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在哪里?
2019-09-06王志良
王志良
想让孩子对大自然有感情,与自然和谐共处,父母的引导非常重要。
热爱自然的家庭,很容易地就将孩子带入了自然。
这次我们邀请了4位父母来写他们的家庭自然笔记,
他们将自己带孩子融入自然的故事和自然科学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希望为更多想带着孩子亲近自然的家庭提供思路和帮助。
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要成为昆虫学家,但是如果他对这世界上的100万种小生命都视而不见甚至惧怕的话,也是一件遗憾的事。看见昆虫,才能知道如何去与它们和平共处,学习尊重生命以及发现生命的多样性。
孩子本身对大自然中的虫虫是充满好奇的,他矮小,视线较低,很容易发现虫虫世界。但是如果父母本身惧怕虫虫,或者经常把“快躲远点,会咬你的!”“太脏了,别碰!”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并将孩子强行拉走的话,就会让孩子与这个精彩的微观世界越来越远,也失去了对昆虫这等小生命探究的好奇心与兴趣。
身边虫虫知多少
孩子们常见的虫虫,应该是对节肢动物的泛称,当然也可能包括蚯蚓、蜗牛等少数其他类生物。节肢动物包括常见的蜘蛛、蜈蚣、马陆和昆虫等,螃蟹和虾也是成员之一。节肢动物占全球生物多样性总量的80%左右,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撑起节肢动物家族的最主要分支则是昆虫。最新的统计结果表明,全球已知昆虫种类约100万种,占全部生物总和的一半还多,可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类群,没有之一!它们种类多样,形态各异,分布广泛,适应性强,是为数不多的可在人类身边生存的小生命,公园中、花坛里、街巷角落,甚至家中都有昆虫的踪迹。所以,对于城市中的孩子来说,发现身边的昆虫,观察昆虫是一个特别容易的与大自然进行连接的途径。
以北京地区为例,即使在室内,我们也常常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昆虫一同生活。最常见的就是蚊子和蟑螂。不过,在“处死”这两种昆虫之前,可以和孩子一起用容器抓获几只进行观察,比如看到蚊子有可以吸血的刺吸式口器,蟑螂有奔跑迅速的步行足等。这样的行为,也许会让孩子对这样的昆虫的情感除了厌憎外发生一点点变化,或者是对物种生存多一点点思考——这些比人类存在时间还长的昆虫,的确有它的“过人之处”。我们生活的室内还可能有很多其他昆虫:储藏的粮食里有米虫(幼虫是白色的肉虫子,长大了变成小蛾子,它叫印度谷螟),或者有绿豆象、米象、窃蠹和各种蝇类等。
室外比如街心公园中也有很多常见的昆虫,蝴蝶有白色的菜粉蝶,黄色具有黑色斑点的黄钩蛱蝶,以及体形较大的花椒凤蝶,小型的点旋灰蝶等。还可以通过寻找一些特定的藏匿区域,发现一些擅长躲避的昆虫,比如翻开小到中型的石块或遮盖物,下边很可能藏有蚂蚁以及一些小型的步甲、土潜、鳃金龟幼虫等小甲虫,除了这些昆虫外,还可以看到如潮虫、马陆和蜈蚣等节肢动物。
观察它,别去伤害它
当然,如果不加以引导,孩子也可能变成虫虫世界的入侵者。记得女儿2岁左右的时候,住在郊区的奶奶家。有一次我带她去旁边的小山上玩,当时正值初夏,山头上地表到处都是黑色的日本弓背蚁。女儿看到一地忙碌奔跑的蚂蚁,瞬间来了兴头,我也不清楚这些小东西在她眼中和脑海里代表了什么,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干扰她。她观察了蚂蚁们一会儿之后,开始有了动作—抬起脚,嘴上还进行着“嗨”的配音,奔着一只大黑工蚁踩了过去。然而,她小看了这些小虫们,这个时候她的身体反应速度还真有点跟不上蚂蚁那机甲般外骨骼和肌肉配合带动的速度,几次踩不中之后,就准备用手拍死它们……这时,我赶紧阻止了她,开始给她讲蚂蚁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分工的,等等。她饶有兴趣地听我讲了半天,不打算“迫害”蚂蚁了,开始给蚂蚁们“帮忙”—用小树枝围追堵截蚂蚁们,想让它们“一家人”聚在一起。我想她可能听不懂什么生物特征、生态价值之类的说教,但她应该是听懂了蚂蚁也是一大家子,为了生活每天不停地劳作,她想让它们在一起休息一会儿。虽然女儿的行为也给蚂蚁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至少不再是致命的打击。过了一小会儿,大概是女儿认为蚂蚁们可以继续劳动了,就扔掉了树枝跑去玩别的了。后来,我发现当女儿再看到蚂蚁时,就不再打扰它们了,而是会蹲下来研究很久,大概在猜哪只蚂蚁和哪只蚂蚁是好朋友吧……
