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德育的发展趋势——德育生活化

2019-09-08李伟明

神州·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生活化德育

李伟明

摘要:目前,学校及家长的绝大部部分生活都被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所占据,德育生活化已然成为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实践问题。本文主要从德育生活化提出的背景,德育生活化的内涵及德育生活化的基本途径三方面,探究德育生活化将成为当代德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德育;生活化;道德教育

一、德育生活化概念提出的背景

德育出發的地方是生活,德育最终要回归的地方也是生活。德育生活化是以生活为根基,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途径的,旨在塑造良好道德品质、提高生活质量的德育理念,是一种创新的道德教育。

二、德育生活化的含义

(一)德育生活化的根基是生活

生活中的德育行之有效。大量的实践证明,小学生更加喜欢贴近生活的、有趣的教学方式。陶行知强调“没有生活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2]同理,离开了生活的德育是死德育,生活与德育是相互包孕的。

1.德育从生活中出发

这说明德育不能仅从抽象道德概念解释,也不能从无内容的道德理性理念阐述。从抽象道德概念解释的德育,只能使德育成为知性教育,道德学习变成概念学习,因此必须从日常生活中开展德育教育,形成养成教育。

2.德育在生活中展开

德育是在动态的生活而不是静态的生活中展开,也就是在生活过程中开展德育,从生活中离开德育,就如在岸上做动作教游泳一样,这是无效的、徒劳的。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思想尚未成熟,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习惯还未形成,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引导和熏陶。我们要善于看到青少年儿童在生活中、思想、行为习惯的变化,因此,要不厌其烦地、反反复复地施教。

3.德育回到生活

不是指生活德育重新回到生活中去,而是指高于生活的德育回到生活中去。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过一种健康愉快、积极负责,有爱心、有创意的生活。德育要以生活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德育生活化的主体是学生

德育生活化就是要找回这个曾经失落之期,承认并尊重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教育阶段里应摒弃过多地对学生宣布一些不容置疑的道德戒律,而是提出允许学生思索及施展的道德条件,教师不必着急宣布自己导向性的观点,而是积极聆听学生的想法,并做好信息归类整理。

2.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荣格曾说过:个体注定要个性化,就是人的身体注定成长一样不容置疑,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存在一定的不足。诸如,重视知识教育,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德育一直排在教学的末位,一些学生对于德育德态度也是轻视的,认为德育的存在,是没有重要的价值,学校的德育的教学内容忽视自我意志,的培养,强调对社会集体的服从,抹杀个性发展的需要。

3.重视学生合理道德需要的满足

在德育教育的教育措施方面,我国学校主要以说服教育或说理教育为主,但是忽视学生合理道德需要,实际上是强制灌输,是目中无人的德育。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学生合理道德需要的满足,因为这在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建构学生的品德发展心理结构中也是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也是最为活跃的因素,这理应让我们重视。

(三)德育生活化的本质是实践

道德的习得并不是通过特别的“理论专修”所能达到的,而是在生活过程中开展德育,因此,德育生活化是实践性的德育,必须在实践中去践行。

(四)德育生活化的目的是拥有美好生活

正如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生活之变化,使生活向美好的方向发展。同样,德育的目的也是为了生活,为了促进生活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既不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却又在行为习惯过程中违背道德的标准,因为这样会使生活实践悖于道德。所以,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何为生活?人生就是‘活——要‘生活。教育学视野中的生活就是以现实为对象的生活,是大众眼中实实在在的生活,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生活化。

三、德育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生活德育是通过‘有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生活德育就是要让学生在热爱生活、了解生活、亲自去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德性,学会过一种道德的生活,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之外的另外一个世界里去培养人的道德。”因此,德育生活化必须以生活为基础进行一系列的教育。

(一)德育目标引领生活

德育目标应该以人为本,应该更多地考虑人的终生发展和幸福作为出发点。对于目标的制定,应该改变单一、传统的决策者管理模式,变为由学生、家长、教师与德育理论工作者、经营决策者共同参与的决策模式。

(二)德育主体走进生活

德育主体离不开生活的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成就德育行为的良好发展。传统的德育轻视主体的生活结构,把各种德育活动限制在学校、课堂中,没有真正地走进生活中,我们要建构有利于德育主体、投身于生活的德育环境中。

(三)德育内容联系生活

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德育的具体内容;要重视生活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四)德育方法贴近生活

传统德育方法强调说教、灌输,基于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贴近生活的道德教育的新手段,比如说,网络道德教育,实际生活中的言传德育。另外,还要根据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动向,有的放矢地、不拘一格地进行教育,方式、方法不能一成不变。

四、总结

总之,随着社会转型,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也要顺应时势,适时地确立德育工作新原则,探究新内容,探索新方法,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创新,寓德育于生活中,渗透在基本规律、各学科教学、活动实践,现代化教育手段之中,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使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效应,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王为农,《教育哲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20页

[2]骆殿兵,《构建生活化德育活动的校本实践探索》,2014年,《新课程研究:上旬》

[3]易连云,《试析德育回归生活的价值选择》,2013年,《中国教育学刊》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生活化德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