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茶叶生产波动:特征与熨平机制

2019-09-05刘磊张伟

茶业通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贵州省波动贵州

刘磊,张伟

贵州省茶叶生产波动:特征与熨平机制

刘磊1,2,张伟1

(1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2中国人民银行遵义市中心支行,贵州遵义 563000)

根据1978年以来贵州省茶叶生产的相关数据,使用茶叶生产波动指数,通过测算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对贵州茶叶产量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贵州省茶叶生产波动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978~2016年贵州省茶叶产量波动经过20余年长期缓慢增长后,于2007年开始峭壁式波动;茶叶种植面积和采摘面积出现大幅增长,是贵州省茶叶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打造茶叶品牌和刺激贵州外在消费需求是熨平贵州省茶叶生产波动的有效措施。

贵州省;茶产业;生产;波动;机制;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产业也是我国农村经济支柱产业。茶叶对山区农业发展,调整当地经济结构有着重要意义。2014、2016年农业部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两个文件。文件明确提出贵州省茶产业的发展要在稳定茶园面积的同时,加强老茶园改造,以发展新理念为统领,助力农业转型升级和脱贫攻坚。茶叶是贵州省排名第三的经济类作物,茶产业是贵州省重要的农业优势产业。在贵州省政府及省内各级政府的推动下,贵州茶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年末,贵州省茶园面积达46.21万hm2,占全国的15.56%,居全国第一位;采摘面积33.27万hm2,占全国的13.78%,居全国第二位;干茶产量14.13万t,占全国比重5.88%,仅居全国第三;干茶总产值257.02亿元,占全国比重13.91%,位居全国第一位[1]。拥有最大种植面积的茶区却只有第三的产量,可见,贵州省茶叶产量优势不突出,存在一定可挖掘的问题。茶叶生产年际间增幅的变化会对茶叶区域供求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茶叶生产的持续稳定。鉴于此,文章收集了1978~2016年贵州省茶叶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茶叶生产波动指数测量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对贵州茶叶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计量分析,期望对提高贵州省茶叶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茶叶稳定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贵州茶叶生产的波动性分析

1.1 贵州省茶叶产量基本情况分析

茶叶生产的波动性问题,其内在本质即是茶叶生产产量与有关因素的变量连续变化的问题。而贵州省39年的茶叶产量情况,从图1不难发现,从1978年以来,贵州省茶叶生产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到2016年实现大幅增长。茶叶产量从1978年的0.66万t增加到2015年的14.13万t,38年约增长了21.4倍。1984年突破1万t后,2005年突破了2万t,2014年突破10万t,而2016年增加到了14.13万t;从产量数据看,出现减产仅在1979、1989~1992年间出现,2000~2001年出现持平,其余各年份均成正增长趋势。这39年来,贵州省茶叶生产的发展,从前期缓慢的增长,到现在翻倍的快速增长,贵州省茶叶生产经历了一个平缓期、积聚爬坡期和快速上升期的三个阶段,贵州省茶叶产量的快速增长,为我国茶叶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1 1978~2016年贵州省茶叶生产产量图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2]

1.2 贵州省茶叶生产波动指数与波动幅度

1.2.1波动指数

农产品波动指数是指从农产品的产量波动中将趋势变量提取出来,即分离出长期趋势波动、季节波动,剔除随机波动,剩余即为周期波动值。[3]

有关学者之前对农产品趋势值进行了研究,张越杰等[3]采用择三次式模型拟合粮食趋势产量;田德斌等[4]采用灰色系统模型对黑龙江粮食产量进行了预测;方孝荣等[5]采用灰色马尔柯夫链模型对浙江省绿茶产量进行模拟,文中采用指数拟合方法,拟合贵州省茶叶生产的趋势值。

因此,根据波动指数的定义,研究贵州省茶叶生产波动,即运用指数拟合方法(由图1可发现该图为曲线),求出各年茶叶生产的趋势值,就可以计算出茶叶的生产波动指数。

1.2.2贵州省茶叶波动指数与波动幅度

根据贵州省1978~2016年的茶叶总产量有关数据,观察趋势图发现,采用指数拟合更适合,通过指数拟合方法拟合贵州省茶叶生产的长期趋势。为简化计量模型,将t为年份,且设1978年的t值设为1,1979年的t值为2,依此类推,2016年的t值为39,做散点图观察其趋势符合指数趋势,进行指数拟合,得总产量的拟合方程:

y=0.5245e0.0669x(2)

