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兴安县加强循环经济发展

2019-09-07高振雯

中国环境监察 2019年8期
关键词:县域葡萄工业

文|高振雯

传统经济是一种从“资源—产品—消费—废弃物排放”的单向式流程经济,它是以“高开采、高投入、高排放、低利用”即“三高一低”为特征的粗放式经济运行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威胁与破坏极为严重;而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即“三低一高”为特征的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运行模式,也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兴安县在总结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县项目和“十百千万”生态富民工程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猪—沼—葡萄/蔬菜”“稻—灯—鱼”等成熟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并在党中央“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方针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兴安县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兴安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原料生产示范基地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兴安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备受青睐。

适宜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甜玉米—肉牛—食用菌—食品加工:甜玉米的秸秆是牛的优质饲料,牛粪是食用菌好的营养基原料,食用菌用过的营养基废料又是优质有机肥。“甜玉米—牛—食用菌”形成了生态农业循环链,再通过食品加工连接成一条产业链。

猪—沼—葡萄—冬菜:利用猪粪产生的沼肥种植葡萄和蔬菜,再用葡萄地套种的秋冬蔬菜喂猪,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有机肥的大量使用结合本地先进的葡萄“三避” 和套袋技术,使葡萄产量、品质更上一层楼,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如溶江镇一甲村委一甲屯易洪升种植葡萄10亩,建有猪圈6700米2。年产葡萄1.9万千克,产值9.5万元;年出栏肉猪1800头,产值36万元;同时向周围葡萄种植户提供大量的优质农家肥。

从“点循环—线循环—面循环”入手,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落实到城乡建设、经济发展以及工业企业生产当中,加快县域增长方式转变,走出一条具有兴安县特色的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子。

循环经济发展架构

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实践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个层面的参与配合,兴安县循环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准则,积极发挥政府领导、管理、协调机制与作用,转变发展观念,把循环经济的建设融入兴安县建设“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旅游兴县”的方针上,制定与出台循环经济政策措施;各产业中的企业在生产和消费环节认真落实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把节水节能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加强企业科技创新,着力打造区域生态环保的新兴产业链与项目,建立县域循环型的产业体系;开展多种多样的循环经济科普宣传活动,从小树立节约、环保的理念,积极引导公众采购绿色商品,遏制奢侈浪费,提倡节能、节水、节电的健康环保生活习惯,具体如下:

各级政府是循环经济的引领者与推动者,兴安县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融入兴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发展、城乡发展规划中去,加强生态环境责任考核,将具体考核标准落实到乡镇一级。一方面杜绝某些领导只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生态保护的现象,从而促使循环经济稳步推进,另一方面,也防止行政奢靡浪费之风,加快节约型政府机关的建设。

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与政策。兴安县在遵循国家相关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县域资源、环境、经济的特点,制定适宜本县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与政策,法规制定包括资源有效利用方面、政府与居民的绿色采购和消费方面、废弃物综合处置与回收利用方面;政策制定集中反映在县域产业结构调整、财政税收杠杆调控等。在完善促进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法规政策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的行为坚决予以处罚,由县委宣传部和环保局负责,构建公众监督机制,定期公布县乡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设立污染举报奖励机制等,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兴安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由原来的粗放型增长逐渐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原来的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型;走循环发展模式道路,着力构建各产业的循环发展模式,循环型旅游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工业等,着重发展县域经济中的优先领域与优先产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适当扩大第三产业的比重,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其他服务业。

规范招商引资工作寻求区域技术合作。将招商引资的工作置于循环经济运行框架中,严格控制兴安县当前三个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既看到经济利益又着眼于长远利益,决不能置环境污染于不顾,任意放低项目入园门槛,明确招商引资项目的环境标准,完善促进县域循环经济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三高”(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和合格评定制度,科学布局、系统论证,依据县域经济功能区域及产业互补情况合理安排项目布局;此外,加强与其他区域政府、金融以及科研机构等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借鉴那些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经验,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各工业企业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单元,是循环经济实施的重要主体,工业企业将循环经济作为其发展战略。工业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施IS0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实施工业企业生态化管理,推行工业企业内部的生产工序之间微循环。工业企业将资源循环利用、节能降耗、废弃物综合治理等环保理念贯穿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与回收的全过程,详细研究工业企业能耗、水耗、原材料消耗、用地指标以及各环节的节能降耗指标,积极投入科技资金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将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由末端治理变为以预防为主的全过程控制,由单纯的总量控制转变为浓度与总量综合控制。积极开展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攻关,研发有利于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与产品的同时,也提高工业企业创新力与竞争力,争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示范性企业。建立园区统一管理委员会,监督与促进工业企业的生产,提高工业企业生态效益,协调各产业间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循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使生态工业链系统整体达到最优。

社会公众是物质资源和产品的直接消费和废弃物的排放主体,每一个人都在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建设中扮演角色和承担责任。建立新的循环型城乡社会观,多层次、多形式宣传循环经济知识和理念,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使全民能够自觉参与到资源节约、环境维护的事业中。城乡居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节水、节能意识,对于家庭产生的废旧家电、生活用品等废弃物进行资源统一回收而不是随意丢弃;减少一次性生活消费品的使用;装修购物等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材料,从细微处着手,体现主人翁精神,共同营造优良的人居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县域葡萄工业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当葡萄成熟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县域经济提速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