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尝试说“不单单是……”,让观点更有说服力

2019-09-10费明富

大学·课外阅读 2019年3期
关键词:观点移民小镇

费明富

思辨性阅读是高考命题的大趋势。“不单单是……”这种否定句,就体现了思辨性思维的语言建构。在巴金的散文作品《灯》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仅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是在说人活着“不是单”靠米,还靠其他东西,巴金认为人活着不仅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做保证,更要有心灵生活的滋润和精神生活的支撑。通过“不单单是……”这样一个具有思辨性的否定句,我们就了解了句子背后的深刻含义,从而准确把握阅读的主题。

除了“不单单是……”,相似的否定表达还有“不是单靠……“不完全是……”“并不都是……”“不一定都是……”等等。我们要积极尝试说“不单单是……”,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

1.修正观点,避免说法片面

思维过于简单,可能导致观点片面甚至极端化。而“不单单是……”之类句式的运用,可以修正极端的观点,使说法更全面。

来看下面这段选文:一些父母“吼”孩子,不单单是源于功课焦虑。我邻居家有个孩子很爱哭闹,大人和他讲道理无效,哄半天还哭,大人烦了就吼,一开始吼能镇住,后来吼也没用,由此变为恶性循环——孩子常哭闹,大人总吼叫,搞得鸡飞狗跳,四邻不安。在和另一个当父亲的朋友聊这事时,他说幼小的孩子难免哭闹,这是孩子自婴儿时期就有的表达情绪或需求的方式。对于哭闹的婴幼儿,父母应看他或她是不是尿了饿了,解决“合理需求”后,孩子就会平静。对稍大点的孩子,要看哭闹是不是出于任性或耍脾气,有时要讲他或她能听懂的道理(这要求就不低),有时要“冷处理”。什么是“冷处理”?就是家长不搭理,孩子哭一会儿看到大人没反应,可能就作罢。一来二去,哭闹就不会成为孩子达到目的的“武器”,反之亦然。如果家长没给孩子立好“规矩”,从偶尔无理取闹到习惯成自然,越大坏毛病越不好纠正,家长也会从迁就到不耐烦地吼。当然,确实也有许多家长是因为功课吼孩子。这不完全是望子成龙。从幼儿园起,许多老师就给家长“留作业”,别说孩子搞不定,家长都要绞尽脑汁。老师在“家长群”发号施令,哪个家长敢不从?一位亲戚吐槽:这年头根本不能指望老师!老师出难题,难为的是孩子,更是家长。孩子本来就好动顽皮,又“必须”让孩子学会超出孩子能力范畴的东西,实在搞不定,某些家长就失控了——不要以为家长就成熟,很多家长自己还在成长呢。“止吼课”的出现,不能说完全是大忽悠,愿意掏钱的家长或许能学到一点心理学皮毛。但它的功效很有限,一方面是因为其专业性待考,另一方面是它改变不了揠苗助长、学习“军备竞赛”。

(选自人民网《“父母教娃主要靠吼”是咋形成的?》)

我们分别来看以下三处。

第①处,“不单单是源于功课焦虑”是在辩证地看待家长吼孩子的原因。一方面,承认有许多家长吼孩子是因为功课问题;另一方面,也表明家长吼孩子还有其他原因,或许是孩子的问题,或许是家长的问题,又或者是两方都有问题。总之,“不单单是……”句式的运用修正了家长吼孩子“就是源于功课焦虑”的观点,使说法更全面和严谨。

第②处,“这不完全是望子成龙”否定了家长吼孩子“全是(因为)望子成龙”的观点。一方面,承认部分家长吼孩子是因为望子成龙;另一方面,也引出下文,指出有的家长吼孩子是因为无法让孩子学会超出能力范畴的知识。

第③处,“‘止吼课’的出现,不能说完全是大忽悠”是在辩证地看待“止吼课”能起到的作用。一方面,肯定“止吼课”有积极作用,比如能让家长学到一点心理学皮毛;另一方面,也强调“止吼课”的作用有限,因为其专业性待考证,改变不了揠苗助长。这样就避免了“‘止吼课’的出现,完全是大忽悠”的绝对说法。

这三处表述很好地展示了“不单单是……”句式能够修正观点、避免说法片面的作用。随着成长,同学们的思维会更加成熟,感受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与他人的差异,逐渐“学会说不”,但仅仅学会说“不”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会说“不单单是……”,因为太绝对的说法可能是片面的、错误的,有时候还会伤人,而“不单单是……”的说法更谦虚、委婉、全面,表明自己既能够察觉到其他正确的观点,也能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体现了很强的思维水平。在写作中,自觉地运用“不单单是……”之类的辩证否定句式,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2.重视观点的情感色彩,合乎情理

有時候,观点的确立还应该注意合理性。如果我们建构的观点符合理论上的逻辑,却违背了情理,那这样的观点也不会被人接受的。

以赵本夫《告别三峡》中的片段为例:

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时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乡。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关利坚。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

三峡大坝的建设,注定要有百万移民告别家园。那么,该怎样看待这件事呢?如果直接说告别就是坏事,势必令人难以接受,也不符合事实。因此,提出符合情理的观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段文字在评价时相当谨慎,其观点“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具有鲜明的思辨色彩。一方面,暗含了告别具有一定的沉重的因素,如离开家乡;另一方面,又强调告别也许是好事,如建立新的家园。如果说法过于绝对,说“告别一定是坏事”,那后果就如前文所说;但如果说“告别一定是好事”,则忽略了三峡移民为三峡工程做出的牺牲,说法也不妥。作者使用句式“不一定都是……”,就避免了这两种不合适的说法,既符合逻辑,也符合情理,立意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不过,有价值的立意还得借助事实的支撑。作者又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的观点——移民带来相关城镇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修正了传统观念,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这些分论点有效支撑起“告别自有积极意义在”的观点,从而让“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站得稳,立得准。