R2=0.8691

由于其R2=0.8691,较为显著,且通过了有关检验,方程拟合效果较好。

由公式(2)可以计算出贵州省1978~2016年茶叶产量的趋势值,进而根据式(1)得到贵州省茶叶生产波动指数,见表1。

表1 1978~2016年贵州省茶叶生产产量波动指数表

从波动指数看,1978~2016年贵州省茶叶产量波动十分频繁,波动指数的绝对值大都在5%的范围外,小于5%的仅有1991年的-3.6%。正向波动最大的年份是2016年,波动指数是98.28%;负向波动最大的年份是2003年,波动指数为-40.73%。

1.3 贵州省茶叶生产波动周期

波动幅度来看(图2、表2)共分为4个周期。依据周期波动理论,一个完整周期要从波谷(峰)开始上升(下降)到波峰(谷)以后又恢复到波谷(峰),具有明显上凸(下凹)形态,并且时间序列以年为单位其波峰与波谷的持续时间至少要在两年以上。由此,贵州省茶叶生产波动具有4个“峰——谷——峰”类型的周期。1978~2015年的茶叶产量波动周期分别是1978~1984;1984~1988;1988~1994;1994~2016;(见表2)。其中:1978~1984;1984~1998属于弱幅型波动;1988~1994和1994~2016属于强幅型波动。

图2 贵州省1978~2016年茶叶产量波动指数变化曲线

表2 1978~2015年贵州省茶叶生产产量波动指数表

2 贵州茶叶生产波动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2.1 贵州省茶叶生产波动特征

2.1.1贵州省茶叶产量总体平稳较快增长,但是部分年份出现减产。

1978~2016年贵州省茶叶生产经历了波浪式的增长,并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从客观产量数据看,出现减产的年份仅在1979、1989~1992出现;从趋势看,2000~2001年出现持平;其余各年份均成正增长趋势。

2.1.2从波动周期来看,正负叠加。

1978~2016年贵州省茶叶生产共经历了4个周期,其中3个完整周期,1个不完整周期;其中1个波峰增长率为负,2个波谷增长率为负,说明其生产波动属于古典波动,波动周期属于负面波动。

2.1.3从波动年距较小,波幅在一段期间较小。

从波动年距和幅度看,贵州省茶叶生产波动平均年距5年,1978~1984这一周期波动幅度较小,波幅仅为6.27,说明这段时间,贵州省茶叶生产较为稳定。

2.1.4 1991~2009年,内部生产能力不足。

贵州省茶叶生产波动指数长期为负值,说明贵州省茶叶生产在这一期间生产不足,没有达到生产趋势值,外生动力和内部生产不足影响了贵州省茶叶生产。

2.1.5 2010~2016年,茶产业快速发展。

贵州省茶叶生产波动指数在这一期间转为正值,并长期保持增长趋势,说明贵州省茶叶生产将持续保持正向波动趋势。说明这一时期茶叶产量快速增长。

2.1.6 2016年后,贵州茶叶产量将快速增长。

贵州省茶叶生产波动指数出现极端值,高达98.28%,说明未来贵州茶叶生产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采摘面积的不断增加,茶叶生产波动将继续扩大,茶叶产量将不断增长。

2.2 主要影响因素

茶叶的生产过程和产量受到复杂的农业气象、发展政策、融资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贵州省茶叶生产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2.2.1茶叶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较好,促进贵州茶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2007年,贵州省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确立了将贵州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省份目标。2014年,贵州省政府进一步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黔府办发[2014]19号)更是提出要达到46.67万hm2的茶园种植面积,成为中国茶叶第一大省的目标[6]。还有贵州省9个地州市及44个产茶县相应出台了多项发展茶产业的政策措施。所以,整体上,贵州省发展茶产业的氛围浓厚,有助于茶产业快速发展。

2.2.2生产形式、生产力以及气候条件造成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呈现多周期波动的发展。

