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标志动起来的更安全
2019-09-06
交通标志动起来的更安全
现在的人行通道上,红绿灯用的都是走动的小人。一些传统的交通标志牌上,也常常会出现动态的形象,比如山体滑坡标志是跌落的石块、前方有学校的标志是过马路的小人等。为什么要用动态的呢?
研究人员发现,当看到具有较强动感的交通警告标示牌时,人们的反应速度会显著加快。具较强动感的标示牌更能增强司机对危险的感知,使他们更早注意到危险并更快刹车,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风险。
研究者特别比较了三种学生通行标志牌(见左图,左边是美国的,中间是波兰的,右边是俄罗斯的),它们表达的内容相同,但画面的动感程度不同。可以看出,画面上的人动感越强,看起来移动的速度会越快,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的紧张感。
这项研究还设计了几组动静对比的交通标志,来测试具有动感的静态图像是如何影响人们行为的。结果发现,动感较强的交通标志确实能让受试者们作出更加迅速的反应。其中一项模拟驾驶的场景中,人们看到“动感”交通标志之后,作出反应所需的时间比普通的交通标志平均减少了50毫秒。
研究者称,对于行驶速度约为每小时100公里的车辆来说,50毫秒时间意味着在刹车时可以增加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约1.3米,这段距离足以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
研究团队还使用眼球追踪技术,来测定人眼注意到交通信号标志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表明,相对于看起来更静态的标志,动感强的标志明显能够更早地吸引人的注意力。(摘自《羊城晚报》)
“知者”何以“不言”
西周时期,一个叫王寿的年轻人,背着重重一大篓书,在野草丛生的泥土路上艰难行走。太阳下山之前,他终于到达高士徐冯隐居的地方。徐冯翻了翻他带来的书简后说:“你辛辛苦苦背着这么重的书简,赶这么远的路,的确很是用心。然而,我感觉你和很多读书人一样,还没有明白书的真正功用。切记,不要让书成为你的负担,带着轻盈的思想笃实前行,才是正确的读书方式。”
徐冯的一番教诲,让王寿陷入深思。他意识到,自己虽然常常手不释卷,却很少考虑到这些书所蕴含的思想在具体生活中的体验。于是,他点起一把火,把背来的这一篓竹简烧了。
在这个故事里,《韩非子》揭示出读书人容易停留在书本、文字层面的毛病,并对书籍和语言的局限性有着清醒认识。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老子》所说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何以“不言”?一种情况是无法言说。这里,仅以《庄子?天道》中的轮扁为例稍作解释。
轮扁是春秋时期制造马车轮首屈一指的能工巧匠。国君桓公很欣赏轮扁的技艺,就安排他在大堂下做木工活。一天,轮扁看到桓公一边低头看书、一边击节叫好,就放下斧头和凿子问:“您看的什么书?”桓公回答:“这个嘛,你一个匠人就不懂了。书上说的,都是圣人之言啊!”轮扁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去世很久了。”轮扁笑着说:“那您读的,恐怕只是圣人的糟粕。”听到糟粕这个词,桓公被激怒了。于是,他厉声叱道:“你一个工匠在此信口雌黄,竟敢亵渎圣人!”轮扁连忙解释:大王息怒!这话无意冒犯圣人。我就用自己做车轮的事为例——制作车轮,关键在手上的这把斧头!我练习了十多年,手中的斧头才能做到不快不慢,做出来的车轮又圆又结实。这个过程,口里说不出来,全靠手上无法言说的感觉。这种微妙难言的感觉,我没办法告诉我的儿子,得靠他自己手上多练习、多琢磨。我想,古代那些圣人们,他们独有的技能、体验或感悟,很多也恐怕已随这些圣人的死去而消亡了吧!桓公听完,觉得轮扁说的有道理,就没有治他的罪。
“知者”何以“不言”?另一种情况是不愿说。如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知”不单指一种语言或文字层面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感受或体验。(摘自《解放日报》)
舌尖上的中国
姜堰酥饼
