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的临床疗效

2019-09-09王春旺

医学信息 2019年15期
关键词:针灸康复

王春旺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参照组给予现代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参照组[(85.62±4.72)分vs(78.51±4.13)分]、[(84.17±6.18)分vs(73.05±6.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促进其病情转归,在临床中用于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积极作用。

关键词:针灸;康复;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5.050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15-015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arl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odern rehabili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flaccid paraly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8 were enrolled as su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ference group and study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given moder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he study group gave early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compared the exercise function scores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FMA score and ADL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85.62±4.72) points vs (78.51±4.13) points], [(84.17±6.18) points vs (73.05±6.32) 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Earl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odern rehabilitation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flaccid paralysis. It can improve motor function, improv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help to promote the outcome of the diseas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in clinical practice. positive effects.

Key words:Acupuncture;Rehabilitation;Acute ischemic stroke;Flaccid period

急性缺血性中風(acute ischemic stroke)在中风类型中占比达85%,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征,在临床中多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1];而弛缓期瘫痪则主要表现为患者下肢运动神经元受损,进而表现为无意识肌肉收缩,肌张力减退至丧失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褥疮、肺部感染、关节拘挛、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早期治疗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中医针灸历史悠久,对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有明显作用,可积极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当前临床中常用的现代康复治疗法,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早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在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参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50±13.51)岁。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9.53±13.5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MRI、CT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②发病时间在1周以内;③NIHSS评分4~24分。排除标准[3]:①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③伴随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者。

1.3方法

1.3.1参照组  给予现代康复治疗。根据患者肌力进行分级训练,若为0级,则需在床上展开运动锻炼,正确摆放患者患肢,定时帮助其活动关节2~3次/d,15~20 min/次;对于瘫痪肌肉与肌腱,则需要用轻柔手法对其按摩,强化对踝关节与跟腱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训练其行踝关节背伸。若患者肌力为Ⅰ~Ⅱ级,则要对患者展开一对一被动训练,包括按摩患者患侧穴位,行肢体推拿,并结合主动训练。若患者肌力在Ⅲ~Ⅳ级,则需对患者展开抗组运动锻炼,联合协调性运动,从而提高其患肢灵敏性;训练中可根据患者可承受情况与患肢恢复效果适当增加运动量。同时加强对患者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其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的展开。治疗时间为3个月。

1.3.2研究组  给予早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现代康复治疗方法同参照组一致。早期针灸:选取患者患肢内关、尺泽、极泉、委中、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位,用毫针(杭州元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刺入穴位,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确认得气后留针30 min,每间隔10 min行针一次。随后加用阳明经穴对其行手法补法,并随症加减,对上肢曲池、八邪、合谷、后溪、肩髃穴与下肢阳陵泉、解溪、太冲、血海穴位针灸。治疗时间为3个月。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①FMA评分: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评分量表对患者肢体运动、协调能力、关节活动度与速度进行评分,采用百分制,若评分低于50分,则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分值越高则其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越佳。②ADL评分: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自理能力评分,以100分为准,分值越高则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4]。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兩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DL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中风主要是因脑血管疾病所造成的突发性局部脑功能缺损,可将其分为缺血性、出血性两大类,其中缺血性中风尤为常见。通常情况下发病后初始2周内则为急性期,急性缺血性中风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尤其是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走高,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依照康复Bobath技术学可将脑中风分为弛缓期、痉挛期、恢复期[5],中风后弛缓期瘫痪一般处于急性期,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性障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也进一步增高了临床病死率。当前临床中尚未明确对这一病症的最佳治疗时机,但当病情发作后,为降低复发可能,应给予早期康复治疗,确保患者能够早康复、早受益。

目前临床中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患者主要采用现代康复治疗,它以患者为中心,在现代科学与现代医学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功能解剖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等理论知识,将治疗重点放在患者患肢功能与能力恢复上,并致力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其重新成为社会中自立一员。在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现代康复治疗中,通过对患者患肢肌力进行分级,从而展开针对性运动锻炼,包括按摩、一对一主被动运动等肢体刺激方式诱导肢体运动,保持良性体位与姿势,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同时,早期针灸治疗方式的应用能够增加中风患者病灶区神经元与突触数量,从而为突触功能的重塑提供其重要物质基础,有效促使周围神经再生,在现代康复治疗基础上加速神经功能的康复。

中医学认为,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属于“痿症”范畴,在“治痿独取阳明”的观点中[6],其强调了治疗痿症中脾胃的重要性;通过针刺阳明经脉可对筋骨不和进行调节,濡润筋骨,从而促进其突出增加与神经再生。早期针灸作为中医学中常用的“内病外治”治疗方式之一,通过对制定穴位按照一定角度刺入,应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对特定部位进行刺激,经腧穴、经络的传导作用通经脉、调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中风患者可明显减轻其进入痉挛期后的痉挛程度,可防止弛缓期患者痉挛状态产生与痉挛严重程度,对于改善其远期预后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通过对研究组患者给予早期针灸结合现代康复运动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相比较治疗前与单纯行现代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提高,对于诱发肌张力有作用;且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参照组患者改善。在张宇等[7]研究通过对30例患者行早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后,其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均有显著增高,其治疗优势明显,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对于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与改善预后有着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早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促进其病情转归,在临床中用于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艳,张久强,宗轶.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探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2):2180-2181.

[2]刘立群.早期针灸加康复对急性缺血中风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0):118-119.

[3]蒲玉婷,胥青梅,白雪.熏洗结合按摩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2):69-71.

[4]彭夏红,黄莉,涂燕,等.康复训练的时间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66-68,100.

[5]宋毅,裴建,沈维娜,等.陆氏针灸治疗42例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7,12(5):1149-1153.

[6]史航.早期康复治疗配合针灸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5):172-173.

[7]张宇,孔令博,王兰,等.早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在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现代中医临床,2017,24(6):42-44.

收稿日期:2019-4-8;修回日期:2019-4-18

编辑/杜帆

猜你喜欢

针灸康复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飞蚊症 不妨一试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超声低频对人工流产术后康复的影响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