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地方农业政策对农业技术转移影响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为例

2019-09-05邓少华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农业生产

◎邓少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01002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制度结构改革为农业生产中激励效应的重要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各地地方农业政策对当地农业技术提高和升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016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呼和浩特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快速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各类农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增加。与此同时,群众对各类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需求也日益高涨,农产品市场上的品种、数量和质量都不能较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农业技术也相对落后。所以在此基础上,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为例,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研究地方农业政策对乡村农业技术转移的影响,从而对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二、相关理论综述

张新蕾(2019)认为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主体,也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程度取决于农民自身科技素养的高低,没有农民素养的提高就会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1]。朱笠、李桂(2018)认为在引入国外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引进的技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能够适应于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2]。李兴斌(2017)认为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农作物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要切实增加对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科研单位的科研专项经费投入[3]。

著名农业经济学家A.J.雷纳(A.J.Rayner)和K.A.英格尔森特(K.A.Ingersent)在《农业中的制度与技术变革》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政策应着眼于加快技术创新,而不是提高现有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率的主要源泉,而在发展中国家,引致技术进步往往被制度障碍所限制。农业技术变革不仅影响农业本身的就业,而且还通过产业间投入—产出矩阵影响所有与农业相关的产业的就业,因此需要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来打破这种瓶颈状态。

因此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为例,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研究地方农业政策对农业技术转移的影响。

三、呼和浩特市农业技术发展现状

(一)农业技术概念

硬性农业技术通常是指农业机械设备、科研器材、动植物良种和种质资源等具备实物载体的技术,而软性农业技术则指农业技能、专利技术、管理标准、操作方法等具无形性质的技术[4]。

(二)呼和浩特市农业技术发展现状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常住人口300余万人以上,全市总面积17224km2。

2018年,呼和浩特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57.5千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8.9千hm2,粮食产量155.3万t。粮食作物中,其中玉米播种面积占216.1千hm2,产量119.6万t;马铃薯播种面积占50.3千hm2,产量21.1万t;油料播种面积58.0千hm2,产量9.1万t。具体见表1。

表1 呼和浩特市2018年农业主要指标

就农业机械方面来说,截至2016年末,呼和浩特市有拖拉机90953台,耕整机7056台,旋耕机6306台,联合收获机1462台,播种机49116台,排灌动力机械2698台。具体见表2。

表2 主要农业机械数量

四、呼和浩特市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支持农业技术转移的农业政策

(一)推动农业产业技术装备升级体系建设,引进成熟技术落地

支持呼和浩特市农牧区农业技术引进升级,推进其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引进相关先进技术进行转型升级,完善农业产品加工能力,提高精深加工水平,配套发展食品包装产业,进而从农业供给侧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

在赛罕区、土左旗选址建设两处市级示范园区,主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旗县区建设相应示范园区,打造集生产、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区,侧重成熟技术落地。

(二)引进、加强农产品供给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继续完善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升全市蔬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供应水平,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通过技术检测来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确保重点蔬菜生产基地产品质量、技术管理实现全覆盖。加强绿色认证补贴,对“菜篮子”生产基地申报成功的“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新认证一个产品给予5000元奖励,激励蔬菜生产基地提高地产菜质量安全水平。

(三)将农业技术转移与推动脱贫攻坚相结合

设立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发展基金,持续加大在农村地区对食用菌、马铃薯、小杂粮种植技术的引进与推广,让贫困地区的农户真正掌握相关农产品种植技术。加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模式,帮助贫困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利润。

充分利用即将建成的呼和浩特国际智慧农牧业博览中心的有力平台,适时举办果蔬产品展销、品鉴以及各类果蔬文化节等大型宣传展销活动,扩大影响面,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吸收和推广利用,全面提升全市蔬菜产品知名度,推动蔬菜产品品牌化建设水平。从而将农业技术转移与推动脱贫攻坚相结合。

五、呼和浩特市推进农业技术转移的障碍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基础服务水平低

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突出,农田基本建设水平低,全市201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8.9千hm2,而具备喷灌、滴灌、渗灌设施的耕地面积只有53.06千hm2。农业生产方式还比较传统,科技保障能力、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农牧业生产方式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还比较低,与之相配套的农业产业基础服务水平还比较低。

(二)农业技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足

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中最为关键的重要部分,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在内蒙古地区人才短缺与人口流失并存,农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呼和浩特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农业人员仅占11.72%(见表3)。农业经营者和农业生产者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的积极性尚待提高,农业经营者的农业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表3 呼和浩特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三)农业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

根据呼和浩特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年龄在35岁到54岁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全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44.11%,年龄在55岁及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全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43.16%(见表4)。可以看出中老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占很大比重,但其生理机能衰退,劳动时间减少,农业技术、知识更新与接受速度慢以及一些其他原因。从而也导致大部分农牧户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率的能力和积极性欠佳。

表4 呼和浩特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年龄构成

六、地方政府支持农业技术转移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持农业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

当地政府应注重加强农业人才技术能力转移,因为农业技术转移到当地,需要人才来推广、改善与创新。当地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农业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以加强对农业引进技术的吸收,特别是对农业领域产业方面的能力转移。因为能力转移不仅是获得先进的生产能力,而且还包括采纳引进技术并使其适应当地条件。

(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服务水平

努力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提高农田基本建设水平,加大财政力度进一步支持扩大喷灌、滴灌、渗灌设施的耕地面积全覆盖。增加农技站设立点,争取做到农村农机站点全覆盖。完善智慧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村产品物流建设。

(三)积极培养新生代新型职业农民 ,缓解农业人口老龄化趋势

政府在制定相关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政策时,应鼓励当地年轻人投入到相关农业产业、服务业当中。通过完善其基础设施服务建设,鼓励年轻一代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就业过程中,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去。通过完善现代农业建设制度,加大技术转移:政策支持吸引年轻一代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市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市小学为例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诗书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