学生都知道“相同数位对齐”。但对于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末位有0等新情况,学生普遍存在困惑,于老师就了然于心。因此她在备课时就充分考虑学生这些认知基础,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与已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联系,抓住了这节课教学的突破点。
(三)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務。教材中有的例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紧,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活化”例题,把例题转换成学生生活实际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即将数学学习内容生活化,便于有效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如有位老师在“分一分”的教学中,就大胆地把例题改成“将自己书包里的物品分类摆一摆。”如何摆?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自然引出分类摆放物品的需求。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要有效
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大家都知道的经典案例: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数学教授库伯在上“概率”一课时,创设了一个情境:他让同学们将自己的生日写在小纸片上,然后把所有的小纸片都折起来放在讲台上。他用五美元打赌——班上同学中至少有两个人同月同日生。库伯教授打开第一张纸条,读出上面写的日期,马上就有三个同学举起手表示那是他们的生日。这个成功的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让教学过程情境化,创设情境游戏化,更有助激发学生学生兴趣。
(二)课堂提问要有效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等。比如有位老师在教了5的乘法口诀后,问:“5乘4得多少?”而另位老师这样问:“你能用多少方法算出5乘4的答案?”哪种提问更有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反馈要有效
有效反馈是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能使学生高效的理解与深化知识技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从而真正提高课堂的效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反馈:一是口头反馈。师生可以通过口头交流获取反馈信息。如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然后老师再进行评价。二是书面反馈。师生可以通过书面交流获得反馈信息。如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练习,通过观察每个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老师可以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三是观察反馈。师生可以通过观察彼此的情绪状态获取反馈。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对学生表情、坐姿、态度细致入微的观察,判断学生有没有理解,有没有碰到疑难。
(四)教师倾听要有效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教授提出:“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三、课后反思的有效性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师不断成长,成为出色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