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服拖延症

2019-09-09朱婷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高中生

朱婷婷

〔关键词〕拖延症;高中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1-0048-02

【活动理念】

拖延症是指个体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把计划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具有自愿、回避和非理性的特点。拖延与完美主义、自我控制、自我效能感、时间管理等因素有关,我们对本校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进行调查发现,拖延的主要原因为对即时满足与享乐的追求(例如电子产品、美食)、时间监控与管理能力较弱、自我效能感低和对困难的逃避。帮助学生化解拖延行为,有助于培养学生当机立断的行为习惯,对增强学生未来的竞争力、提高生活幸福感有重要意义。

对于克服拖延的方法,我在高中课堂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授课,效果不太好。学生懂得的道理很多,但是依然不能付诸行动,因为这些方法不能取得其认同,只当作大道理听听就过去了。本课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出这些导致拖延的原因是如何对人产生影响的,让学生看到拖延是怎样发生的,再通过剧演的方式与主要角色对话、增加新角色,在行动演出中呈现克服拖延的方法,效果较好。

【活动目标】

1.了解造成拖延的原因;

2.了解拖延发生和被化解的过程,体验化解拖延后成功的感受。

3.掌握克服拖延的技能,培养积极行动的能力。

【活动对象】

高二学生

【活动准备】

海报纸,签字笔,班级分组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动画视频《project B》,视频讲述了一个人计划用15天时间完成项目B,但是实施过程中一直拖延,最后两天发奋努力,“吐血”完成。

教师:这个场景熟悉吗?你们的寒假是这样过来的吗?比如计划两天完成的作业,开始执行时,想起微信上有个消息没回,想起有个资料要上网查一查,好像微博上也可以查到,这个视频看起来很好玩,点开看一下......东搞西搞,眼看时间快到了,感到恐慌,使出洪荒之力奋笔疾书,终于在最后期限熬夜流泪完成。

拖延症是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把计划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它在无形之中破坏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计划。在拖延的时候,个体都有哪些想法、情绪体验和行为呢?

学生:不想做,盲目自信,易受打扰,害怕开始,痛苦挣扎,转移注意力,安抚情绪,后悔。

思考:(1)你对哪些事情会拖延?哪些不会?

(1)你认为自己学业拖延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活动:讨论自己学业拖延的原因,并记录在海报纸上,写好贴在白板上。

二、 剧演——拖延症如何而来

教师请学生总结学业拖延的原因:懒、外界诱惑(手机、游戏、剧等)、太难了、烦、无趣、“迷之自信”。

教师:假设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理性决策者,一般情况下,大脑的思维活动由理性决策者掌控,他会指挥大脑做合理的事情。拖延是非理性的行为,即尽管没有适当的理由且会造成不利的后果,个体还是选择了拖延。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以剧演的方式来看看发生了什么。

邀请一位学生上台扮演理性决策者。

教师:他是你的理智,他知道接下来要开始学习了,他知道要怎么做。

扮演者坐在桌前,拿一本书在看。

邀请一位学生扮演“懒”,该学生自发地趴在理智者的背上,用手遮住理智者的眼睛。此时理智者在挣扎,努力要去看书。

理智者:真想睡一觉,但是我还是要坚持,我是理智,我是理智,我是理智。

邀请一位学生扮演“诱惑”。

教师:“诱惑”很知道什么是你喜欢的,是可以让你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的。“诱惑”站在理智者旁边,时不时地拍一下、拉一把理智者,告诉他手机响了,可能是谁的信息,甚至把手机拿给理智者看;游戏开始了,小伙伴在招呼他;冰箱里有新买的饮料,味道一定棒极了。看到理智者有些动摇,当“诱惑”说“吃鸡啦,快来”的时候,理智者被成功带走。看来“懒”和“诱惑”就已经能够让你开始拖延了。

教师提问:困难是什么样的?如何影响你的理智?

