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城市带动农村”发展路径的思考

2019-09-06王伟

西部大开发 2019年4期
关键词:资源农业农村

王伟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是指工业、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运用工业、城市的资源发展农村农业,这是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重要政策设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的“农村保障城市供给”的功能定位,到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农业功能定位逐渐回归“三农”自身主体。而农村农业对城市工业发展“服务”的40年,对农村农业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消耗,当前“反哺”“带动”的迹象仍不明显。如何更好发挥“反哺” “带动”作用,农村农业的振兴发展该走向何处,笔者进行了分析思考。

“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困惑

当前,农村萧条落后的景象还比较严重,相比城市欣欣向荣的景象,农村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城市源源不断吸引农村的人力资源人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是撬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走向城市,投入到了城市大发展的各行各业,从最初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逐渐演变成精壮劳动力转移,造成了农村发展所需人力资源的近乎枯竭。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口处于逐年增长的状态,而农村人口处于逐年下降状态,2011年城市入口超过农村人口,2017年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多出23686万人。

二是城市源源不断侵蚀农村的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赖以发展和生存的基本资源,无论是农村农业的发展,还是城市工业的繁荣,土地都是其发展的核心支撑要素。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以土地为中心”的城镇化进入加速期,农用地的而积不断减少,大量优质耕地被占用。2000年至2016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24万平方公里增长到了5.43万平方公里,增长了2倍多。

三是城市源源不断吸收农村的资金资源。资金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保证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动力。基于“体量大需求大”发展规则,无论是财政收入、市场资金还是居民消费,农村资金规模远远落后于城市资金规模。

四是城市发展源源不断破坏农村的环境资源。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资源无论是对个人健康还是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均有重大意义。固然农业农村自身有很多污染源,但其污染环境的程度远远不及来自城市的污染。传统城市和工业发展模式造成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并且从城市蔓延到了农村。

从发展规律审视“发展困惑”

从目前农村发展现状和政策指引来看,农村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三方而:彻底消亡、工业化城镇化、农村自身振兴,其中农村自身振兴为主要路径,工业化城镇化次之、彻底消亡为最小选项。

一是彻底消亡路径。对于一些资源匮乏、基础落后的偏远山区农村,随着城市工业的不断发展,农民不断走向其他条件较好的农村或者城市,这些地区的人口越来越少,仅有的少量的农业资源,无人开发、无人耕种。这些地区的农村要发展壮大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但由于其不能形成持续健康的产业链,投入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对于这些农村其发展路径只能是彻底消亡,我们必须正视这个发展规律,让这部分地区完全归还大自然,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帮助这部分地区的农民另择新居。

二是工业化、城镇化路径。对于处于城市周边或者处于政府规划的城市新区的农村,能够便利地参与城市产业发展,进而不断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城市产业链,借助城市的扩张完成城镇化、工业化,实现农村农业性质的转变。然而,工业化、城镇化不是大多数农村更不是所有农村发展路径,只有城市近郊、有便利发展条件的地区才能选择这条发展路径,同时基于农业产业和粮食安全的考虑,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也应当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三是农村自身振兴路径。彻底消亡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路径都是特定区域农村的发展路径,而乡村振兴是基于农村农业自身不断壮大的发展路径,是适用于大多数农村的发展路径。这些农村虽然部分现在有衰落现象,但远远达不到彻底消亡程度,这些农村具有一定的农业资源,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不近城近郊,没有工业化、城镇化之便。所以,这些农村必须直面自身发展问题,从自身产业发展寻找突破口,实现自我振兴。

完善新时代“城市带动农村”发展路径

在新时代“城市带动农村”发展路径下,农村农业的发展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新的战略指引、技术升级的基础上,乡村振兴格局全而形成,现代化技术在农业领域全面普及,智能化管理服务在农村事务处理中全面适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一是持续发挥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带动力。工业革命是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方面资源投入,完善配套机制,以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为基础,在基础科学、行业产业、公共事务服务等诸多方面推进科研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要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要敢于应用创新成果,加快从试点(实验)到全而推广的步伐,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體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按照农村发展的三种路径,做好彻底消亡的偏远地区农民的安置工作,做好城镇化、工业化的农村的推进工作,做好农村自身振兴的发展工作。以科技创新为统领,推进新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产业领域的应用,提高单亩产量,提升农产品价值,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

二是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边界,增强城市高质量发展引力。现在城市的发展似乎陷入了以人口数量、而积大小作为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人口越多、面积越大,城市发达程度就越高,反之则不然。一方面,部分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建设不断向农村延伸,向耕地、林地、山地拓展,而同时很多地区因此变成“睡城” “鬼城”,部分地区因破坏生态环境被中央大力整治。所以,我们要合理设置城市发展边界,加强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边界,促使城市从快速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另一方面,部分城市从最开始的“人才大战”政策逐渐演化成为“抢人大战”政策,以期通过人口红利推进经济发展。然而“以人数促经济”的模式是城市2.0阶段的发展理念,严重滞后于当前我国所处的城市发展阶段,是应当摒弃的落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下不仅会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更是进一步掏空了农村农业发展要素。我们要按照工业革命引领的发展规律,采取具体措施,促进城市向3.0、4.0高阶段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机器代替人力产业比例,倒逼发展要素向农村农业转移。

三是充分释放农村资源优势,发掘农村发展潜力、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的发展资源已逐步摆脱旧的政策、观念束缚,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而目前农村的资源仍存在受相关政策、观念束缚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要给农村资源“松绑”,释放农村资源吸引力。户籍层而,放宽落户限制,鼓励城市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发展,尤其是提高高精尖科技人才农村落户的政策优惠,最大程度充实农村农业发展的人口动力、智力动力。土地层面,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促进农业发展为出发点,进一步放宽土地资源使用限制,充分发挥农村农业发展的土地优势。在产业层面,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融入城市产业体系,形成工农互济的新型城乡发展产业链。要加强资源开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当前农村资源空置、撂荒现象严重,通过完善监管的制度,丰富监管举措,加强对空置宅基地、撂荒耕地资源等行为的监管,设置征收空置税费、收归集体、行政处罚等一系列处罚措施,确保农村资源得到充分使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以乡村特色提升农村产业品质。我国农村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各地乡村都形成了各自特色,我们要从生产、生活、文化、生态等方而发掘乡村自身特色,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将乡村精华特色与产业发展充分融合,不断提升农村产业品质。

四是不断提升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rI治能力城市的公共设施和治理能力建设是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按照农村自身发展需求,借鉴城市建设经验,加强乡村振兴的公共设施和自治能力建设。参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虽然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相对于城市建设差距还是很大,所以要参照城市标准全面提升农村住房、交通、教育等公共设施建设,让农民相对平等的享受公共资源。学习城市运营管理服务理念,提升农村管理服务能力。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管理服务能力得到较大程度提升,“最多跑一次”“店小二”成为现代政府服务理念的代名词,但与此同时农村的管理服务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所以,直接管理农村农业农民的基層政府部门要注重“服务”理念的培养,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农村管理服务能力。借鉴城市居民管理先进经验,提升农村基层自治能力。虽然城市居民与农村村民在生活习惯、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治理智能化信息化方面,在落实发挥民主管理制度方面都有农村自治学习之处,通过借鉴城市居民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推进农村基层自治民主、文明进程。

2020年我国将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对于当前农村农业发展而言,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尾声,而乡村振兴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对接,以全局视野审视农村农业,把握发展规律顺势而为,谱写新时代农村农业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

资源农业农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