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巴菲特学什么?
2019-09-10
每年五月初,中国投资界有个固定的旅游地——奥马哈,因为巴菲特和芒格会在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表演“二人转”,花数小时回答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问题,大家期待能够从两位智者身上学到投资秘笈。
奥马哈位于内布拉斯加州中部,位置相对偏僻,人口规模大概相当于国内的小县城。为什么巴菲特更愿意居住在远离金融中心的奥马哈而不是寸土寸金的纽约呢?华尔街周围聚集着各类声名显赫的金融机构,信息更多,有着更多的投资社交网络,不是更有利于投资吗?
听着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住在华尔街,投资人每天就可能被过度信息包围,和思维模式、知识背景、价值信仰、工作感觉雷同的一群人交流,相信即便是自律如巴菲特也很难保证能够从从众潮流和集体认知中摆脱出来。巴菲特的儿子彼得说:“如果住在华尔街,我父亲就会过上完全不同的生活,他可能也會去追逐那些别人想要的东西。”
产生从众行为的重要原因是人们习惯花很多精力去得到公众和外界的认可和赞同,也就是巴菲特所定义的“外部计分卡”,但“外部计分卡”恰恰容易把人引到错误的方向。
幸好,巴菲特不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的人。他不仅在奥马哈办公,连奥马哈的办公室布置也很简单,只有一份《华尔街日报》和一些上市公司的年报,有一部电话,甚至连电脑都没有。
某种意义上,在奥马哈办公、简单的办公室、独处都是巴菲特独有的信息过滤机制,可以让他最少程度屏蔽外部干扰。因为在巴菲特看来,仅仅靠自律和智慧去过滤噪音是不够的,你必须有正确的环境和流程来帮你实现。
对巴菲特这样的长期投资者来说,信息过滤机制能够让他更加静下心来专注于投资的本质,冷静理性地对企业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认真阅读上市公司年报,用实业的眼光来做投资,挣企业低估的钱和企业成长的钱。
和“外部计分卡”相对应的是“内部计分卡”。或许是天性使然,或者和家庭教育相关,巴菲特是一个坚持以“内部计分卡”为行事准则的人,他坚持内心认可的价值和信仰,而不是经常被外部因素影响而左右摇摆。坚持自我并不容易,无论是网络泡沫时坚守原则不介入还是金融危机时大举买入银行股。当然,“内部计分卡”不仅仅指投资,也包括日常工作和生活,他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时间,希望每一天都尽可能从心所欲,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投自己能力圈内看得懂的企业……
通过适合的环境和流程将“外部计分卡”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坚持按“内部记分卡”的原则行事,巴菲特得以专注于投资,在投资领域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认知。
“专注”也是巴菲特所认为的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秉性。就此而论,无论是否从事投资,看过热闹以后,我们都应该学习一下巴菲特的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