姜堰酥饼是泰州乃至江苏全省的名小吃、名特产,关于姜堰酥饼的由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民国十八年(1929年),姜堰人王义善的姜堰饭店开张了。王义善原是姜堰冷公茂丝线店伙房的厨师,人称王厨,平日里他还带做一些其他商铺的饭菜。冷公茂的老板嫌出入吃饭的人太闲杂,于是租下曹姓人家的房子,资助王义善开办姜堰饭店。这个饭店一方面负责冷公茂的职工包伙,一方面对外经营。王义善叫人书写了“欢迎大肚罗汉,不怕扫盘将军”的对联张贴在店堂中,招揽顾客。很快,姜堰饭店就因为饭菜可口、价钱公道而生意红火,王家也自然成了殷实户。
有一天,一个从海安来的乞丐到饭店乞讨。王义善施舍时,得知这个乞丐原是海安集贤馆饭店的老板,姓金,金氏因为吸食鸦片败了家,四处飘泊。王义善知道金氏的身世后,遂生收留之意。王义善将金氏安置店中,并找来名医为其医治,戒除毒瘾。金氏十分感激,为作报答,就将家传的酥饼制作之法传授给了王义善。王义善试着做了出来并亲口尝了,他感觉口味非常好、非常独特,便开始试销,谁知一上市,人们就抢购一空,吃过的人无不称赞它的美味。从此,姜堰酥饼之名便传开了。渐渐地,酥饼不仅成了姜堰饭店的一大特色,也成了姜堰的一大特色。
(摘自《医药养生保健报》)
生活实验室
鸡蛋上的“黑膜”不致癌
有一个题为“几十年煮鸡蛋的方法都错了”的视频在朋友圈热传。该视频称,煮雞蛋时间太久或放置时间过长,蛋黄上会产生一层“黑膜”,成分是硫化亚铁。长期食用这种物质,会导致贫血、脱发、结石等。该视频建议,煮鸡蛋最好先大火煮开,再小火煮8分钟。事实真的如此吗?食品专家表示,“黑膜”的成分确实是硫化亚铁。不过,硫化亚铁本身无毒,且不溶于水,不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就算吃了,基本上也都会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此外,100克鸡蛋中仅含7毫克铁,不可能全部形成硫化亚铁,因此鸡蛋中的硫化亚铁只能用微量形容,所以“黑膜”根本没有致癌一说,也不会导致贫血、脱发、结石或影响生长和智力发育。
如果实在不放心“黑膜”,煮鸡蛋时控制一下时间即可。通常煮的时间越长,“黑膜”越多。一般大火煮开以后,小火煮8至10分钟,基本上能保证鸡蛋刚好熟,又不形成“黑膜”。
此外,尽量选新鲜鸡蛋,因为存放时间较长的鸡蛋,蛋白质或略有降解,形成的“黑膜”也就稍多。
室内盆栽选这几样
常春藤:清除霉菌
常春藤在西方常常与圣诞节搭配着出现,是室内绿植的完美选择。美国研究发现,常春藤有清除霉菌的功效,短短12小时内,就能清除空气中78%的霉菌。
垂叶榕:去除地毯污染物
垂叶榕是一种耐热、耐寒、耐湿的常绿乔木,对光线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垂叶榕也是室内植物最好的选择之一,它可以有效去除地毯和家具中的污染物,例如甲醛、苯和三氯乙烯等。
散尾葵:空气加湿器
散尾葵属于小型的棕榈植物,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现在我国南方也种植了。散尾葵在“清除”污染物的效率方面要胜于其他的绿植,它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苯(洗涤剂和塑料中)、甲醛(家具的清漆和地板漆中)等挥发性有害物。研究人员称,对于容易患感冒和鼻窦炎的人来说,散尾葵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能够释放水分到空气中,增加室内的湿度,可以让人们的呼吸变得更顺畅,从而有助于更快地入睡。
白掌:吸收霉菌孢子
白掌又叫白鹤芋,叶片很大而且宽阔。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朵十分素雅,生命力强。这种美丽的植物可以净化空气,有了它,空气质量能够提升60%。白掌还能通过叶子吸收霉菌孢子,并通过其根部循环利用将孢子作为食物食用。
棕竹:净化甲苯
棕竹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我国南部至西南部也有分布。它也是净化空气中的甲醛、氮氧化物、二甲苯和甲苯的有效植物之一。
波士顿蕨:去除甲醛
波士顿蕨是多年生常绿蕨类草本植物,波士顿蕨株型美观、叶片色泽明亮,不光盆栽美观,波土顿蕨尤其擅长去除甲醛。
(摘自《家庭保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