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地区客家“墩头蓝”传统服饰结构特点与工艺分析
2019-09-07黄秀丽
黄秀丽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客家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1]。地处东江上游的河源,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纯客家地区,也是客家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其客家服饰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服饰源于中原,同时又与当地土著居民服饰相融合,形成了独特地域艺术文化特色[2-5],其中使用“墩头蓝”棉纺织印染布料制作而成的客家传统服饰最具有代表性。
在明、清及解放前后一段时期里,“墩头蓝”是墩头村村民利用本地种植的大青叶作为原材料,并采用独特的工序将其制作成染料,然后再运用当时先进的织染技艺制作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纯天然蓝色家机布料。“墩头蓝”具有整洁柔软、厚密有度、简洁大方、耐磨实用等特点,并以自然、清新、简约、和谐的蓝色而闻名东江流域,用其制作的客家服饰款式简洁大方、色彩朴素,行销东江流域和邑及邻省邻县各镇。“墩头蓝”独特的纺织手工艺,对客家人的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传统手工艺几乎被现代工艺所取代,因此,对客家“墩头蓝”传统服饰结构和工艺的研究迫在眉睫[6-8]。文中选取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清传统纺织技艺“墩头蓝”布艺实践馆(东江第一儒林·梅园书屋纪念馆)收藏的“墩头蓝”大襟衫和大裆裤为研究对象,对其具体结构特点、裁剪和缝制工艺进行了详细、全面分析,有助于发掘和保护客家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客家服饰文化,同时有助于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艺术价值、科学认识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等[9-11],为现代服饰创新设计和制作提供依据。
1 大襟衫款式结构特点和工艺分析
1.1 款式结构特点
“墩头蓝”大襟衫的款式结构特点以简单、连裁、对称为主,且手工缝制而成,整体古朴自然。大襟衫具体款式结构特征见表1,大襟衫款式展开图如图1所示[8]。
表1 “墩头蓝”大襟衫款式结构特征
图1 大襟衫款式展开示意Fig.1 Stretch-out view on style of the big blouse
1.2 主要部件裁剪工艺
由表1中的实物图和图1中的大襟衫款式展开图可以看出,大襟衫衣身采用前后片连裁,没有肩线,部分袖子与衣身相连,衣身前中、后中及袖肘下方都有接缝。采用这样的裁剪方式与布料的门幅有关,由于当时民间通常使用木质织布机,织出的布料门幅较窄,无法完整裁剪出衣身与袖子。此裁剪方式的裁剪顺序一般是先裁剪衣身,后裁剪接袖[12],衣身左右片采用中间破缝对称裁剪,不仅可以提高布料的利用率,且由于布边不易脱丝毛边,也便于缝制;而袖口边易磨损,在袖肘下方剪有接缝,一是方便换片,二是便于不同季节穿着(夏季可以卸掉接袖)。大襟衫的垫襟连裁样式如图2所示。此种方式是将小襟和垫襟一起裁剪,降低了裁剪工艺的难度,适用于布料较充足的情况。大襟衫的垫襟单独裁剪样式如图3所示。垫襟单独裁剪在裁剪工艺上稍复杂一些,但可以使用其他布料代替(旧衣服上的布料或其他质量差一点的布料),便于节约布料。现在即使布料门幅宽度符合整件裁剪,一些客家手艺人依然保留着大襟衫衣身前后中和袖子都破缝的制衣习惯,反映出人们对客家服饰的热爱、怀念及对客家服饰文化的传承[13]。
