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校建设走向情感文明

2019-09-05崔随庆河南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

教书育人 2019年23期
关键词:师生情感学校

崔随庆 (河南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逐步走向深入,愈来愈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情感教育在学校教育、学生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实施情感教育、引领学生走向情感文明成为学校重要的工作目标,成为当下教育的重要使命。

那么,什么是情感文明呢?情感文明是指通过带有情感温度的教育使人先天性的情感经过教化而走向成熟,人类由此达到美好、舒展的情感状态。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卡娅曾说:“情感教育就是要为个体成长创造丰富而良好的情感文化和情感环境”,就是要“让孩子去体验诸如交往、信念、尊敬、同情、悲哀、快乐、爱和互助等情绪情感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将人的情绪情感汇合在一起便会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情感的美丽,会形成一种‘情感文明’”。

一、建设“有温度”的情感育人环境

走向情感文明的学校教育,需要关注到人的感受、体验以及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自然之间积极的、具有情感正能量的关系建构。学校的校园物质环境对学生有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影响,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而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学校的理念文化给学生以精神振奋和目标引领,学校的组织文化给学生创设适宜的成长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感情需要引发,需要激起形成道德素养和情感素养所必需的感情,而为此需要有产生情感的环境。”“情感环境是培养情感的手段,它的实质在于,人用心灵来感觉别人内心的极其细腻的活动并通过自己的精神活动来回答它们”。学校必须关注学生在校生活的真实感受,并有意识地给予他们恰当的回应。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过什么样的生活,受什么样的教育。”

一是用办学思想凝聚师生共识。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有什么样的办学思想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方略,有什么样的办学思想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当今教育越来越倾向于“目中有人”、以人为本,很多学校也在倡导“做有温度的教育”,强调尊重、理解、关爱、温情、宽容等美好情感的教育意义,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作为教学改革的支撑点,用整体、共生、关系的思维方式看待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园里都能过上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并把这些观念融入学校的办学思想体系里,进而逐步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坚定信念,成为广大师生的行动准绳。

二是用校园环境濡染师生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应对他有所诱导,有所启示。”因此,学校要把优美校园环境的打造作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前提,视健康优美、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甚至把它上升到“孩子的第三任老师”的高度,着眼细节,精心设计,让每一个庭院都有主题,每一栋建筑都有名称,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校园里的各种布置、各种创意、各种作品都应来自学校师生的亲自创造,移步换景间都能唤起师生的美好回忆,体现学校开拓进取、和谐共生的美学特征。

三是用班级文化激发师生情感。教育从来都是在情境中完成的。班级是儿童生活、成长与受教育的重要情境与时空,在这一时空中,教育者、受教育者通过各种教育载体,经历互育,完成认知、情感与价值的成长。因此,把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情感生发的原点,努力营造师生互信、彼此尊重、民主平等的情感场域,自由表达、合作探究、敢于创造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个孩子在班集体里都能找到一种存在感、价值感、获得感、安全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储存、积聚起人生当中最美好、最温馨的情感记忆。如每学期组织一次班级文化建设评比,让孩子的创造力得以迸发;每班购置一部相机,随时定格孩子的青春;各班文化主题要争取实现“一班一品”,做到百花竞放、满园芳馨。

二、建设“有共生”的情感动力课堂

传统教学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训练,新课程改革让教学目标从“双基”走向“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就会受到普遍关注。情感教育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推动教师意识到自身情感素质的重要,学会进行情感性的理解与传递,让孩子理解教学内容背后更丰富深刻的含义,从而构成有意义甚至是深度的学习。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根据孩子学习的已有经验,关注孩子的认知、情感、学习风格,建立情感型师生关系是学科教学、班级教育的基础。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敏感地觉察到儿童的情感、兴趣、变化,建立起相互尊重、关怀的师生关系,学生就比较容易介入学习和全情投入学习,教学过程才可能有教育发生,教学效果才可能实现有效、高效。

一是以情优教。卢家楣教授认为“以情优教”是情感教学的基本理念,即通过情感来优化教学。也就是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教学材料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子,情感的挖掘、唤醒、激发、张扬都将极大地促进教学进程,提升教学效果。

二是真情实感。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习惯使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教师有组织地让学生鼓掌,这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往往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教师对儿童的行为表现的护佑应该是鲜活的,真情应该是自然流露的,容不得丝毫的虚伪做作,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小小的赞许、一次得体的提问,都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激活其内在的发展活力。

三是师生和谐。建构积极、健康、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是情感人文型课堂所必须要的,其中,教师表现出尊重、关怀、耐心、宽容、欣赏、惬意等情感状态,学生则能够获得安全、兴趣、热爱、信任、胜任、成就、自在的情感体验。整个过程中,师生双方情感生命状态稳定、积极、有趣、专注、生动、活泼、自由等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情绪情感基调,具体的知识和方法技能已经融化于积极的情感态度与学习动机中。

