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茫茫群海中遇见

2019-09-09潘金路

大学生 2019年9期
关键词:通知书学姐群组

潘金路

左盼右盼终于等来高校录取通知书,捧着那份通知书的激动的心情此刻回忆起来心还呯呯跳。确定被录取以后紧接着就是准备开学事宜,一般我们都会通过添加高校组织的新生群来了解学校信息,食堂环境啊,寝室环境啊,追问群里的学长学姐某专业期末考试啊。这些新生群里往往气氛热烈,满满都是对步入大学生活的激动憧憬之情,一会儿不看群消息,消息提醒就已经是99+。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开始在网上搜索被录取学校的新生群组,并且申请加入,果不其然群里的气氛热烈,侃大山的,咨询事宜的,斗图的,不到几分钟,我提的问题已经被滑得很远。我在群里了解了一下学校住宿情况,还有一些开学需要准备的事,过了许久都得不到解答。就这么过了几天,群里一些自称学姐的开始私聊添加我的QQ,开始一两个,慢慢的越来越多,开始向我推销学习PS课程,让我帮忙转发宣传她的课程介绍。几乎天天都发来一些消息,因为其自称是“学姐”,我也只好每天都认真回复,心里想着不要还没入学就先得罪了学姐,后来越来越多类似这类“学长”“学姐”添加我:卖被子的,卖水的,卖行李箱的……慢慢我才了解到,原来这类新生群组里不全都是高校学长学姐,而是一些商品推销员组织的群聊,专门针对大一新生,再邀请一些已经在校的学生进群,这样一方面有人为新生解答问题,另外一方面推销员们也可以和新生们联络一下感情,佯装学长学姐向新生们推销自己的产品。这让人反感,我开始删除清理那些所谓的“学长”“学姐”。退出新生咨询群,有关高校的疑问打电话或者发邮件咨询。

有时候会被身边的同学邀请进入一些群聊,这些群名一般都是“大三学姐英语四六级资料共享群”,等到我们添加进去后,群里一般是全体禁言,只有群组或管理员一直在发消息提示进群后每个人要拉相应个数的人数进群才能有机会共享群里的资料,否则立刻被踢出群聊。我在群里呆了一两天,没有按要求邀请朋友进群,只见群里每天不断有新人加入,只是群里还是一直保持禁言状态,持续两天都是群组管理员发要求进群的新人拉人进群,丝毫没有要分享资料或学习经验的苗头,弄得我一头雾水,不明白这类群一直邀请人进来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又观察了几天,没有任何收获,默默退出了这类群聊,之后再有同学邀请加入此类群都选择忽略,咨询考试经验还是实地和学长们了解比较靠谱。

除了一些学习工作群,也有一些让我受益匪浅的群聊。大一开学没多久,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一个关于写作的群聊,我比较喜欢阅读,但是还没有正经的写过东西(除了考试写作文)。稀里糊涂地加入了一个“高校写作联盟群”,加入群聊后起初我也是观察状态,比较少发言,过了一阵看到群里有一则征稿信息,看了看要求,突发奇想也跟着写了一篇文章。后来一段时间忙于学习已经把这件事忘了,突然有一天在群里看到自己的文章受到了表扬,得到了编辑老师的认可,自此我认识了《大学生》杂志,有了我人生第一篇见刊的文章,成为了一名校园记者,自此走上了写作道路。

群聊中看到许多小伙伴通过大学阶段跟《大学生》杂志学习写稿,做校园记者,积攒了经验,毕业后走上专职新闻记者的道路,而且做得有声有色。在写作投稿收集素材的过程中,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笔友,接触了那些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人。通过和群里的小伙伴沟通交流,对事物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学会去思考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自己也慢慢开始接触其他的报纸期刊,又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学习面。

群聊除了可以用來聊天交流,有时候它也可以变成提升自己的工具。在大一阶段选择加入一些好的群,不仅有益于在校期间自己的学习生活,或许对毕业之后的就业也有帮助呢。

说起来有意思,我们宿舍能从线上群发展成线下实体群聊的卧谈会,是因为宿舍晚上十一点准时断电……

猜你喜欢

通知书学姐群组
入学通知书
工地上的他收到了北大录取通知书
知心学姐
关系图特征在敏感群组挖掘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统计模型的空间群组目标空间位置计算研究
50年前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群组聊天业务在IMS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