图2 大襟衫的垫襟连裁样式示意Fig.2 Continuously tailored cushions of the big blouse
图3 大襟衫的垫襟单独裁剪样式示意Fig.3 Individually tailored cushions of the big blouse
1.3 主要部件缝制工艺
1.3.1衣片合缝处缝制工艺 表1中的夹里女式大襟衫面料和里料的衣片接缝处均采用双股同色或相近色棉线平针合缝[14];边缝部位如衣襟、开衩、底摆、袖口等采用暗缲针进行缝制,此方法即可隐匿线迹,同时又使衣物结实耐用。实物衣襟如图4所示。衣襟处的暗缲缝如图5所示。
图4 实物衣襟Fig.4 Placket
图5 暗缲缝示意 Fig.5 Hided sewing
表1中的单层儿童大襟衫和女式大襟衫的衣片接缝处采用平针合缝,衣襟边两侧开衩、衣身后侧缝和袖底缝等部位使用贴边遮住缝份。缝制贴边的针法为明缲针,此针法在衣片正面几乎不露线迹,在反面露少量线迹。实物开衩和侧缝部位如图6所示。明缲缝如图7所示。
图6 实物开衩和侧缝部位 Fig.6 Lvents and side joints
图7 明缲缝示意 Fig.7 Out sewing
1.3.2领子缝制工艺 由表1可知,有领大襟衫的领子为直立领,其上口采用平针将领面和领里正面相对缝合,其领面下口与衣身领窝也是正面相对平针缝合,其领里下口把缝份折向反面与领窝正反相对,用明缲针固定;无领大襟衫的领口则采用平针固定滚边条,一边包转后再用明缲针固定另一边,滚边条可以与大身布料同色,也可用异色布料进行装饰。在布料紧张的情况下,领贴布料也会使用异色布料,采用明缲针固定领贴边。
1.3.3大襟缝制工艺 大襟是大襟衫的重要组成部分,表1中3款大襟衫的大襟均是斜襟,但造型略有不同,制作工艺也有细微差别。第1款大襟衫有夹里,只需用暗缲针将面里料边缝处缝合即可;第2款童装大襟衫在大襟正面用异色布料作为贴边,需先将贴边正面与大襟反面对齐平针缝合,再将贴边翻到正面,用暗缲针将贴边另一边固定在大襟上,这种处理方法既实用,又可起到装饰作用;第3款大襟衫在大襟反面采用同色布料作为内贴边,制作工艺与第2款童装大襟相反。
1.3.4袖子缝制工艺 表1中的第1款和第3款大襟衫均采用接袖处理,裁剪衣身和接袖时,一般会将布料原有布边留在接缝处,采用平针合缝即可,工艺处理上会简单很多;袖口处制作工艺与大襟相似,也是采用贴边处理,有些大襟衫袖口采用异色内贴边,在卷起袖子时才能被看到,反映出客家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特点。当袖口边有小部分磨损时,一般会采用同色或异色布料将其滚边,防止继续受到磨损,在磨损范围扩大时,会考虑将其裁掉换片,或换掉整个接袖,以便延长衣服的使用年限,由此也可以看出客家人勤俭持家的美德[15]。
1.3.5纽扣缝制工艺 大襟衫的纽扣一般使用剩余的布料做成直盘扣(也叫一字扣),采用环缝钉在衣襟上,大襟钉纽,底襟钉袢。在女式和儿童大襟衫上也常使用小铜扣作为扣子的纽[10],由于铜扣结实,不易损坏,不仅可以起到装饰作用,同时还可以重复使用,所以在一些大襟衫上可以同时看到布纽和铜纽2种纽扣形式,反映出客家人节俭质朴的品质。
此外,在衣身有破损时,客家人一般也会利用明缲针将同色布料或异色布料固定在上面,俗称“补衣服”,体现出客家人勤劳、节俭的优秀品质和质朴无华的着衣特点。
2 大裆裤款式结构特点和工艺分析
2.1 款式结构特点
“墩头蓝”大裆裤款式结构特征具体见表2。从实物藏品看,“墩头蓝”大裆裤从裤脚异色贴边以上部位都非常宽松肥大,这种设计便于田间劳作,非常实用。在裤脚和腰头部位都有异色布料拼接,由于在穿着状态下腰头是隐蔽的,因此为了节省布料,腰头一般采用旧布料或质量较差的布料进行拼接,多种布料的拼接也经常看到。裤脚采用异色布料拼接,既美观,又结实耐用。
