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分析
2019-09-05刘春艳
刘春艳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变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对我国的语文教学提出新的发展要求。语文作为我国教育的传统科目,一直受到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新课程教育的要求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成为当前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前,传统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在读写方面的训练有所欠缺。在这种情况下,使得读和写在语文教学中难以实现。为了更好地将教学实践与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进行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读写结合 策略分析
在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背景下,读写结合教学受到语文教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教育的深化发展,理论专家和教师更是加强对学生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视,注重学生阅读和书写水平的替身,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宽知识界限,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实施的重要意义
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和了解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而培养这种能力最好的方式是将阅读与学生的思维相结合,让学生从阅读中寻找语文的乐趣。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处于发展时期,通过一定的阅读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而写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多思所想更好地表达出来,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读写结合的策略,能够有效地促进读写之间的相互转化。在一定程度上,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能够实现双赢。语文中的阅读是终结性的过程,写作属于进行性的过程,但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在错误的教学观念中,一般会认为学生会读就会写,或者会读就会写,这虽然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但没有对其本质进行分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将读和写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智能转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相较于其他学科知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进行积累。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学生写作积累知识资源,增强学生的知识积淀,同时也可以转化为写作资源。如果在教学中将两者进行分离,则容易导致学生读与写两种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学生只有积累的语文资源多了,才能够在某种条件下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
二、当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发展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对读写结合教学目标定位较低。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读写结合策略的认识大多是让学生更好地积累语文素材,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忽视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通常会在课程预习期间、教学期间和课后要求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一定程度的阅读,对学生写的能力培养有所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但很难将这种语言材料运用到写作中,进而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材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教材作为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内容的利用,能够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材也发生较大的变化,设置了多样化的教学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教师通过对教材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地这些教材资源的深入挖掘,进而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存在欠缺,造成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分离的现象和教材资源的浪费。
教师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写作指导较为抽象,不够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了解文章读写教学目标是较为关键的一步。读写结合教学能否实现取决于读写结合教学目标的确定。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能难做到读写的真正结合,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也不够明显。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教师在对学生读写内容的指导上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输入,忽视对学生的启发,进而使得学生现有的资源很难得到运用。同时,教师缺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指导。写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抽象的实践活动,很难在日常教学活动得到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但是在将这些资源转化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指导,并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也与读写结合教学的目标有所偏离。
三、促进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有效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读写紧密结合,避免错误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读写结合已经不在是新的课题,其结合教学形式也发生变化。但由于各教师的教学经验存在差异,在接受新教学理念的深浅不同,难免会对读写结合教学产生错误的观念。例如,部分教师认为读和写是两种能力,应该分别进行培养,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中要么只关注学生的阅读,要么只关注学生的写作,缺乏对两者的结合。另一种常见的错误观念是教师培养学生机械化练写,过度重视形式,忽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产生的深层影响。在以上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很难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既定目标。对此,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对读写结合策略进行深入解读,避免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
在确立正确教学观念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对教材资源的利用,在备课期间强化对课本内容的深入了解,设计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正确指引下,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中读写的实践。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除了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在此之外还要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和知识建构帮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实现读与写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将文章中的生僻词单独列出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等方式了解该词的正确发音,加强对文章的阅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安排一定写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之后及时掌握词语的书写,进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拓展,让其更好地为读和写服务。在我国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曾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阅读。在这种新标准的要求下,拓宽学生阅读成为当前教师使用较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一定的阅读环节,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材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课外阅读素材进行推荐。例如教师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文章教学时,在学生阅读完故事,能够书写文章生僻词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的童话》,让学生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阅读范围的延伸,更好地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加文章阅读量,进而更好地对以后的写作提供基础素材。
四、结语
综上素材,伴随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化發展,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语文作为我国义务教育必学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但面对当前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鉴于这种发展情况,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决避免错误思想的影响,加强对现有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学生提供多种阅读途径,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真正发挥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策略的作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欧雯.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李柰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扬州市两所小学高年级为例[D].扬州大学,2017.
(作者单位:长春市双阳区新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