3.与时俱新,不断修正观点

观点的确立应该基于事实来建构,但社会在不断发展,新的情况也不断发生。因此,基于原事实建构的观点,也应该随着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修正。

来看下面这篇文童:

种太阳不再只是儿歌

李斐然

小时候我爱唱儿歌,特别是一到《种太阳》这首歌时,我就特来劲,搬个小凳坐在老式收音机前,昂着头跟其中的小姑娘一起大声唱,“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一个送给南极,一个送给北冰洋”。

长大后的我早已忘了这个孩子气的荒谬念头,我从没想过,这个愿望居然真的会实现。紧挨着北冰洋的挪威人,果真在大山里踏踏实实地种了一个“太阳”。在即将到来的9月份,他们要在照不到阳光的山谷小镇流坎,迎接播种后的第一缕阳光!

这个新“太阳”其实只是镜子。人们在阳光充裕的山顶立起三面巨型反光镜,给它们安装了感应器,由计算机支配它们的移动,让它们跟踪太阳自动调整角度,把阳光反射到山谷中的小镇广场,形成一个“人造太阳”。当地人管它叫“镜像计划”。

据说,想让这个宁静小镇长出个“太阳”的计划,是他们100年前就有的梦想。这个以工业起步的小镇,坐落在挪威中部山区的谷地。在当地人的家庭录像里,长满绿树的大山环抱着小湖,清澈的泉水在林间汩汩流淌,小镇宽阔的马路上偶尔慢悠悠地跑过一两辆车,路边咖啡店外坐着闲聊的市民,喝着咖啡晒着太阳。

不过对他们而言,能晒得到太阳的好日子可没多少。别看一到夏天,太阳把咱们晒得够呛,但这个挪威小镇纬度很高,又在山谷之中,由于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和高山的遮蔽,每年9月份一到,这里成天黑沉沉的,看不到太阳,要熬过整个冬天,熬到第二年的3月,才能再次看到太阳。

没有太阳怎么办?早在1913年,当地一个叫山姆·艾德的工程师就坐不住了。据说这个工厂老板无法忍受自己的工人干了一天的活还晒不到太阳,就大胆提议,用反光镜的原理,把山顶上的太阳反射到山谷底下的小镇去。

但在那个连直升机都没造出来的年代,艾德的想法太过异想天开。虽然他在当地开办了颇有影响力的工厂,但就连他自己都意识到这个“种太阳”的主意太荒谬,现有技术根本搞不定,于是,他放弃了这个念头,而后来他的继任者则自掏腰包,为当地人在山间修建缆车,把小镇居民拉到山顶上,用那时候可行的方法,帮他们去拥抱山谷里看不到的太阳。

眼看这个“种太阳”的梦想就要成为被人遗忘的梦想,偏偏遇上了对它不离不弃的人。2005年,同样住在流坎小镇的艺术家马丁·安德森提议,现在的科技进步也许可以实现艾德近100年前的梦想,如今我们有电脑,能开直升机,还有无线网络,今时今日,种个太阳不是梦?

经历了镇政府长达5年的讨论,人们终于达成共识,开始动手“种太阳”。他们在距离小镇450米之上的山顶,支起了三面巨型镜子。当然了,种这个“太阳”可不便宜,花了83万美元。由于位置太高,材料都是通过直升机运送上去的。这三面镜子超大,每面都有17平方米那么大,它们靠太阳能和风能充电。

这么一来,在450米之上的山顶处,大镜子像株会反光的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它们按照电脑通过无线网络发回的指示,如同忠实粉丝追踪着大明星,分毫不差地随之移动。

而在450米之下的山谷里,阳光会沿着镜子反射进城市,径直落在小镇的广场上。阳光将以此为中心照射到大约200平方米的区域。到那个时候,就会真的跟歌里唱的那样,“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说起来有点后悔,虽然小时候成天摇头晃脑大声唱,但我似乎从来没有真心想过,如何去“种太阳”。所以,我现在特别佩服百年前提出这个计划的艾德,以及在我的录音机里反复高唱“种太阳”的小姑娘。也许正是这种无拘无束的儿时梦想,激励着人们努力突破技术难关,当科技门槛一一攻破之后,我们真的可以在现实的土壤上,播种出梦想中的太阳。

(选自2013年8月2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减)

这篇文章很好地说明了观点要随着事实与时俱进。基于过去的事实,《种太阳》确实只是一首儿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利用镜子、太阳能、风能等“种太阳”。事实发生了变化,因此有了“种太阳不再只是儿歌”的新建构,显得十分新颖。“不再只是……”体现了观点与时俱进的辩证思维。

可见,“不单单是……”这一否定模式,不但可以用在句子中,也可以用在段落中,還可以用在文童的整体架构中。

三篇选文的作者都使用了“不单单是……”类型的旬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观点是否全面,是否合乎情理,是否与时俱进。在写作中,具体采用哪种表达方式因文而异。而在阅读中,我们也要多注意这种“辩证+否定”的句式,察得作者的本意和思维表达的方式,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当然,阅读中也要有意识地注意作者表达观点的其他方式,一步步分析其中的逻辑,学习并运用,就能使自己作文的层次更加丰富。

猜你喜欢

观点移民小镇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什么也没有小镇(1)
小镇小镇真热闹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
穿毛衣的小镇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