邀请一位学生(长得人高马大)扮演“困难”,站在理智者面前,双手抱在胸前说:“我是困难,想攻克我?不可能!我很难,你死了这条心吧。”

理智者:当他在我面前说话的时候我就头疼,想推开他又没有力气。

邀請一位学生扮演“烦”,扮演者坐在理智者的脚边吹口哨,时断时续。

理智者:真想打死他。

教师提问:理智者的烦来自哪里?如何影响他?

理智者:有时候是同学影响,有时候是自己在纠结,这样就没法集中注意力。

邀请一位学生扮演“迷之自信”,该学生很开心地站在理智者旁边说:“睡一会儿没关系,反正最后能搞定;玩一下吧没关系,反正还有时间;困难算什么,大不了最后找人抄一抄。”

理智者:他会让我心里舒服一些,但是又不敢相信他。

所有角色都在行动。

理智者:我受不了了,我完全不能专心看书。

教师:你想做什么?

理智者:我想把他们都赶走。

教师:拖延真不是我们的错,你看理智者真的很努力了,但是他被懒压着、被诱惑往手里塞手机、被烦困扰、被困难威胁着、被“迷之自信”忽悠着,很不容易,他不能理智地做事情,于是拖延就发生了。他想把他们都赶走,这就是克服拖延的过程,大家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把他们赶走。

三、剧演——克服拖延症

小组活动:每组分别对付一个拖延因素,小组讨论,选出一位理智决策者上台演出是如何赶走他的。也请各个拖延因素的扮演者想一想,怎么做才能帮助理智者一起完成工作?

1.对付懒,理智者想的办法有:(1)先休息15分钟——懒就没那么累了,甚至想要起来活动活动。(2)用意志力帮忙,把懒从背上拉走。如何增强意志力?尝试一下延迟满足。(3)跟别人比较,看到别人都在努力,已经做完了作业,自己就不再想偷懒了。(4)制定计划,如果完不成有懲罚。

2.对付诱惑。理智者想的办法有:(1)把诱惑物品收起来,比如断网、把手机收起来等;(2)延迟满足——先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再安排休息,在休息的时候玩一玩;(3)想想来自班主任的凝视和老妈的咆哮。

3.对付困难,理智者想到的办法:

(1)站起来,藐视他,把“迷之自信”拉过来鼓励自己。(2)寻求他人帮助,找个强大的小伙伴一起来攻克。(3)把大困难分割成小块,各个击破。(4)给困难化妆,让他看起来没那么可怕;胳肢困难,让困难看起来有趣。

4.对付烦,理智者的办法:(1)忽视它;(2)转移注意力。

5.对付“迷之自信”的办法:(1)给自己定个“死期”(截止日期),再给一个如果做不到的公开惩罚措施。(2)闹钟或者他人提醒。(3)让困难来提醒自己——“清醒一点”,看到自己真实的处境。

引导学生查看各种拖延因素的变化,采访他们的感受。

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克服拖延的办法。

【活动反思】

本节课用剧演的方法,学生体验深刻,在表演中,学生的自发性和创造力让我惊奇,不用担心他们不会表演,各个小组在帮忙找克服拖延的方法时表现积极。在剧演中特别要注意角色的变化和角色间的互动,例如,当诱惑在的时候,懒就变得有精神了,甚至也想跟诱惑走,所以有趣也是对付懒的办法。如何才能让任务变得有趣呢?引发学生思考。

以演出的形式让学生看到方法是如何起作用的,对其行为的改变很有帮助。45分钟的时间有点短,学生沉浸在剧演中,来不及沉淀,所以我给学生留了思考题:(1)课堂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2)造成拖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你的应对法宝是什么?下节课将请你分享你与拖延的故事。

这是我初次在课堂上应用心理剧,给了我很多启发。其实很多主题都可以使用这种方式,以外化的方式看问题,问题是问题而人不是问题,角色替代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待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昆山,215300)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谈有效设计高年级英语阅读活动
新教材下Integrated skills课堂教学的思考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