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关渡湿地公园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研究
2019-09-05陆晓
陆晓
摘要:论文系统阐述了台湾关渡湿地公园在进行栖息地保育、环境教育、生态旅游规划及污水初步处理的内容和方法,总结其在生态保育方面的工作和成效,介绍相关环境教育活动的目的及内容,并简要总结湿地公园用于污水处理的基本机制。
关键词:环境教育 湿地生态系统 栖息地保育
在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环境教育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区,与海洋、森林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其不但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还对水资源的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湿地还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台湾关渡湿地公园曾经预定为家庭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的倾倒场地,转变为如今重要的环境教育场地、鸟类栖息地及水质净化工程,其经验十分值得学习。
一、关渡湿地公园概况
关渡湿地公园位于淡水河和基隆河的交汇处,距离淡水河出海口约10公里,面积约55公顷,为一个具有保育、教育、研究、污水净化等多功能的自然公园。其主要分为四个区域:主要设施区、保育核心区、户外观赏区和永续经营区。主要设施区中又分为自然中心——为生態教育、研究和游客服务中心、海岸林区——展示在高盐环境下植物保水、抗盐和繁殖的生态系统及生物观赏亲近地等区域。而保育核心区占据园区的绝大部分,为了保护其中的生态系统及防止生物被人类干扰,并不开放游客进入。永续经营区则为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缓冲区,主要交由签约农民种植经济作物,例如水稻等等,还可以为鸟类提供不同的栖息环境。
二、作为生态栖息地
关渡湿地公园为感潮的河口湿地,拥有植物种类超过200多种,鸟类历年累计纪录多达229多种,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哺乳类为10种以上。其中拥有濒临绝种的物种有东方白鹳、黑面琵鹭、游隼、诺氏鹬、巢鼠等。而珍贵稀有物种有白琵鹭、唐白鹭、花脸鸭等14种[2]。
园区会定期进行生物栖息地的维护,在以维护生物栖息地为原则的情况下,使生态旅游更好地发展。例如进行绿地养护,用分区轮割法进行除草工作,在保证游客游玩安全时将生物干扰降到最小。除此之外还有水池的维护,通过去除水中的藻类和数量过多的植物来维持水池的透光度和溶解氧。对于永续经营区的水田则会依照四季进行管理,维持关渡平原原有的水田湿地,以供原本栖息在此的鸟类等生物栖息。湿地公园为了迁移和过境的鸟类拥有足够多的水域环境进行休养和繁殖,会对核心保育区中的水池的深度、面积、草量、河道的走向进行设计和维护,清除水道中的淤泥防止湿地面积因此减小。园区还专门引入水牛来进行栖息地的管理,借由水牛吃草和滚水洼的天性来达到除草和制造更多水域环境的目的[3]。
三、作为环境教育基地
园区除了提供日常的生态旅游、环境解说以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之外,还为不同年龄的的人提供不同的环境教育活动,环境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启发参与者的兴趣,学习生物及环境的相关知识,培养参与者的动手能力以及启发其关于环境道德伦理的思考,使其对于环境持友善的态度。
(一)以家庭为单位
夏蛙狂想曲。参与对象为6岁以上儿童及其家庭。园区工作人员在介绍青蛙的生活习性、身体构造、生长环境和活动方式之后,进行实地户外观察青蛙的形态、活动和所遇到的青蛙种类,启发参与者的兴趣,最后通过设计和规划类体验游戏来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如何进行生态保育和动物保护。
食农学堂。依照农时节气的不同,将农事体验活动结合到环境教育的课程当中,通过水稻田主题课程、创意手工制作以及生态观察,让一般家庭能认识水稻田原有的样貌及重要性,并思考及培养友善环境的态度。
(二)以儿童为目标
暑期夏令营之湿地探险家。参与对象为小学3-6年级的学生。主办方借由自然活动与游戏在湿地公园内学习生物、环境知识,通过亲近自然、观察生物、同伴协作来引发参与者对自然的好奇心和爱护之情。
(三)以学校为面向对象
1.小学低年级学生
湿地宝贝。以河岸湿地常见的生物作为故事主角和观察对象,实际观察生物和环境,认识舍地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条件。通过绘本来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生物时的注意事项,让参与者进行实际观察与纪录。
