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的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以山西焦煤集团东曲煤矿为例
2019-09-09颜建东李玥
颜建东,李玥
(深圳市地质局,广东 深圳518000)
1 引言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矿产资源开采工作,这就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但矿区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尤其是土地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并且,采煤活动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等问题,并带来了很多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活[1]。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政府部门需要实行土地复垦方式,增加耕地面积,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为矿区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 矿区概况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曲矿位于山西省古交市东南,行政区划属古交市管辖,其地理坐标范围为北纬37°48′00″~37°55′00″,东经112°09′22″~112°16′52″,井田南北长约11km,东西宽约8km,采矿许可证批准登记面积59.9048km2。批准开采2、4、7、8、9 号煤层,开采标高为620~1140m,有限期限为2004年10月至2029年8月。
矿区位于吕梁山东侧,属中低山区。区内切割剧烈、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沟谷及其两侧基岩裸露,沟谷多呈北西向分布,较大的沟谷有胡岩刁沟、长峪沟、铁磨沟等。山顶多黄土覆盖。出露地层有古生代上石盒子组至山西组以上,其余均在邻区和煤田外围出露,矿区位于马兰向斜的东翼,受新华夏系泰山式断裂的控制。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3°~8°,基本上为宽缓波状、穹窿状褶皱的单斜构造。
3 土地资源破坏现状
相关部门通过调查矿区的实际情况发现,圈定土地资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点共29 处,主要是东曲矿工业广场、东曲矸石山、东曲矿新矸石场、矿区范围内的各个通风井以及矿区范围内的其他矸石、渣土堆积场。其中,东曲矿工业广场占地面积51.08hm2,东曲矿两处矸石山占地面积合计37.2hm2,其他26 处各土地资源破坏及压占点占地面积合计55hm2。煤层开采引发上覆岩体移动是动态变化的,在煤层开采的过程中,地表某一位置处于压缩、拉伸、压缩的过程,裂缝也会在采空区移动的情况下,发生开裂—闭合、闭合—开裂的过程,由于第四系覆盖较薄区、地形变化较大区、采空区外围边界极易出现有地裂缝,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土地资源,使得地表水体在地裂缝中出现漏失,且在已开采区域中,需水量大的树木会因水体漏失而枯死[2]。根据已破坏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已破坏区域内的不同土地类型进行面积统计(见表1)。
表1 矿区现状土地破坏面积统计表
东曲矿区土地资源类型是林地、草地和旱地,由于矿区位于山区,这一区域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林地植被主要是油松和白皮松等耐旱性树种,林地破坏主要表现是崩塌垮落对树木造成的破坏以及局部区域的树木枯死情况,旱地主要是自然梯田和坡地,破坏类型主要有地裂缝、局部垮塌,由于矿区属于低山丘陵区域,地表没有出现积水现象,破坏的主要形式为地表裂缝和地表坡度的改变,影响耕种,局部地段造成水土流失,已破坏的区域旱地面积为126.55hm2,林地面积为705.85hm2,草地面积719.26hm2,破坏的程度为中度、轻度。
4 土地资源治理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措施
4.1 土地资源治理与修复方案
在土地资源治理和修复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治理难易程度,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进行分区。
首先,重点监测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关键区域,主要实行的措施是:弃渣进行平整,覆土植树,对于淤塞的沟谷进行排导、清淤工程。对沟谷及较平缓的祼露边坡进行植树、种草等绿化措施,防止水土进一步流失。
其次,对排矸场地区进行绿化,改善被破坏的环境,还要在煤矸石场地和山坡接触的两侧修筑排水沟,减少地表水的冲刷和淋滤。
再次,重点监测开采沉陷区,采取示警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在沉陷区内耕地地形变化大、耕作困难的区域,实行地裂缝填充、局部整平方式进行修正,还需要实行鱼鳞坑形式对被破坏的林地补种树木植树,恢复地貌景观。
最后,治理区内采矿引起的崩塌、滑坡灾害,对乡村道路破坏的采用随沉随填、垫堵裂缝、填后夯实,维护路面通行,对村民生活用水有影响的,进行集中供水。
4.2 实行科教兴国,推行清洁能源
为了大力推行清洁能源,政府部门需要在高等院校、科研团体、科技企业中建立创新机制,完善产、学、研为一体的科技体系,围绕煤炭生产、加工、开发等技术难点,不断开展洁净煤技术科研攻关,改善采煤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采煤扰动会对土地资源带来一定的破坏,由于破坏面积大、影响程度深,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地形和损毁情况,实行不同的土地复垦方式,有效地整治被破坏的矿区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还需要大力推行清洁能源,为土地资源治理修复的有效性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