另外,不得不承认,有些昆虫为了趋利避害,发展出了保护自己的武器,如各种蜂和蚁类的蜇针,如很多毛毛虫身上的刺和毛,如很多具有咀嚼式口器昆虫的“大牙”(上颚)。因此,我们既不要打断孩子对昆虫的观察,也不能盲目让孩子直接接触各种昆虫。让孩子做大自然的观察者,树立起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正确自然观,是孩子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应该学到的比知识更重要的事。
夜探昆虫世界
很多昆虫白天躲藏在各种角落缝隙中,而夜晚很活跃。所以,最有趣的就是和孩子一起进行一次夜间的“探险之旅”。比如带上一只手电,和孩子在夏日的夜晚到小区的树下,潮湿的墙角,花坛植物的叶片上观察,一定会大有收获。可能会看到灶螽蹦来跳去,地鳖(多为中华真地鳖)在四处爬行,黄色的和黑色的鳃金龟在忙着啃咬各种植物,柳树干上有中华裸角天牛,臭椿樹干上有沟眶象,榆树干上可能有白星花金龟……各种知了在夜间也更容易展现真容。要知道,蟪蛄、蚱蝉、鸣鸣蝉和蒙古寒蝉是北京市区最常见的4种蝉,它们的形态和歌声都大相径庭。油葫芦、斗蟋、棺头蟋、日本条螽、蝼蛄等各种直翅目鸣虫有着不同的音律,它们都喜欢在夜间鸣唱。其实,即使不懂那么多昆虫知识,只要仔细观察、倾听,也是很独特的体验。
女儿6岁那年,我带她去日本旅游,我们没有选择去迪士尼或其他大城市,而是去了本州岛北部的青森,开启了一次农村游。我有晚上外出寻找昆虫的习惯,这也和我的工作有关,这种习惯也总是给女儿带来极大的兴奋度和刺激感,每次外出,她都期盼着我们晚上的“探险之旅”。我告诉过女儿,我小时候,北京的晚上是有很多萤火虫的,但她从未见过,所以夜寻萤火虫是我们的一个常规项目。这次在日本的一个水塘边,我们终于看到了挺水植物上密密麻麻点缀着如星光般闪亮的萤火虫。女儿大为兴奋,我告诉她不要去打扰它们,于是我们坐在草地上沉默地看着这些夜晚的精灵,耳边还有美妙的虫鸣。我想,她可能不懂萤火虫的分类,不懂萤火虫的生态意义,但这一晚的体验和经历,应该会成为她童年记忆中难以忘却的时刻。
昆虫小百科
谁是昆虫?
在形态上,昆虫与蜘蛛、蜈蚣等其他节肢动物相比,有一些显著不同的形态区分。
● 首先最容易识别的就是附肢数量不同。昆虫有一对触角、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 有翅能飞是昆虫的外观特点,更是昆虫繁盛的重要原因。
● 昆虫的体躯演化成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是感知的中心,触角、复眼和口器着生于此;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充满了肌肉,足和翅全部生长在胸部;腹部是代谢和繁殖的中心。这种独具特色的外部形态使得昆虫演化出了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
● 更神奇的是昆虫的发育方式。与其他节肢动物相比,可以说昆虫都是变态!这是一个生物学词汇,指昆虫在生命周期中要经历不同的发育形态,称之为变态发育,具有重要的生存意义。
谁是害虫?
过去我们常说,这种昆虫是害虫,那种昆虫是益虫。害虫就要被消灭,益虫就要被保护。这是比较短视和片面的看法。每一种生物在自然界中都有其相应的位置,而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或是捕食关系,或是寄生关系,或是共生关系,等等。所有这些不同的生物通过不同的依存关系构成了一个立体复杂的关系网,从而达到生态平衡。生物种类越多样,生态系统这一动态平衡越不容易被破坏。因此,真正的大自然是不存在单一的益虫或害虫这种定义的。昆虫数量庞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构成,是上述关系网中不可或缺的族群。
每种昆虫都有用!
● 蜜蜂、蝴蝶等访花昆虫,肩负着大量植物的传粉任务,没有它们,植物无法传宗接代和进一步扩散。
● 一些昆虫是脊椎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没有昆虫,这些动物将无法在大自然中生存。
● 昆虫是病弱植物和死亡动植物的分解者,可以使养分尽快返回到自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