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磨脐贴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2019-09-06李亚峰王志刚买建修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脐部鸣音排气

李亚峰,王志刚,买建修

(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4;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

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是腹部手术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腹部手术后肠蠕动功能自然恢复往往需要2~4 d,胃肠蠕动越早,肠粘连程度也越轻,同时可避免并发症如影响胃肠吻合口和腹部切口愈合等的发生[1],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后康复情况。本研究采用六磨脐贴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外科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外科住院腹部手术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研究对象分为六磨脐贴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5例。六磨脐贴治疗组中男17 例,女 8 例;年龄 19~57 岁,平均(36.35±11.98)岁;行疝气手术者4例,阑尾切除术者18例,胃肠吻合术者1例,胆囊切除术者2例;采用硬外麻者22例,全麻者3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 21~59 岁,平均(37.79±12.24)岁;行疝气手术者2例,阑尾切除术者19例,胃肠吻合术者2例,胆囊切除术者2例;采用硬外麻者21例,全麻者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诊断标准 术后早期肠麻痹诊断标准:腹部手术后出现胃肠蠕动功能下降,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排气、排便停止,或有腹胀,但术后3~4 d即开始排气、排便,无腹部绞痛、腹胀、肠鸣音亢进、气过水音。

肠麻痹恢复标准:①肠鸣音恢复正常:肠鸣音3~4次/min,无气过水音及无肠鸣音亢进、肠鸣音减弱;②肛门排气或排便。

1.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腹部术后早期肠麻痹诊断;②符合中医气滞血瘀证辨证标准;③年龄18~65岁。

1.1.4 排除标准 ①术后肠梗阻,术后出现腹绞痛,听诊肠鸣音呈气过水音、肠鸣音亢进,腹平片显示肠梗阻征象(肠内见多个气液平面等);②合并有脐部切口或皮肤感染、糜烂;③对本外敷药过敏者;④严重低血钾患者;⑤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缺陷、精神障碍或肝、肾功能损害者及恶性肿瘤和糖尿病者;⑥接受其他促进肠蠕动恢复治疗者。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按常规禁食,予以静脉补液、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不使用任何促胃肠动力药。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六磨脐贴治疗,药物组成:木香 10 g,枳壳 10 g,乌药 10 g,槟榔10 g,沉香5 g,大黄6 g。用法:上述药物研粉,取适量温水及少许蜜糖调成糊状,于手术结束后立即外敷脐部神阙穴,覆盖范围5 cm×5 cm,厚0.5 cm,12 h后如未排气,需重新更换,直至肛门排气为止。

两组患者手术后每3 h腹部听诊1次,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在患者手术回病房后及术后第3天抽血测量血管活性肠肽含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腹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对比

六磨脐贴治疗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果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h,±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h,±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肠肠鸣音恢复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对照组 25 34.21±4.14 51.10±5.91治疗组 25 15.42±3.161) 34.40±7.981)1)

2.2 两组患者腹部手术回病房后及术后第3天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对比

两组手术回病房后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回病房后与手术后第三天血管活性肠肽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后第 3 天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对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腹部手术回病房后及术后3 d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对比(mg/L,±s)

表2 两组患者腹部手术回病房后及术后3 d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对比(mg/L,±s)

注:与同组手术回病房后对比,1)P<0.01;与对照组手术后第3 天对比,2)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回病房后 手术后第3天对照组 25 403.96±27.01 179.84±28.031)治疗组 25 414.23±28.23 127.68±24.131)2)

3 讨论

神阙穴即脐部,为任脉上的重要腧穴,与带脉相关联、督脉相表里,和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相联系。脐部位置与胃肠相邻,且解剖结构显示脐部皮下脂肪组织少,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和血运丰富的毛细管网,药物敷脐后能直达病所,达到治疗的目的[2]。六磨脐贴疗法综合脐部特殊的生理结构及中药穴位贴敷的治疗优势,操作简单,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

六磨脐贴的药物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沉香、大黄组成。木香味辛、苦,性温,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等症;该药对胃肠道有双向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及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枳壳味苦、辛、酸,性温,具有行气宽中除胀之效,可用于治疗胃肠积滞,脘腹痞满胀痛等症;枳壳能缓解小肠痉挛,可使胃肠收缩节律增加。乌药,味辛,性温,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之效,用于治疗寒凝气滞所致的胸腹闷痛胀满诸症;乌药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兴奋和抑制双向调节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槟榔,味苦、辛,性温,具有消积行气除胀之效,善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用于治疗食积气滞、腹胀等症;其所含的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可促进唾液分泌,增加肠蠕动。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泻下攻积、逐瘀通经作用,用于积滞便秘、瘀血等症;大黄可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3]。沉香,味辛、苦,性微温,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之效,临床可用于胸腹胀痛之症;其提取物丙酮可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离体空肠的痉挛性收缩,呈现肠平滑肌的解痉作用[4]。六药合用,共奏行气导滞、宽肠顺气、消胀止痛之功效,加之诸药对神阙穴的局部刺激,可增加胃肠平滑肌张力,促进胃肠蠕动及胃肠功能恢复。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此六味药药理作用一致,均可增加胃肠平滑肌张力,促进胃肠蠕动,且作用较温和而持久,有利于肠蠕动从不规则向规则转变,从而加速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5]。

本试验表明,六磨脐贴可明显缩短腹部手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同时能够显著降低腹部术后患者血管活性肠肽。六磨脐贴能够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明显。

猜你喜欢

脐部鸣音排气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脐带暴露疗法的效果观察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
缩缸强化汽油机用高效排气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