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引领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
2019-09-05杭州市委编办
●杭州市委编办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加快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同组织人事、财政预算管理共享的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浙江省杭州市委编办以数字化引领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开展杭州市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建设(以下简称实名制系统),目前已率先实现市直及13个区、县(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管理,全市所有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在编人员均纳入了实名制系统,实现了编制数、实有人数、财政供养人数的一一对应。
一、改革探索
实名制系统是机构编制科学、精准管理的基础。实名制系统是一个横向囊括机构、编制、人员信息,纵向覆盖历史、即时、变动数据的机构编制基本数据库,是开展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的基础;实名制系统搭载着用编计划下达、入编进人审批等机构编制日常业务流程,是管好管住人员编制、实现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的核心;实名制系统依托详细机构编制数据为决策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是机构编制科学化管理的灵魂。基于对实名制系统的定位,杭州市确立了“精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便捷化”的建设管理目标并努力推进实施。
(一)以信息共享、业务应用实现数据管理的“精准化”。机构编制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是实名制系统生存的基础。杭州市始终将实名制系统数据的“精准化”作为建设发展的终极目标,并取得显著成效。第一,全面。实名制系统内容涵盖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所有基本信息。网络触角已延伸至乡镇(街道)一级,全市各级6456个机关事业单位以及208262名在编人员均纳入到实名制系统管理,真正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管理。 通过与公安部门的信息共享比对,收录在编人员的照片信息,实现人员与照片的一一对应。系统还收录了2001年以来的所有涉及机构编制的文件材料并形成了历史沿革表单,不仅可以准确了解各个单位现有机构编制和人员配置信息,还可以快速了解各个单位机构编制变化历程。第二,及时。通过“三个一”实现数据及时更新,即通过用编进编、职数报备等机构编制日常业务在系统上实时流转,确保编制、职数使用数据“第一时间”更新;通过下发实名制库数据维护管理办法,明确机构编制调整数据当天完成系统录入,确保相关数据“一天内”更新;通过与人社、公安等部门的数据每月底交换比对,确保人员基本信息在“一月内”校准。还将“是否及时、准确维护更新实名制系统数据”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纳入到政府部门综合考评范围,以确保单位主动、精确更新数据。第三,准确。依托实时通达的信息网络及业务流程在系统上的实时流转,有效保证实名制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在系统开发前期,与组织、人社、财政、公安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比对机制。通过各部门海量数据底层交换、筛选整合、自动校准,保证涉及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方面的信息数据在实名制系统的准确性。此外,还对历史操作留痕,形成可追溯的查询问责机制,确保数据安全。
(二)以应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业务管理的“规范化”。机构编制业务在实名制系统上的运行使用是“实名制+”在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上的重要体现。通过业务工作在实名制系统上的流转,实现了工作流程的标准化、透明化,达到了机构编制业务管理的规范化。业务流程在系统上的有效运行使用也促使单位更加主动、及时地更新完善实名制系统数据,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以数据统计分析研判实现编制管理的“科学化”。数据统计分析是“实名制+”在机构编制管理顶层设计层面的价值体现。基于实时准确的实名制系统数据,杭州市已在系统上开发了50多种类型的统计表单,且实现了表单自动生成、一键打印、实时反映,基本满足了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和分析研究使用,为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以网上电子签章流程实现人员进出业务的“零材料、零跑次”。为打破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解决部门办理人员调动事项需多次往返组织、机构编制、人社等部门,重复递交多份相同材料,大约需要5-10个工作日的问题,以此次机构改革人员转隶为契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探索开展进人进编网上办理,再造部门间办事流程,精简各类办事材料,实现转隶人员信息无需录入、佐证材料无需提供的“零材料”申报。通过实名制系统“一个平台”收件,实现机构编制部门一门办理、内部流转。申请部门通过实名制系统自动推送给各审核部门完成进编进人审核工作,最后由机构编制部门确认后将有关人员信息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管理并形成电子文档,确保部门“网上跑、一门跑、零跑次”办结人员转隶工作。
二、取得的成效
将数字化应用于实名制系统建设是机构编制管理方式的一场革新,是以权威数据库为核心、以网络通达为辐射半径、以规范程序为载体的现代化管理方式。
(一)实名制管理从“线下”走到“线上”。实名制系统从“基本数据库”发展到“运用于机构编制业务管理”,实现了机构编制管理从线下走到线上。通过实名制系统上的业务运用,固化了申报流程,实现了审批程序的规范化、透明化,同时节约了办事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通过实名制系统,还可以随时提取相关信息数据,有效地加强宏观管理,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效率。精细化、爆炸式的数据集合所产生的附加值,为大数据时代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转型支撑。
(二)实名制管理从“幕后”走到“前台”。机构编制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管理环节,而是与相关监管部门共同形成的一个互相协作、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管理体系。实名制系统为形成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目前,杭州市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数据已经作为配备干部、核准预算、配备办公用房、征收残疾人保障金的重要依据,广泛应用于组织、财政、人社、机关事务、残联等部门工作。
(三)实名制管理从“基础”走到“决策”。实名制系统的积极作用在于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透明化,从而将权力审批推向标准化,杜绝了传统的机构编制管理方式下出现的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提高了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通过机构编制核查、部门数据联动和统计决策分析等深入的业务应用,用全面、直观的数据管理代替片面、模糊的感官判断,加强了机构编制管理的客观性和精确性。
(四)实名制管理从“单一部门”走到“多部门”。原本新进人员等审批流程只有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单一部门在实名制系统中进行审批。通过实名制系统网上业务流程改造和推进电子印章应用,组织部门(或人力社保部门)也必须在实名制系统中进行审批签章。申请部门不再需要外派办事人员办理进人进编事项,通过获取人员实名制数据自动生成进编审批表,并由系统先后提交至主管部门、组织部门(或人力社保部门)、机构编制部门进行审核,将审核时间从5-10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内。审核通过后,各部门可以在系统中直接打印带有电子印章的进编审批表,并凭此办理工资、公积金、社保等后续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