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食品安全谣言
2019-09-09张玉胜
共产党员·上 2019年8期
张玉胜
薯条能治脱发,热柠檬水能治癌症,醋蛋液包治百病……全是谣言。由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监测中心发布的《2018年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食品安全谣言数量、影响范围和危害有所减少,但食品安全谣言治理工作仍任重道远,食品安全谣言的全链条、智能化、立体治理格局还有待完善。
盘点去年盛传于社会的十大食品安全谣言,其特征也不外人们司空见惯的
俗招老套。比如,不顾事实,夸大其词;张冠李戴,杜撰权威;假意关心,利用心理;偷换概念,违背常识;伪装科学,试验作证,等等。识别或拆穿谣言制造者造谣惑众、误导消费的忽悠伎俩,需要综合运用法律、道德、教育、技术等各种手段,以形成共同治理食品安全謠言的全链条、智能化、立体式治理格局。
食品安全谣言缘何禁而不止、难以绝迹,究其原因既有科普宣传缺位、民众知识匮乏的认知短板,也有对造谣者惩戒乏力、违法成本过低的监管漏洞。目前,靠每一次的“辟谣”澄清,不可能让国民拥有对科学常识的系统和全面的认知提升。只有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对公民实施科学常识教育,切实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和识别能力,才有望让谣言真正地无可遁形。
应该说,惩戒食品安全谣言不缺现行法律依据,查究谣言来源也不缺先进的技术性手段。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编造虚假信息、散布传播谣言等不法行为有明确具体的处罚标准,只有坚持露头就打、严格执法,终结谣言的愿望才能实现。这就要求相关执法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秉持揪住不放、顺藤摸瓜、查出元凶、严惩不贷的零容忍态度,让谣言的始作俑者付出巨大代价。
更为重要的是,在打击食品安全谣言的同时,更要对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问题绝不姑息,只有老百姓切实提升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谣言才会失去制造和传播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