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堡:弘扬“南堡精神” 补强精神之钙

2019-09-08王翀

杭州 2019年38期
关键词:制笔良田桐庐

王翀

桐庐南堡,南倚群山面朝江,良田百顷曲水旁。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在50年前曾遭受过“灭顶之灾”。

1969年7月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席卷了整个南堡村,210多名村民的宝贵生命被夺走,1500余亩良田被冲毁,地表建筑损毁殆尽。在困难面前,南堡人没有倒下。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在受灾当年就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

197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以《泰山压顶不弯腰》为题的长篇通讯,报道了南堡人民的英雄事迹,南堡被誉为“江南大寨”。

这种面对大灾大难毫不畏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被概括为“南堡精神”,成为教育、激励人民战胜困难、创建业绩的强大精神力量。

“南堡精神”是一种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精神。

洪水过后,南堡全村只剩下一个灶头、半间屋架、一棵苦楝树。在特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南堡人民没有等、没有靠、没有要,他们擦干眼泪,在灾后贫瘠的土地上,在烈日酷暑下,夜以继日地抢粮种粮、造坝修渠、建房安民,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实现了“粮食生产一年自给,两年有余,三年建设新南堡”的铮铮誓言。

“南堡精神”也是一种舍己为公、乐于奉献的精神。

50年前洪水来临时,村干部带领群众首先冲向地势最低的溪边电灌站,以最快速度抢拆电动机;洪水肆虐时,党员干部为了抢救集体财产和群众,“三过家门而不入”,舍己为公,先人后己;洪水过后,干部群众光着脚起早贪黑,每天在村、田之间几公里的石子路上来回,抢收抢种,送饭送水,向沙石堆要粮。

2005年5月,当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竣工,1300多名南堡人又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泪别故土、移居他乡、重起炉灶。

“南堡精神”还是一种继往开来、永不过时的精神。

一代代桐庐人在“南堡精神”的感召下勇往直前,奋发有为。

今年7月5日,桐庐县纪念“南堡精神”50周年活动在分水镇举行。会上,原南堡村党支部书记沈法明与时任南堡展览馆讲解员陆安玉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当年发生的奋斗往事、感人场景和鲜活事例,让大家深受教育、感染和鼓舞。同时,桐庐将南堡纪念馆作为当前主题教育的重要红色展馆,为全县党员感悟南堡精神提供重要平台。

事实上,在桐庐,从不缺少自强不息、实干争先的励志故事,几多豪情、几多启示,都源于“南堡精神”注入的持久力量。在桐庐钟山,从原来踩着三輪车送货,发展出“三通一达”,成为了“中国快递之乡”。据统计,2018年通达系快递企业配送快递278.9亿件,占全国配送快递总量的55%;分水制笔,一支小小竹笔杆,做到了“中国制笔之乡”,产值达到68亿元……“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个个“首创”和“第一”的鲜活例子不胜枚举。

猜你喜欢

制笔良田桐庐
偶感
洪湖市春露合作社
制笔巨头百乐集团专利布局分析
桐庐县全省首创“企业家日”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梦令
论笔
论笔
姐姐的桐庐
姐姐的桐庐
盐碱地变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