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作菜豆栽培的关键技术

2019-09-09宗晓琴

中国蔬菜 2019年9期
关键词:全膜菜豆旱作

宗晓琴

(山西省蔬菜产业管理站,山西太原 030002)

阳曲县旱作菜豆栽培已有20 余年的历史,在实践中总结了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秆杆覆盖、大小行起垄栽培技术等旱作菜豆栽培的关键技术,并筛选出预防炭疽病、锈病最佳药肥双效配方,成功解决了困扰当地菜豆生产中炭疽病高发的瓶颈。

旱作农业受自然因素及病虫害影响较大,严重制约着作物产量和品质。针对旱作菜豆的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在实践中总结出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秸秆覆盖和病害防控管理技术。经山西省阳曲县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基本上解决旱作菜豆生产中存在的地温过低、土壤板结和病害严重三大难题,推广面积达1 000 hm2,菜豆上市时间集中在7~8 月,主要销往江苏、河北等地,走出了一条旱作菜豆高产稳产高效的路子,助力当地稳定脱贫,使耕者省心、食者安心。

1 菜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菜豆是喜温性作物,根系发达,可以充分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并且有固氮作用,故在生产中可少施氮肥。菜豆还具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但喜湿怕涝,适宜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如果土壤中水分含量或空气湿度过高,特别是阴雨连绵、多露、多雾以及田间积水常常会引发各种真菌、细菌和生理性病害。

2 旱作栽培的关键技术

2.1 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2.1.1 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上市时间选择分枝能力强、抗病能力强的菜豆品种,适宜旱作栽培的菜豆品种主要有天马架豆王、爱丰、英良U2、瑞翠85、四季架芸豆、新欣一尺青圆龙等。

2.1.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5 kg 菜豆种子放入塑料盒中,称取钼酸铵10 g 用55 ℃热水稀释成浓度为1%的溶液后加入20 mL 利佐根瘤菌(有效活菌数≥5 亿个 · mL-1,pH 值6.5~7.2),均匀地倒在菜豆种子上,并不停地搅拌,使根瘤菌剂和钼酸铵溶液充分黏附在种子上,然后将种子置于阴凉处晾至不粘手即可播种,注意不可再拌杀虫剂。

2.2 整地施肥及起垄栽培

2.2.1 施肥 播种前结合耕翻土地每667 m2撒施腐熟有机肥4 000~5 000 kg、氮磷钾复合肥(N-P-K 为17-10-17)50~80 kg、海 洋生 物活性 钙(CaO ≥35%,pH 值7.5~10.0)30 kg、 精品全微肥(N+P+K ≥6%,氨基酸≥100 g · L-1,B+Mn+Zn+Cu+Fe ≥20 g · L-1)20 kg、地力旺EM微生物菌肥(有效活菌数≥5 亿个 · g-1)20 kg。

2.2.2 起垄 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一般采用大小行栽培,小垄宽60 cm、高15~20 cm,大垄宽80 cm、高10~15 cm,株距40 cm,每667 m2种植2 400 株左右。因菜豆是蔓生作物,种植密度不可过大,否则当茎蔓长高时影响田间通风透光,导致坐荚率降低。先用划行器按规格划行,然后用步犁起垄,全地面覆盖幅宽140 cm 的薄膜,两幅薄膜相接处必须在大垄中间,用下一垄沟内的表土压实,并隔2 m 左右横压土腰带,拦截垄沟内的径流,充分接纳雨水。

2.2.3 南北向种植 尽量采用南北向种植,与东西向种植相比没有弱光带,一是大行距通风能力强,可降低温度,减少虫害的发生;二是可降低叶片结露,减少病菌的萌发和侵染;三是能降低菜豆落花落荚率,因为菜豆落花、落荚的原因之一是光照强度弱、落花增多,在过度密植的情况下,植株下部最易郁闭,落花落荚增多,弱光比低温造成的减产更严重。

2.3 秸秆覆盖 采用秸秆覆盖措施,能极大地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从而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同时,秸秆覆盖在春季播种后能提高土温,在夏季高温干旱缺雨时能降温、减少蒸发量,在雨季能减少养分流失,避免土传性病害的侵染,基本可达到中雨无径流,大雨不冲刷地面,连阴不泡浆,天晴不龟裂,雨后不板结。具体做法:在操作行开宽60~80 cm、深20~25 cm 沟,沟的长度与行长相等,沟开好后铺放秸秆(玉米秸、麦秸、稻草等),底部放整秸秆(玉米秸、高粱秸、棉柴等),上部放碎秸秆(麦秸、稻草、玉米皮、杂草、树叶以及食用菌下脚料等),铺完踏实后撒菌种覆土,每667 m2用旺得丰微生物菌剂(有效活菌数≥2 亿个 · g-1)2 kg,将菌种均匀撒在秸秆上,使菌种与秸秆充分接触,回填土壤,覆土厚度15 cm 左右,浇大水湿透秸秆,2~3 d(天)后打孔,每隔20 cm用Φ14 mm 的钢筋打1 个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

2.4 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 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适用于年均降雨量250~500 mm 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缺水灌溉区蔬菜种植。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集雨效果,通过田间起垄增加地表面积,全地面地膜覆盖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将菜豆生长期间的降水全部汇集到播种沟内,特别是春季5 mm 左右的降水通过双垄面汇集到播种沟内,就能保证菜豆正常出苗,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且提高了地温,增加了有效积温,减轻晚霜冻、早霜冻的危害,有利于保全苗,促进植株生长发育,使菜豆生育期提早10~15 d(天)。

2.5 轮作 旱作菜豆通常与葱、玉米等轮作。另外,可以与玉米套种,不仅可以协调土壤中营养元素,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改善环境条件,提高水肥和光热资源的利用率,发挥作物间的互补作用。

2.6 田间管理

2.6.1 搭架及整枝 当菜豆植株开始抽蔓时,采用“人”字形或直篱形搭架,架高2.0~2.5 m。引蔓宜在晴天上午10:00 后进行,按顺时针方向引蔓,引蔓后进行基部打芽、蔓腰打杈、主蔓“打顶”等方式整枝。

2.6.2 抗寒抗逆,促花保果 当植株长到60 cm时,叶面喷施壮园甲水剂(含壳寡糖20 g · L-1,N+K2O ≥20 g · L-1)500 倍 液1 次。当 植 株 长 到120 cm 时,叶面喷施含有效硅45%的速溶硅肥1次。以后根据实际需要或间隔10 d(天)交替喷施,可以起到免疫复壮、促花保果的效果。

2.7 病虫害预防 旱作菜豆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疫病和锈病等。传统病害防治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的直接杀灭作用,从而导致各种病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加。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阳曲县经过大面积示范推广,筛选出最佳药肥双效配方:在菜豆抽蔓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1 000 倍液喷雾;10 d(天)后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四水八硼酸钠(纯硼量为20.5%)1 200~1 500 倍液喷雾;再过10 d(天),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45%咪鲜胺乳油750~1 000 倍液+四水八硼酸钠1 200~1 500 倍液喷雾,对炭疽病、锈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猜你喜欢

全膜菜豆旱作
让“有机旱作·晋品”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在『有机旱作』上做出特色
春油菜青杂5号不同覆盖模式温度、水分效应研究
青海省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高梁不同地膜覆盖增产效果对比试验初报
菜豆娃娃
菜豆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