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
2019-09-08谢天杰
谢天杰
[内容分析]
本部分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的第三单元,该节侧重于钠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讲述钠的主要物理特性;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并正确写出钠与水和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部分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应用。它还可以实现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的体验,不仅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它还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周期表知识提供了基础。通过扩展学生的视野来感受所学知识的潜在价值。
[学情分析]
在学校层面,学生的基础是坚实的;在能力水平上,一年级高中生有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并有掌握实验探究基本程序的基础。有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力;学生刚刚学会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因此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钠元素的金属活动性与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相结合,初步形成物质结构决定性质,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物质。
[教学目标]
1.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化学性质,写钠与水和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学习元素知识的一般方法。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正确判断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元素复合知识学习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环节与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引入以“水面上悬浮的水雷”新闻速递导入,引出钠与水反应,验证解释“水雷”
学生活动:联系知识,思考
设计意图:“新闻传递”,介绍钠学习的本质,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实验建构新知识
环节一:探究钠的性质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指导讨论钠的相关性质。
学生活动:[实验探索1]Na+H2O?觀察,讨论和总结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观察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活动:以铁与硫酸铜溶液这个置换反应为导入,引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不是也有同样现象?设置问题:讨论金属前面的金属活性序列表可以代替后者金属的规律和范围,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切下一小块钠进行观察。
学生活动:[实验探索2]比较钠和盐反应的反应并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用水和盐反应的实验总结了钠的反应模式和现象,并修改了以前不完善的知识体系。
3、教师活动:学生们与老师一起做实验,比较不同条件下钠的反应产物。
学生活动:师生合作演示实验
[实验探索3]Na+O2(加热)
设计意图:了解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且在不同条件下由相同物质获得的产品可能不同,要用辩证的观点看事情。
4、教师活动:提问钠参与上述反应的反应类型是什么?显示出钠有很强的什么性质?怎样解释?
学生活动:联系已有知识,从理论上分析具体原因。
设计意图:突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可以从宏观到微观了解钠的化学特性。
环节二:感悟钠的用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金属钠燃烧时回想火焰的颜色。
学生活动:考虑到钠燃烧过程中火焰的颜色变化,钠可用作高压钠灯。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视野,体验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环节三:保存
教师活动:介绍:关于2015年8月天津爆炸以及钠火后如何扑灭火灾的思考。掌握对金属钠的保存方法。
学生活动:讨论:根据钠的物理化学性质,考虑钠的存在形式和保存方法。
设计意图:可以对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相关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演绎思维,获得了钠的保存。
反思与评价
教师活动:向学生介绍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总结了钠的理化性质和用途,使学生充分掌握了学习元素复合知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学生活动:总结、归纳并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核心要素。
[板书设计]
金属钠的性质
一、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水
2.钠与盐
3.钠与氧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二、钠的物理性质
三、钠的用途及保存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的收获:
给学生以思想,从外在走向内在。思维方法是一门学科的本质。实验引领是探究学习的核心。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
2.教学教程中的遗憾:
3.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实验的风险与学生的安全意识不足。学生用钠和水反应来观察现象的时候,如果提前播放大块的钠与水爆炸和钠与硫磺研磨爆炸的视频实验作为比较,学生将感受到实验过程的危险。因此,实现了标准操作在实验中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在实验操作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