一是生产形式。1978年后,农村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1984年,茶叶取消了统购包销做法,实行多渠道经营[7];2004年起免除农业税;多项国家级层面解放生产力,发展茶产业让茶产业出现多次正向波动。二是优惠政策对农民超计划交售的茶叶实行减税加价将国营精制茶厂的利润部分返还给茶农增加奖售物资及价外补贴,促进茶产业正向发展[8];三是茶叶良种推广;四是不利的气候条件,贵州先后发生凝冻灾害、恶劣天气影响如雨水持续不断、特大干旱等,导致茶叶单产减少。使茶产产量出现负面波动。

2.2.3茶叶种植面积和投产面积快速增加,促进茶叶产量快速增长。

2015年,贵州省茶叶种植面积达41.89万hm2;茶叶采摘面积达21.79万hm2,占全国比重10.3%,种植面积和采摘面积跃居全国第一位。2016年,延续了这一趋势。种植面积和采摘面积的大幅增加,是2007~2015年期间茶叶产量快速增长的内生动力。

3 贵州茶叶生产波动的熨平机制

3.1 保持茶产业发展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9],被业界称为贵州茶产业发展新的“三年计划”。计划明确指出“贵州省茶园面积稳定在466900hm2,投产茶园面积400200hm2”。建议贵州以此为契机,在存量茶园不变的前提下,提高茶产业的品质,推动贵州省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保持茶产业的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推动贵州省茶产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带动整体产量的增加。

3.2 推动内涵式增长,提高贵州省茶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贵州省种植面积和采摘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但是总产量却居第四位。这说明在种植面积和采摘面积的大幅增加的背景下,茶叶产量快速增长,波动幅度明显加大,但是茶产业发展的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相比较于采摘面积不如贵州的浙江、福建等省,而产量却高于贵州,[9]说明贵州省茶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建议细化投入产出对比分析,找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3.3 寻求茶叶消费需求

一是丰富市场营销方式,推进黔茶出山。以贵州各地机场门店、高速服务区、酒类专卖店等各类区域的混合、跨界营销的方式扩大贵州省茶叶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依托大数据产业体系,构建茶产业动态数据分析平台,精准实现农超对接,推动贵州茶叶销售。三是积极参与国内外展销会及重大茶事活动,打造贵州茶叶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茶叶出口和外销。

3.4 加大茶产业全产业链的融资扶持力度

一是增强茶产业链的金融供给,开展茶产业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在茶园承包、种植环境方面加大权益类金融产品创新;二是在茶叶加工环节,扩大中小企业融资形式;三是在茶叶销售环境,提供商铺多铺抵押等策略提供金融融资服务;四是在成品环节,茶叶期货、茶叶股权及产权交易等多种形式的茶叶金融服务;五是在茶叶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上探索契合点,促进茶叶的全产业链的融资。

[1] 中国茶叶流通学会.2016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EB/OL].(2017-09-11). http://www.ctma.com.cn/ctma_news/dt/2016/0510/57027.html

[2] 国家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EB/OL]. (2017-02-10)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E0103&zb=A0D0V%C2%AE=520000&sj=2016

[3] 张越杰, 王军. 吉林省粮食产量波动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07, (3): 74-79.

[4] 田德斌, 车明诚.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波动分析与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5): 284-287.

[5] 方孝荣, 等. 基于灰色马尔柯夫链模型的浙江省名优茶产量预测[J]. 农机化研究, 2014, (7): 18-21.

[6] 刘磊, 王媛, 石琳. 贵州省茶产业提升的金融策略[J]. 中国茶叶加工, 2015, (6): 52-57.

[7] 夏桂荣. 我国茶叶生产周期波动问题初探[J]. 中国茶叶, 1993, (4): 12-14.

[8] 詹瑜. 贵州茶产业发展与产业链组织演化[J].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9): 226-230.

[9] 刘磊. 贵州省与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比较[J].茶叶学报, 2017, (2): 82-84.

S571.1

A

1006-5768(2019)03-105-06

2018-09-15

贵州省软科学课题“‘新常态’背景下提升贵州经济增长质量研究———时序变动与区域差异”( 黔科合[2015]2006-1)

刘磊,(1984-),男,湖北天门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茶叶经济与金融。张伟,(1982-),男,湖北荆门人,贵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蒋文倩)

猜你喜欢

贵州省波动贵州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有多美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