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高校人才资源转化 助推高质量发展

2019-09-09杨东升

先锋 2019年8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人才

杨东升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使命。郫都区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深刻内涵,深入挖掘高校人才资源价值,出台《关于加快人才资源价值转化助推郫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打好人才引育用留“组合拳”,促进人才资源转化为创新创造活力和转型发展动力。

摸清群体特点,增强识才本领

郫都区科教资源富集,有高校19所、科研机构205个、省部级以上专家人才1089人、在校大学生约25万人。通过对高校人才资源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梳理分析,五类人才群体具有较大的价值转化空间和现实可及性:

一是“有技能”群体。即拥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可通过提供足够的优质就业机会,就地转化为产业人才,为发展高端制造业创造条件。二是“有成果”群体。即拥有一定科研成果的教授和优秀大学生,通过市场化机制和专业化平台,促进成果就地转化,培育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三是“有团队”群体。即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的学科带头人或行业领军人物,通过有效链接产业需求、提供敏感要素,引导促进“研发团队”变身“创业团队”,培育新兴产业核心力量。四是“有人脉”群体。即在相关行业领域取得较高成就、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的校友,通过建立常态合作关系,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聚集更多优质产业项目和高端产业人才。五是“有智慧”群体。即具有深厚理论功底、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通过分类整合组建智库,“借智借脑”助力科学决策。

打通市场堵点,搭建聚才平台

广聚天下英才,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好高校人才和企业需求信息不对称、政策不精准等问题,建立因需选人、因才施策的引才聚才机制,吸引高校人才向产业发展一线聚集。

一是围绕人才优势“给机会”。结合辖区高校专业优势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聚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氢能、5G+8K等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细分领域,联合高校打造轨道交通、工业设计等5大环高校双创街区,提高产业发展与人才优势耦合度,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吸引高校毕业生9100余人落户郫都,其中硕士以上2000余人。二是围绕市场需求“给信息”。引入中科曙光、国青创新等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建立产业人才服务中心,定期发布人才供需、科技成果等信息,常态开展“蓉漂人才荟”等活动,今年累计为企业揽才近2000名。依托电子科大举办“蓉归故里菁蓉行”等活动,深度对接通讯信息、集成电路等6个校友行业协会,招募知名校友参与成都国盾创新中心建设,已有3个平台、10个人才项目签约入驻。三是完善人才政策“给支持”。按照“实用且最需支持”的原则,打破“唯学历、重头衔”传统,定期发布《郫都区人才指引(白皮书)》,出台《关于支持辖区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郫都菁英”产业人才计划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等,实行人才分层分类分阶段扶持,实现优惠政策“精准滴灌”,聚集国家“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90余名,选聘紧缺人才115名。

专注产业焦点,提升用才质效

人才尽释其能、尽展所长,必须最大限度支持和鼓励投身产业发展主战场,为他们奋勇创新提供舞台。郫都区聚焦电子信息、川菜、新经济等主导产业发展焦点,灵活用才机制,让优秀人才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

一是助力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发展。依托科教资源优势,促进产业核心技术提升,占领行业制高点,掌握产业话语权。与高校合建院士工作站9个,组建博士后工作站2个,与电子科大合力打造菁蓉逆向创新孵化基地,引进半导体设计等企业33家,频岢微电子等高科技创新项目63个,佳骋电子等14个项目成功实现产业化。二是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结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搭建校企联盟,开展“引博攻关”,联合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等单位开展豆瓣工艺改造攻关,研发豆瓣牛肉酱等即食食品;借助西华大学、成都工业学院、四川大学等智力支持,攻关川菜工业化瓶颈;与川农大等5家院校合作共建科技引领乡村振兴联合体,引进袁隆平等专家团队搭建技术平台27个,攻克技术难题42项。三是助力新经济产业加速发展。以“但求所用、不求所在”理念,积极探索飞地孵化、离岸孵化等模式,与高校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领域深化合作,组建专家人才智库2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3项,聚集培育新经济企业6987家,上半年规上新经济企业产值增长22.3%。

连接供需断点,创新育才方式

做好人才资源开发,打造贴近产业一线的人才队伍,必须有效对接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定向、完善人才培养方式,畅通供需培养双向通道。

一是“前厂后校”定向育才。深入研究人才资源供给和需求情况,建立“人才需求库”“人才供给库”,打造汇聚人才供需、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等信息的共享服务平台。深化提升校地企合作水平,與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共育人才,打造“菁蓉创客学堂”,累计定向培育高端研发和实用技术人才450余名。二是“引企入教”优化人才培养。开展“企业家进校园”“教育家进园区”等活动加强校企联动,促进高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找准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契合点。支持成都纺专结合蜀绣产业,新增中国刺绣艺术与设计专业;四川传媒学院结合科技影视文创产业,成立喜马拉雅音频学院、完美电竞学院;成都工业学院结合川菜工业化设立川菜学院等。三是岗位实训提升人才技能。推行“企校双制、工学一体”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生产现场实训,建立教学与生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接西华大学、成都技师学院等,在相关企业设立智能制造、川菜产业等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个,培养人才1.9万余人;建立就业见习基地20余个,常年提供实训岗位500余个,推进校企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使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

直面服务痛点,优化留才环境

留住人才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郫都区直面人才生活安居环境、公共服务配套、消费场景方面短板,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提升宜居宜业水平。

一是围绕消费需求培育特色商圈。依托特色街区、商业综合体打造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多层次商业消费新场景,构建优质生活服务圈。万达广场、奥特莱斯、海骏达城全景商业街等建成投运,凯德广场等62万平方米高品质商业综合体年底投用。二是围绕安居需求强化住房保障。规划建设8个国际化社区,加强高品质住房供给,优选生态区域建设首批人才公寓536套,建成拎包入住“创客公寓”1040套,建成“青年人才驿站”。围绕公共服务需求提升配套水平。迁建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医院,新增床位2300个;扩建郫筒一小等优质学校12所,新增学位2万个;打造以磨底河生态湿地和绿道体系为纽带的城市社区公园群落,串联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形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三是围绕创业需求优化政务服务。实施“蓉城人才绿卡”项目,开辟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提供5大类15项专员服务;建成“云、网、端、数”四位一体政务云平台,精准提供知识产权等48项专业服务;在全市首推“开办企业8小时办结专窗”,实现“一窗办理,当日可取”。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层女干部人才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一个县级市的调查
人才资源与企业经济的关联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