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2019-09-08赵福姬
赵福姬
摘要: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基础,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之中,我们对学生、对教材都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进而为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文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就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同分母分数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9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和借助几何直观,自主探究新知,在这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计算的能力。
3.培养探究精神和认真算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五、教学准备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课件、圆形纸等。
六、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
1.填空
3
8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它的分数单位是( ),
3
8
里面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含义?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导入
师:今天呢,老师请来了你的老朋友,想不想见?他是谁呢?还记得以前你们的班主任卢老师给你们过生日的场景吗?(课件演示:班主任给本班学生过生日的图片,此学生已经转学了。)真是一个很温馨的画面。
师:(课件演示)小红呢,今天也过生日,妈妈给小红买了大大的蛋糕,看,她们一家人是怎么分着吃的呢?请你们仔细观察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自由回答。
师:根据你知道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自由回答。
(在学生的预设当中教师重点对加法和减法的问题来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两个问题(课件演示)。能列式吗?(叫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列加法和减法算式)
师:再仔细观察分数的什么相同?分数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同分母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新知探究
(1)同分母分数加法
师: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呢?你能猜出结果吗?(学生自由猜)下面可以借助老师发的学具盒里的学具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汇报:
①把一个蛋糕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
了其中的3块,妈妈吃了其中的1块,爸爸妈妈一共吃了4块,也就是一共吃了
4
8
个蛋糕。也可以说
1
2
个蛋糕。
②因为
3
8
和
1
8
的分数单位相同,3个
1
8
加1个
1
8
就等于4个
1
8
,4个
1
8
就是
4
8
,可以直接加起来,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过程,并强调书写格式和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
师:分数加法含义是什么?
生:都是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与整数和小数加法的含义相同。
师: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法则?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2)同分母分数减法
师: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个蛋糕?这里的
3
8
和
1
8
能直接相减吗?为什么?
生:可以直接相减,因为
3
8
和
1
8
的分数单位相同。
师:哪位同学到前面来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书写格式完成它的计算过程?
(学生板书同分母分数减法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完成。)
师:这道题计算后你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生:最终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师:结合上面的问题,你能说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吗?
生: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含义相同。
师:同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3)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比较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你能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吗?哪位同学来概括?
生:(概括)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练习巩固
(1)90页的做一做的1、2题。(说明算理)
(2)91页第三题填空。(课件演示)
(3)拓展题。92页第七题。(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整数加、减法含义相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減,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
3
8
+
1
8
=
3+1
8
=
4
8
=
1
2
2
1
3
8
-
1
8
=
3-1
8
=
2
8
=
1
4
4
参考文献:
[1]董文芳.透边本质看分数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与说明[J].小学数学教育,2018 (23):49-50.
[2]肖自伟.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体会——以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为例[J].华夏教师,2018 (0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