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造桥人的颂歌
——读《大桥》

2019-09-05张陵

农家书屋 2019年8期
关键词:造桥建桥工程师

□张陵

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的新作《大桥》选择港珠澳大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作为书写对象,生动讲述中国造桥工程师们的感人故事,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为民族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中国造桥人的英模形象。这些中国工程师建造的是一座世界一流水平的大桥,一座对国家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桥,将在根本上推动港珠澳地区经济发展格局的大变化,扩大这个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力,同时,也是一座挑战当代世界建桥工程技术难度的大桥,特别是核心和关键工程——岛隧工程,其技术难度当世绝无仅有。

《大桥》用极为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港珠澳大桥与“岛隧工程”的规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大桥长55公里,用去钢铁达42万吨,相当于60座埃菲尔铁塔的用钢量。海中主体桥梁被分成478个单元,平均每个单元重量超过2000吨,完全是工厂化制造和大型设备化海上安装。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装配式钢构桥,而最艰巨的大桥工程部分,即林鸣负责的海底隧道——要在几十米深的海底进行厘米级误差的隧道沉管安装,故此也是世界级难题。33节沉管中的每一节沉管内,都是复杂无比的航母级技术,再将每节重约8吨的33节沉管在海底无缝衔接起来,确保滴水不漏且保持120年寿命”。质朴无华的叙述,却直观地把工程的艰难和氛围的严峻摆到读者面前,让人们隐隐感到,承担这样艰巨工程的,一定是一群了不起的建设者。

林鸣是《大桥》着力描写的人物,是中国建桥人群像的一个代表。为了这座大桥的建成,他把自己10多年最好的年华都奉献出来了。这期间,他参加了国家好几座大桥的建设,承担繁重的领导工作,有意识地积累着实践经验,提高解决各种复杂困难的能力。然而,面对港珠澳大桥的“岛隧工程”,他和他的团队深知,过去积累下来的经验在这项工程面前显得捉襟见肘。向世界第一流的公司求助?一谈判,人家拿着先进技术坐地起价,不出高价就不给。这让林鸣彻底明白,中国人的事情说到底只有中国人自己来办。只有我们长志气,不低头,别人才会和你合作,才能找到我们需要的合作者。林鸣带着团队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始了“岛隧工程”的探索,也开始了他们艰难的建桥历程。从这里开始,我们看到,林鸣的形象以及他的团队的群像,一点一滴清晰起来、鲜活起来、丰满起来,展现了新一代中国造桥工程师们的时代风采,也展现了中国人发奋图强的攻坚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更由此折射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世界形象。

《大桥》最为华彩的章节,是正面描写工程施工部分,是由主人公林鸣组织指挥的施工现场。那些惊心动魄的海上作业现场描写,更显示出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如写整整用了100个小时的第一次沉管作业过程,让人读来会感到一阵阵的揪心。要把180米长、8吨重的沉管运到现场,放入地势不平、满是烂泥的海中,稍有不慎,就会失败。事实上,工程师专家和工人们是经过失败、第三次才完成作业的。海洋气候变化,海底泥沙变动,都直接影响到沉管的安装。还比如写“最终接头”,作者有一个生动比喻:“如果把连接起来的33节沉管比作我们身上的腰带的话,那么最终接头就像最后装嵌在腰带上的皮带扣。大海深处的隧道无论长度几何,由多少沉管连接而成,没有这最终接头,也就没有海底隧道一说。”很通俗地讲清楚了最终接头的重要性。这种精彩的场景描写,在作品中多次出现,形成《大桥》的叙述特色。

今年正值新中国70华诞。中国作家正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笔触,讲述中国故事,书写我们国家70年来的伟大成就,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向伟大祖国献礼。《大桥》就是这样一份厚重的礼物。

猜你喜欢

造桥建桥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农业废弃物的好氧堆肥研究进展
超大吨位造桥机长距离跨越连续梁施工技术
虫儿飞
青年工程师
下雨天,读书天
贝壳帮忙来造桥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造桥机节段拼装64m简支箱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