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对接大上海的路径思考

2019-09-08张卫良

杭州 2019年29期
关键词:长三角杭州上海

张卫良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无疑是首屈一指的超级大都市,目前正朝着全球城市的目标大踏步迈进。杭州位于長三角城市群的南翼,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已跻身新一线城市。如何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杭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做出了清晰的回答。杭州要紧紧围绕一体化,服务借力大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打造长三角南翼的核心增长极。在具体路径上,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加快沪杭基础设施链接,提升长三角世界级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的地位。要加强与上海国际门户枢纽建设之间的合作,推进机场群、港口群、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统筹与衔接,增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及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之间的协作,构建国际机场之间的交通连接,增加国际航班的通达性与便捷度,实现上海浦东机场与杭州之间的24小时公交通勤服务;加快轨道交通的城际衔接,探索上海到杭州的城际通勤列车公交化运营;共同推动沪杭甬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的智慧化改造,完善沪杭甬交通网的能级,提升长三角世界级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的地位。

加强产业衔接,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主动对接上海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拓展G60科创大走廊的内涵,开展联合科技攻关项目。聚焦“城市大脑”、智能亚运、工业智联网等应用,加快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小镇建设。重点推进“5G+四基”产业的发展,实现5G的商用和产业化。探索沪杭数字化高端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以“上海高科技研发+钱塘新区智造”的产业形式,共建智能汽车、生命健康、航天航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链,构建未来产业协同的发展联盟。对接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深化两地跨境电商综试区合作,推动eWTP全球采购中心建设。开展与虹桥商务区对接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海内外商品集散中心和展销平台。充分利用“双创”合作机制,在沪建设若干“双创飞地”及科创孵化器、杭企研发中心,共筑“长三角梦想小镇联盟”;在杭设立沪杭生物医药合作园区,共建生物医药产业合作联盟。

加强与上海金融机构的合作,推进钱塘江金融湾建设,形成错位互动的发展新格局。上海有1000多家金融机构,拥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产权交易所、黄金交易所、股权交易中心等资本平台,拥有完善开放的金融体系。探索共建沪杭金融合作体,在杭设立上海金融服务综合体,吸引上海大型金融机构、金融总部来杭设立分支研究机构,联合建设长三角产业基金和创投基金,推进钱塘江金融湾建设。推动杭州法人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私募基金等在沪设立办事机构、飞地孵化器和引导基金。促进沪杭金融科技核心技术转化与应用落地一体化,发挥移动支付、蚂蚁金服等金融科技的创新力,赋能上海传统金融,力争形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杭州金融科技中心”错位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加快对接上海会展旅游业,挖掘杭州秉赋与文化资源,共同打造世界遗产旅游品牌。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其后会展旅游业突飞猛进,为上海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激发了上海的城市活力。杭州拥有独特优美的生态旅游资源、三大世界遗产,2022年将举办亚运会。沪杭应该积极开展有关主办国际会议、赛事、论坛、展览的经验交流,提升杭州举办亚运会及其他会展的水平;探索合作办会办展形式,争取上海大型会展在杭设立分会场与分论坛。深化沪杭两地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非遗传承、文化创意产业等合作,高水平做好西湖、大运河、良渚三大世界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联合开展国际旅游推广,提升世界遗产的品牌效应,开辟沪杭旅游新线路,形成世界性的旅游新品牌。

加强沪杭名院名校名所协作,形成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共筑高端人才基地。上海拥有众多高校和研究院所,人才数量储备充足。杭州最近几年虽然是长三角城市群中人才流入最多的城市,但各类人才需求量仍然是巨大的。沪杭两地应该制定高层次人才政策,建立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合作机制,推动双向互认、人才互动的交流市场,打造人才交流活动平台,互建人才驿站,为两地创业人才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务。杭州应该推动上海名院名校名所来杭建立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建立上海科创研发基地。加强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学习借鉴上海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经验,加快杭州“人才特区”的高端人才基地建设。

积极借鉴上海公共服务经验,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学习借鉴上海国际化办学经验,提高杭州教育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共建高校合作联盟,探索高校之间的交换生计划,提高合作培养优质学生的能力;开放教育资源,共建沪杭中小学教育一体化平台,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探索与上海高水平医院合作建设大型医疗中心,推动上海优质医疗机构在杭联合办医或设立分支机构,提高城市医疗服务水平。全方位学习上海城市精细化治理经验,加强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协同治理能力。共同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5G物联的城市大脑集群,推动两地交通、公园门票以及医疗、教育、社会信用体系一体化,实现相关数据优先共享、优先开放,实现同城待遇。加强生态环境的协作建设,共同应对PM2.5、用水以及环境污染的挑战,提高城市人居环境的品质。对标上海国际化营商制度建设,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引领企业投资、企业服务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优化投资环境、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创新创业,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猜你喜欢

长三角杭州上海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杭州旧影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