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记忆中的新四军

2019-09-05左庄伟

铁军 2019年9期
关键词:伤兵新四军老百姓

左庄伟

我1937年10月出生在江蘇北部的涟水县,我的家乡很穷困和闭塞,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就有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活动,四十年代以后就相继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我的父亲左端祥在这时参加了共产党,当过乡长和区长。我的童年是在日伪军扫荡和土匪横行“跑反”躲藏中度过的,因为父亲他们的地方武装还不足以保家乡一方平安。

最早活动于我的家乡的是新四军某部二支队,这是我童年最熟悉的部队番号,只要听说二支队来了,老百姓就有安全感。他们穿的是灰色军装,有骑兵,骑马挎枪奔跑在田野上好神气威武。听说他们是南方来的,有文化,到年节时会演戏唱歌。往返于我们那里的也有穿黄衣服的八路军,多为山东来的。更多的是新四军,后来还有独立旅(主要活动于淮海区)、独立团、县大队等不同番号的部队活动于我的家乡,但最熟悉的还是新四军二支队。

我家在涟水县城西约30里一个叫涟西的地方,那里曾有个乡村庙堂,里面供奉叫茂公的泥菩萨。因有片庙舍,听说一位曾在江西当过县长的左介如回乡办教育,就在那个基础上办了一所学校,叫茂公中学,也有小学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这所中学成为共产党民主政府办的一所类似抗大的学校,后来从这里走出很多党政领导干部。由于有一片校舍,这里经常成为过往部队的宿营地。我最难忘的就是新四军北撤时,领导机关和粟裕就住在茂公中学里。那是1946年秋冬,我印象中已是穿棉袄时节。

我那年9岁了,至今记忆很清晰。有一天我们庄子上来了一小队穿灰军装的军人,还有个背盒子枪的军官,挨家看房子,随后就有一些战士拉一根线,挂在老百姓家屋沿暗处。我们小孩喜欢跟着看热闹,他们叫我们不准动那根线。

我家前屋里面有个磨,平时磨面粉的。靠北面有张祖父和我睡觉的床,中间有一块空地。后面堂屋分三间,中间是摆祖宗牌位的,不住人。第二天真是很热闹,附近各庄都来了许多骑马的,还有第一次看到汽车和类似今天的摩托车,开起来很响很快。我们老百姓从未见过这玩意,因在车后发出砰砰响声,因此老百姓叫“放屁虫”。

下午我家来了个大军官,有几个背短枪的住前屋,在我祖父床前打地铺,后面堂屋架门板,是那个大军官住的,来的人报告叫他师长。

堂屋桌子上有个盒子会响,后来知道那叫电话。我好奇听到盒子里有人说话就是看不见人,问人在哪儿,小警卫员“骗”我说人在盒子里,我好久也没弄清人怎么会在盒子里说话。

有一天师长带我骑马到中学去。我父亲那时当区长,忙于接待安排过往部队,也不回家。听说在这里要开一个大会,来的全是大干部,还听说粟裕也在这里。我们早就听说要打仗了,国民党要过来了,当时感到军队调动,地方上的人都很紧张,有的要准备随部队一齐往北去。我二姑父就决定参加部队随大军往山东去。记得父亲总不回来,叫母亲和爷爷奶奶准备疏散家里粮食用品,气氛十分紧张。那个下午和晚上,军民都很忙碌,互相传晚上在茂公中学大操场上有戏看,还要放电影,周围十几里地的人都去了。

我和村上小兄弟们早早就去了,到处都挂着明亮的灯,是玻璃球里发光那种,其实就是电灯,只是我们从未见过。有个老头吃旱烟,凑上点火,点不着就用烟袋头把那亮球砸坏了。后来每个灯下站一个军人,不准靠近,说靠近会触电死人的。唱戏开始前有个军人,个子不高,先讲话,我已上过二年级,能听懂一些,用今天的人理解,说的是当时形势,国共要打仗,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是一定要回来的”这句话,后来听说讲话那人是粟裕司令员。

戏台是泥土堆起来的,比平地高很多。记得开头一个戏里有个大鼻子美国人,有一个蒋介石,过场后,又有一个人先躺着后又站起来,说那人叫袁世凯,做了83天皇帝。最后是小孩装古人唱京戏,听大人讲是粟司令员带来的娃娃剧团演的戏,大饱了我们眼福。

在广场一边开始放电影,我又和小兄弟挤去看电影,是无声的,只是看到银幕上有许多黑压压的飞机,一下又换成好多坦克,下面有人说这是苏联兵打日本的。镜头不断转换,又看到体育活动,我们纳闷怎么换的这么多,人和飞机究竟从哪里出来的呢?我和小兄弟想弄个明白,又挤到幕后去找,就看到一块白布其他什么也没有,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进城了,才知道那叫电影。

那天看戏看电影十分开心,回到家已夜深,住我家的军人都走了。到第二天醒来,新四军一个也见不到,一个晚上全走了,后来才知道,晚上看戏看电影是军部安排的军民告别活动。

大军向北撤走了,老百姓没有了安全感,已经远远的听到隆隆的大炮声从南边传来,老百姓越来越紧张,传闻也多。我父亲更忙于大军撤退后的地方工作安排,不几天涟水城开战了,好几天大炮声、机关枪响个不停。一天夜里,父亲赶回家,叫母亲带我和二弟弟快去张河东外婆家暂时躲一下,父亲仍留守区里不能离开,坚持地下活动。我和母亲到了外婆家,涟水城已被国民党占领。

打涟水时部队留下一批伤员,必须疏散到老百姓家隐蔽。下午外公用独轮车推回一位伤员,由外婆和舅妈照顾,因为我三舅是当新四军牺牲的,所以外婆就当那伤员是自己儿子精心照顾。隔日国民党正规军七十四师从涟水城过来了,我出去看,一出门就碰上一个骑马的国民党兵,我吓得哭了,站在那不敢动。只听到那个骑马的兵叫“快回家去”,我这才赶紧跑回家。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过道房,锅灶后面堆满草,我外婆怕国民党兵来搜查伤兵,就在门口做饼,看到过来的士兵叫声“老总,饿了吃块饼”,我看到有的端着枪探头看看就走了,有一个拿了块饼走了,那伤兵躲过一劫。后来国民党贴布告说:“凡家里藏着共产党伤兵的统统交出来,如不交出来就一齐带走。”当天夜里那个伤兵说,为了不连累老人家,明天就去野外树林里躲一躲。我记得外婆又连夜做些饼用布包起来,说走的时候带着。第二天天一亮,那伤兵就撑着棍子走了,一面走一面回头,慢慢远去,进了小河边树林。

后来听说留在那里的伤兵全部牺牲了,我是流着泪回忆这件事的。涟水作家吴强写的《红日》,就是从这里写起的。

从那时起我们解放区一时又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我父亲他们的区武装坚持与当时的国民党政权进行游击斗争,与死亡捉迷藏。在这白色恐怖时期,我熟悉的很多人都牺牲了,有的是我老师,有的是我父亲的战友。我们的儿童团长左端田,14岁就死在敌人刺刀下,我的小学校长被活埋。我的叔祖父左世流战死后头被砍下挂在涟水城门口示众。为了纪念他的英雄事迹,我们村后来改名叫“世流村”。我的姑父陈贯武随军北撤参加三野,后来参加过抗美援朝,他们都是共和国的奠基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好。

(作者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1949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加入共产党)

(责任编辑 姚定范)

猜你喜欢

伤兵新四军老百姓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老百姓的话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防火迟到
伤兵
老百姓的“骂”管用吗?
我必须放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