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忆“浙江张氏叔侄冤案”翻案细节
2019-09-06
见到张高平的第一面就给张飚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象:其他的服刑人员都会喊报告,但张高平说,我不喊报告,我不是罪犯,我是被冤枉的。张飚调阅了相关档案材料,发现张高平案细节存在疑点、判决难以成立,很可能是一起錯案……
张高平、张辉是“张氏叔侄案”中的叔侄俩。他们被指控于2003年在杭州奸杀一名未成年的女孩,10年后的2013年,经过浙江省高院再审,改判无罪。案件平反的背后,有一位“关键人物”——检察官张飚。
“你不要放弃,我也不会放弃”
张飚是新疆石河子检察院派驻当地监狱的驻监所检察官。
“张氏叔侄案”中的叔叔张高平被判死缓,在新疆石河子监狱服刑。在狱中,张飚和这起案件产生了交集。
2007年,见到张高平的第一面就给张飚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象:其他的服刑人员都会喊报告检察官,我是某某,因为什么事情被判刑多少年。但张高平说,我不喊报告,我不是罪犯,我是被冤枉的,说完便当场痛哭流涕。
张飚调阅了相关档案材料,发现张高平案关键证据有重大缺陷,案情细节存在疑点、判决难以成立,很可能是一起错案……
一次又一次向有关单位发函查找关键证人,一次又一次申请调取关键证据,年复一年,张飚先后5次将张高平的申诉材料、询问笔录和案件调查情况转交到浙江省司法机关。
他对张高平说:“你不要放弃,我也不会放弃。”
直到2010年,他给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写了一封。在信中,张飚详细汇报了张高平叔侄强奸杀人案的案情和石河子市检察院对此案的看法。这封信引起了高度重视,司法机关启动了再审程序。2013年3月26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撤销该案原审判决,宣告张高平、张辉无罪。
那天,张高平给张飚打来电话,两个人在电话里都哭了。张高平说一定要再到石河子去当面感谢他。但张飚回答,你来一趟要花不少钱,不要来了,不必来……
为张高平奔波5年的张飚此时已经退休,最高检“破格”授予了他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他在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改革先锋”。
为什么要如此执著地帮助张高平?张飚说了一个故事:“我七八岁的时候,邻居种了西红柿。有一天,有几颗被人摘掉了,有人说是我偷的,邻居把我叫过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止不住地流,被冤枉的感觉特别特别痛苦。我今年都67岁了,为什么能把它记住,一旦被别人冤枉,那种痛苦感终生难忘。”
“正义有可能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张氏叔侄案”得到纠正后,退休后的张飚比退休前更加忙碌。“虽然许多人知道我已经退休,但还给我邮寄申诉材料,跟我探讨案件,希望我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认为这是人们相信国家法律,他们追求正义,相信法律能给他们公平的审判。我常说一句话:‘正义有可能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每当来访者找到张飚,他总是向对方耐心地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群众解惑释疑。
2014年,曾是一家企业基层主管的刘某专程从山西来新疆找张飚。多年前,一家公司到刘某所在企业采购,负责相关业务的刘某向对方提出只要给他5000元钱,货品就可以低价销售。然而收了钱后,刘某没有兑现承诺,最终未能实现交易。一年后,对方向有关部门实名举报了刘某,刘某也承认确实索要了钱财,最终以受贿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
刘某告诉张飚,他申诉10多年,市里、省里都找过,他始终认为被举报后把钱退了,自己并没有犯法。张飚详细看了他的材料,告诉他不要再申诉了,并向他详细讲解了有关法律规定。这个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无论钱有没有被退回,只要曾经有过受贿的行为,就不影响法律对于这一行为的定性。深入交谈后,刘某接受了张飚的分析,坦言以后不再申诉。
买来“作案工具”,分析案情
2016年,张飚以特约检察员的身份协助自治区检察院办理一起刑事申诉疑难案件。张飚多次在案件分析会上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办案组献计献策。
该院控告申诉检察处检察官刘志国回忆,为了更加直观地分析案卷中的证据,针对一起案件中被害人的挫裂伤,办案组研讨案情时,张飚会带着买来的服装模特假人头、作案工具中包含的三种不同胶带,甚至是几号铁丝也与卷宗所述完全一致。
有一次办案组要乘飞机到外地调查取证,张飚因故不能一同前往,他便一早赶到机场,与办案组的同事共同梳理案情,确定调查方向。
还有一次,办案组乘飞机到达库尔勒后,又驱车300多公里在一个工地旁做笔录,张飚与大家在户外并肩工作了4个多小时,没有一句怨言。
近年来,张飚收到全国一些部门、单位的邀请去作报告,并参加了一些法治宣传活动。每次他都是认真准备,结合自身经历耐心讲解。
“我能做的,就是尽量给予大家法律上的援助和引导,更好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力量。”张飚说。
(《兵团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