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间作模式对棉花、马铃薯产值及品质的影响
2019-09-07金路路徐敏王子胜
金路路,徐敏,王子胜
(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宁辽阳111000)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各地均采取适宜的间套作种植模式,进而合理利用不同农作物种类的生态位差异,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目前,黄河流域棉区已有棉花与马铃薯间作相关研究[1-4]。棉花和马铃薯在辽河流域种植历史悠久,都以单作为主。辽宁省西部地区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降水较少,属半干燥地区,且棉花在该地区4月中下旬播种,7月上旬封行,其间有很长时间的光、温、水、肥等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5];而马铃薯则在4月中旬播种,7月上旬收获:2 种作物生育时间互补。因此,本研究拟采用棉花、马铃薯的间作种植模式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比较2 种作物单位面积上的总产值及品质,对其模式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棉花与马铃薯间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并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8年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N 41°24′15″,E 120°15′37″)进行。该地区属半干旱半湿润的易干燥地区,日照充足,平均日照时间2 850~2 950 h,年降水量450~500 mm,年平均气温8.3~8.9 ℃,昼夜温差大,无霜期 140~150 d。
试验地为沙壤土质,前茬作物玉米。试验占地1 584 m2,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一垄双行种植,垄宽110 cm,行距55 cm,行长10 m,每个小区 132 m2。试验施尿素 300 kg·hm-2、缓释复合肥600 kg·hm-2为基肥,无追肥。地膜覆盖栽培,先覆膜后打眼播种。其他管理同本地生产田。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 2 行棉花 -2 行马铃薯(2-2)、4 行棉花-2行马铃薯(4-2)2 种间作模式,以单作棉花(CK1)、单作马铃薯(CK2)为对照。
棉花品种选用辽棉31,4月25日以密度为10万株·hm-2播种。马铃薯选用当地主栽早熟品种“早大白”,4月12日以密度为 7.5 万株·hm-2播种。
1.3 方法及统计分析
1.3.1棉花纤维品质检测。收获前各小区5 点收集样品,从中取15 g 送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1.3.2马铃薯品质检测。淀粉含量测定用高氯酸水解法(蒽铜比色法),蛋白质含量测定用凯氏定氮法,氨基酸总含量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
1.3.3数据处理。采用 MS Excel 2010、DPS 7.0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值
由于各处理棉花、 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同,其产量不宜直接比较,数据分析时将产量结果计算成单位面积上的产值,以便比较。如表1 所示,2 个间作处理的产值较高,其中4-2 最高,为39 566.0 元·hm-2,显著高于单作棉花、马铃薯。说明2 种作物间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表1 各处理产量及产值
2.2 棉花主要农艺性状
比较各处理棉花的主要农艺性状:2-2 处理棉花的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籽指、衣分及霜前花率均最高,与CK1 相比达到显著水平,与4-2处理相比不显著(表2)。
表2 棉花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2.3 棉花纤维品质
测定结果显示: 间作棉花的纤维品质较好,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在30 mm 以上,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较单作棉花高;其中2-2 处理棉花的马克隆值属A 级,其他各品质指标均较高,品质最好;单作棉花品质相对较差(表3)。说明间作可以提高棉花的品质。
在收获时,间作棉花较单作棉花提前开絮,吐絮畅,有利于人工收获。另外,间作棉花病株较少。
表3 不同处理棉花纤维品质
2.4 马铃薯主要品质
由表4 可以看出,单作马铃薯块茎的外观整齐度最好,且商品属性最高;干物质含量、氨基酸总含量、蛋白含量亦是单作马铃薯最高,与间作处理达到显著水平,且2 个间作处理间不显著。可见,单作马铃薯的品质较间作马铃薯好。
3 讨论与结论
3.1 棉花与马铃薯间作模式能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
通过比较4 个种植模式的产值结果认为:2个间作处理,即4 行棉花-2 行马铃薯、2 行棉花-2 行马铃薯,产值较高,其中4 行棉花-2 行马铃薯最高,比单作棉花产值提高7.61%,比单作马铃薯提高22.81%,2 个间作模式均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
表4 马铃薯外观品质及营养成分调查表
3.2 与马铃薯间作,有利于棉花发育
间作群体中,棉花为高秆作物,为优势作物。间作使棉花群体通风透光,利于生长发育,改善农艺性状,增加衣分和霜前花率,提高纤维品质。另外,收获时,棉花无早衰现象,病株少、吐絮时间较早且集中,人工收获工作量减小,成本降低。
3.3 与棉花间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受抑制
本试验间作群体中,马铃薯为矮秆作物,属于劣势作物。间作处理马铃薯的外观品质、营养成分较单作马铃薯低,且单位面积上棉花行数较多的处理表现得更为明显,说明棉花的生长发育对马铃薯有抑制作用。
本试验发现: 与棉花间作,受棉花的荫蔽影响,马铃薯易发生徒长,因此应选用株型紧凑的品种,以利于群体协调发展。同时,在棉花的遮蔽作用下,马铃薯易因田间腐烂造成损失,因此要适时收获。
3.4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推广棉花、马铃薯间作的种植模式
本试验结果得出,2 种间作模式 (4 行棉花-2行马铃薯、2 行棉花-2 行马铃薯) 均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上的产值,且各有优势,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改进形成适宜当地的栽培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本试验数据综合分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合推广棉花、马铃薯间作的种植模式,可以协调粮棉油争地矛盾,并合理运用作物的生态位差异充分利用温光水肥等资源,不仅增加经济效益,还提高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