永恒的约定(低年级)。透过感官的观察和体验来了解人类和鸟类的区别与差异,介绍相关赏鸟的知识,学习鸟类的基本生理构造,进行鸟类的实际观察。
2.小学中年级
水生家族和绿色奇迹。通过介绍和实际观察埤塘生态系统、实地采捞水生动物和学习与植物相关的知识,让参与者了解水生动植物之间的联系和适应水中生活的机制,由此来探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永恒的约定(中年级)。透过观察关渡自然公园常见鸟类的外观,从鸟类生体构造、生存所必需条件、园区内不同鸟种的栖息环境来了解鸟类的迁徙。
3.小学高年级
转啊转啊小水滴。通过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过程来、心湿地的净化机制和认识水足迹的概念来反思日常生活中的用水习惯及水资源的重要性。
湿地放大镜。通过环境教育人员的讲解了解湿地定义、类型及功能,亲自动手操作净化实验,了解保水、蓄水和过滤等操作,并进行湿地实地考察,认识湿地的功能与价值。
永恒的约定(高年级)。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相似。
4.初中及以上学校
导览解说。主要是通过解说员带领带领参与者走访湿地,解说和观察关渡湿地的候鸟和留鸟,认识湿地生态系统和其中的生物,了解湿地对于鸟类迁徙的重要性。
(四)一般市民
主要通过生态讲座、课程实验、湿地走访等形式,向公众传达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及可观赏性、了解常见湿地生物的栖息地、生活习性及形体特征,让市民得以远离城市环境,亲近自然,热爱生态,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将此付诸行动。
四、以污染治理为主——作为水质净化工程
关渡心湿地是一片人为构建的湿地,全区占地约7公顷。净化机制主要为生态系统自净作用,依靠湿地内植物和微生物净化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过程中不添加化学药剂。
水磨坑溪为流经自然公园的主要河川,由于该溪是台北市区生活污水的排水河之一,故水质不佳。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的大块垃圾后在引水口被拦截后进入缓冲池,水流速减缓,加上停留时间较长,水中大部分悬浮颗粒物可被去除,缓冲池另一作用是为后面的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稳定的水量。水流经巴歇尔量水槽进入氧化塘,量水槽位于导水渠道的末端,是一个前后宽中间窄的通水道,借由水量通过时水位高度的变化来监测流量的大小。在入流溪水在氧化塘与空气充分接触之后,利用重力流的方式分别将72.7%的水引入进入表面流式人工湿地(FWS),27.3%的水进入地下流式人工湿地(SFS)。FWS区的每个池内均有数个密植水生植物的区块,与开放水域交错,分别为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营造不同环境,主要通过过滤、土壤吸附、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附的作用来对污水进行处理,是净化的主要区域。SFS表面上为稻田系统,实际上是利用水生生物的根部与土壤错综缠绕形成的天然滤床来吸附水中的污染物质,达到净化的效果。最后,污水经由终沉池后后可以直接流入鸟类栖息的湿地。
五、结语
关渡湿地公园在经受海水侵蚀和人为污染后,通过爱鸟人士及团体、环境保护人士和政府的努力,成功转型为集生态旅游、生境保护、环境教育和污水净化四种功效为一体的自然公园,其经验十分值得学习。針对我国目前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衰退、物种多样性受损以及污染加剧的问题,我们应该要:(1)政府从宏观角度引导和完善湿地保护规划及制度框架,建立并完善包括自然湿地保护制度、退化湿地修复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进一步修订和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从国家层面出台针对湿地保护的法规,使湿地保护制度更明确、更有操作性和针对性;(3)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修复维护技术对湿地生态功能进行修复和保护;(4)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情况下,利用湿地公园进行环境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及群体开设环境教育活动和课程,使群众和学生透过亲身体验来唤醒感知和感动,将环境保护内化为正确的环保态度,进而主动地采取环境保护行动。
最后要感谢邱毅超师兄和张育杰老师的指导,多亏有他们的帮助本文才得以完成,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摘自台湾湿地网:“关渡自然保留区(关渡湿地):台北市唯一自然保留区”
[3]整理自关渡自然公园官网.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