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转世》:不要在意那些成见
2019-09-09谭雄王苏燕
谭雄 王苏燕?
这部片子讲述了一个最简单、最实用的预防犯罪方法,那就是打破成见,宽以待人,去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好
最近有一部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铺天盖地地火了,一路过关斩将胜过了《大圣归来》。笔者也深深为这部动漫电影,不!是法律宣传片所打动。
哪吒一开始就颠覆了“头戴乾坤圈,臂绕混天绫,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的传统形象,成了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其实,在调皮捣蛋顽劣外表下,哪吒拥有着一颗期待被认可的心,于是他踏上了一条艰难的成长之路。在三年的时间里,他打破偏见,与命运抗争,在父母的爱和宽容中克服魔性,逆风翻盘。笔者认为,这部片子讲述了一个最简单、最实用的预防犯罪方法,那就是打破成见,宽以待人,去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好。
哪吒不过是少年犯罪的缩影
电影开端是一粒珠子,一粒可以吸收天地灵气的混元珠,吸收了灵气的同时也吸收了魔气,导致它善恶不分。元始天尊将混元珠炼化,分别形成灵珠和魔丸。元始天尊本计划将灵珠投胎至陈塘关总兵李靖家,吸收了灵气的孩童出生后,走上正道,可以成仙封神。而魔丸则会在出生三年后被天雷取命。
魔丸转世的哪吒出生之时,就闹得前来看热闹的人仰马翻,这让陈塘关所有的老百姓都认为这是不祥之物。他们所有人都把哪吒当妖怪,成见在这时就已经形成了,即使他还什么恶都没做。
因为哪吒出生就背负着魔丸恶名,不被陈塘关的人所接纳,所有村民都无缘由地畏惧他、排挤他、厌恶他。他没有朋友,有个小女孩想和哪吒一起踢毽子,哪吒很开心,但是大人却一把将小女孩抱走,他们还向哪吒扔石头,骂他“妖怪”。面对顽劣调皮的孩子,最不该放弃他们的人是父母。李靖和殷夫人想方设法告诉哪吒“其实你是灵珠转世,要修炼法术斩妖除魔,你将来要拯救天下于水火之中。这样就可以让百姓们接纳你”。哪吒信了,他练功除妖,从海夜叉手中救出小女孩。可是村民们却执意认为是哪吒抓走了小女孩,不仅骂他妖怪,还拿着农具集体来讨伐他。
一个人被认定了是“坏人”,怎么做好事都会被质疑。每次感受到外界对他的恶意时,哪吒自己也魔性上身,破罐子破摔。再加上申公豹告诉哪吒,其实他根本不是灵珠转世,而是魔丸化身,注定要被厌弃时,他认命了,他自暴自弃了。反正自己是魔,注定要做恶事的,于是开始魔性大发,甚至险些杀了自己的父亲,这时候的哪吒开始朝着别人成见的方向发展,成全了那些成见。但是,哪吒的父母依旧没有放弃孩子。性格火暴,斩妖除魔的殷夫人抽空也要陪哪吒踢毽子,给哪吒做好吃的,用最好的温柔哺育儿子。嘴上强硬,内心深爱儿子的李靖,不惜舍弃自己的面子,帮助哪吒得到世人认可。李靖毫不犹豫地选择用自己的命来替儿子受死,这个举动也使哪吒克服了魔性,学会了责任与担当,勇于面对命运。现实中无数父母深沉的爱,汇聚到这两个人物形象上,打动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接纳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样努力都搬不动。”这是这部电影里直戳人心的一句话。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活在别人的成见里,抑或是带着成见去评价他人?
笔者曾经办过一个案子,嫌疑人佳杨(化名),17岁,于2017年3月伙同他人采用威胁、恐吓手段在人民西路弄堂内劫得被害人人民币20元,因涉嫌抢劫罪被取保候审。
在佳杨的记忆里,“家”是个冰冷的字眼,那里永远充斥着父母歇斯底里的争吵,邻居总是对他指指点点,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在家庭教育缺失、温饱都成问题的情况下,佳杨实在受不了邻居们的指指点点,离家出走开始在社会上颠沛流离,最后竟为了20元抢劫他人。
佳杨是我的帮教对象。经过交流,我了解到,从小到大,周围同龄孩子父母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他的身上似乎早被打上了“坏孩子”的烙印,离家出走后,他认识了混社会的“力哥”,并参与了他们组织的抢劫犯罪。佳杨口中的“力哥”对他这个小弟其实不算关照,偶尔还要捉弄他,可这也让缺乏关爱的少年感到温暖,并发自内心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甚至最后明知他們在干犯法的事儿,也没打算退出。
考虑到佳杨的初犯、从犯情节,江阴市检察院对其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给了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们告诉他:“永远不要在意那些成见,只要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行,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没有天生的罪犯
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华生的这个论述或许太过绝对,但是教育环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育环境一般包括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三个方面,而家庭教育环境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抽取调查了100名少年犯,同时随机选取2所中学的100名普通初中生作为对照组抽样调查,从家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用以考察未成年人犯罪与监护人教养责任的相关性。调查结果显示,51%的少年犯来自单亲、继亲或婚姻动荡家庭,而这一比例在普通学生中仅为8%;双亲健在的未成年犯中,父母关系较差或一般者达近66.7%,远高于普通学生的比例。
哪吒的设定可能是借鉴了龙勃罗梭所描述的“与正常人不同的特质或因素,犯罪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天生犯罪人,科学已经证伪,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成见确实是根深蒂固的。其实在每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有人多教他一点明辨是非的能力,多给他一些关心,可能涉罪未成年人会少很多吧。
面对涉罪未成年人时,尝试多了解一下他的家庭、成长环境、内心,并给予他包容和耐心。面对错误,能正确认识,并引导其改正,这或许是我们每一个法律工作者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