表2 “墩头蓝”大裆裤款式结构特征
2.2 主要部件裁剪工艺
由表2可知,大裆裤分为腰头和裤片两部分。大裆裤裁剪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为了节约布料,腰头为单层,采用直线裁剪;裤片前后结构相同,不分前后,裤片两边侧缝直丝连裁,使裤片的前后身连成一整片,左右对称,不仅便于排料和裁剪,提高布料的利用率,而且便于缝制;裆部受限于当时布料门幅宽度,需要单独裁剪成大小两片。
图8 大裆裤裁剪示意Fig.8 Sketch of crotch cutting
2.3 缝制工艺
2.3.1拼裆 从表2馆藏实物图中可以看到,裆部采用了内包缝拼裆。内包缝如图9所示。缝制时大裆片在下面,小裆片在上面正面相对,下层大裆片缝头放出0.3 cm包转,平针缝一条线,再把包缝向上层反面压倒,明缲针固定缝份形成内包缝。这种缝制方法,不仅可以隐藏布边,防止脱丝毛边,而且结实耐用。
图9 内包缝示意Fig.9 In sewing
2.3.2合裆缝和内侧缝 大裆裤前后裆缝和内侧缝均采用来去缝合缝。来去缝如图10所示。缝制时先将两裤片反面相对,平针在正面缝,缝份0.3 cm,翻至反面再平针缝,缝份0.5 cm,可以把容易脱丝的布边包在里面。
图10 来去缝示意 Fig.10 French sewing
2.3.3绱腰 大裆裤腰头为单层,可用异色布料拼接,拼接处均采用了内包缝。绱腰时布料原布边在上,这样布边不易脱丝,另一边采用内包缝与裤片缝合。
2.3.4裤脚贴边 大裆裤脚口有两条外贴边,同色贴边在下且较宽,有14 cm,其一边先与脚口平针缝合,另一边把缝份折到反面,暗缲针固定;异色贴边在上且较窄,有4.3 cm,其两边均把缝份折到反面,用暗缲针固定。在脚口内侧缝处也有一条窄贴边用来遮盖缝份,在裤脚卷起时不会看到来去缝。
3 大襟衫和大裆裤的异同点
通过以上对“墩头蓝”大襟衫和大裆裤款式结构特点和工艺分析,可以看到以下共同点:①在款式造型上,都非常宽松朴素、简洁实用;②在裁剪上,均采用对称、直线连裁,提高了布料利用率,而且降低了制作工艺的难度,便于家庭制作,同时隐蔽部位拼接其他布料,节约了用料;③在制作工艺上,大襟衫衣身前、后中缝和大裆裤腰头、裤片中缝等拼接部位常利用原布边不易脱丝毛边的特性进行缝合,降低了缝制工艺难度,在侧缝拼接部位常采用贴边遮挡缝份,在大襟、袖口和脚口等部位采用异色布料做外贴边,不仅可以提高其美观性,也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
不同点主要有:①贴边使用部位不同,大襟衫在领口、衣襟、袖口、侧缝等主要部位都常用到贴边处理,而大裆裤主要在脚口部位使用贴边;②装饰部位不同,大襟衫在领口、襟边和袖口3个部位都常用异色布料或织带装饰,而大裆裤主要在脚口处用异色布料装饰,一般不用织带;③针法运用不同,大襟衫主要使用平针和明缲针缝制,而大裆裤较多的运用了内包缝和来去缝。
“墩头蓝”客家服饰虽大多是家庭手工制作,但其裁剪巧妙、制作工艺精湛,融入了客家族群的风俗人情、艺术智慧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客家人克勤克俭、坚强聪颖的品质。
4 结语
河源客家“墩头蓝”服饰从独特的手工织染到每一部件的裁剪与缝制都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客家人的智慧,折射出客家人勤俭、淳朴的生活特质。深入挖掘河源客家“墩头蓝”服饰的结构裁剪和缝制工艺精髓,对客家服饰的传承研究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理论参考,为具有民族性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服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