四是教学相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仅是激发学生,更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自己能够更好地胜任教学,体会教学生活的快乐,与学生一起成长。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关注教育教学设计如何为学生制造体验,而忽略了其在真实的关系互动中自然生成的体验。事实是,课堂教学设计预设很重要,但也不乏现场生成。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表达、与学生的应答关系以及随机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所需要的学习要求就显得特别重要,需要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交往实现师生间的心相通、情相近、共成长。

三、建设“有特色”的情感素养课程

当前教育教学实践迫切需要情感教育的参与,需要通过情感教育课程的实施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进而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师生情感素养的培养、情感能力的提升需要以专门的情感教育课程作支撑。情感教育课程就是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切一个小口子,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平台,重建课程新理念,构建学校课程的活性框架。当下,纵观各所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但涉及情感教育方面的还比较少。当我们沉下心来静思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等这些教育原点的问题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情感教育的期盼和渴望。因此,学校必须重新审视已有的课程架构,把情感教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开发的视域。

四、建设“有道德”的家庭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不能只依靠教师,也不能只定位在校园。情感教育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受教育者获得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互动、情感融合等方面的动态历史过程。不同场域下的情感教育可以获得不同的情感感知。家庭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实现情感萌发和升华具有重要影响。学生积极情感的生成与养成与家长、家庭有着天然的、必然的联系,以亲情为纽带,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情感沟通,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尊重的家庭情感氛围,让儿童体验到来自父母的温情和慈爱,不仅能消融亲子情感关系中的代沟,还有利于培育子女高尚的情感、良好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从而能使孩子能够成长为具有健全情感与人格的人。因此,重视家庭情感教育,通过家庭、家长对孩子施以积极正向的价值塑造和情感教育是孩子实现终身发展、形成良好个性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受教育者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前,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建立了畅通的家校沟通渠道,把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努力建构目标一致、内容一致、方法一致、措施一致的家校育人体系,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在学生的教育时空中,家长时刻关心着孩子的生命与情感,关注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应顺应这种形势,统整家长资源,通过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家访等家校互联活动,密切家校联系,引导家长将情感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对孩子的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用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向善尚美的生活态度影响孩子,学校与家长一起形成合力推动孩子走向人生高处。

五、建设“有体验”的情感实践活动

情感教育是一段心路历程、一份情感体验、一种精神升华、一种自我悦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让学生于其中去感受、去体验、去内化。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扩充认知领域,优化认知结构,也可以优化积极情感,净化不良情感。各类活动应力求具备情感性、趣味性、知识性、丰富性和一定的指向性,如,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主题班会、文体活动、演讲辩论、参观访问、旅游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适时、适地、适情、适度地表达情绪情感,从而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情感的交流、沟通、锻炼与塑造,发展学生的诸如仁爱、同情、信任、尊重、依恋、友爱、诚实、宽容、感恩、正义等情感文明素养,为形成良好的情感素质奠定基础。

为此,学校要经常把学生置入具体的活动、真实的场景和生活的过程中去陶冶情感、锤炼情感,并在活动中对孩子的行为给予正向的情感支持,让儿童在生动可感的情感际遇中激发情感、发展情感。学校可以结合实际创建本校的校园传统节日,力争学校活动届次化、年级活动常态化、班级活动特色化;可以常规开展丰富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帮扶救助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研学旅行活动、节日纪念活动、道德讲堂活动、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受到情感教育,走向情感文明。

六、建设“有意蕴”的情感教育资源

任何课程的建构都离不开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实施情感教育同样如此。教育资源从空间上有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之分,从性质上有人力资源和物质环境资源之分,从存在方式上有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之分。无论是校内的一线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学生社团组织,还是校外的学生家长、专家名人、农工商兵;无论是校内的环境设施、教学仪器、图书教材、教室场馆,还是校外的工厂企业、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社区机构,都蕴含着丰富立体的情感教育因素,是可以利用的情感教育资源。

对于情感教育资源的经营与建设,应始终坚持博纳广采、充分开发、深入挖潜、综合利用的原则。如可以成立门类多样的学生社团,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经常邀请社会专业人士来校给学生做感恩教育、励志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讲座;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楼梯角、长廊、图书馆营造读书氛围,广泛开展师生阅读、写作活动,用书香浸润师生心灵;密切联系社区、企业,带领学生走进车间、走进博物馆、走进大自然,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触摸阳光下自然风物的气息;教师节、重阳节,送一份爱心、孝心给教师和老人;校园里春花怒放之际、中秋月明之时、瑞雪纷飞之日,组织学生开展吟诗歌赋等主题活动,让学生能纵情放飞自我;各学科教材与教学中更是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诸如此类,林林总总,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与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与浸润,将会使学校的情感文明建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

七、建设“有情怀”的情感师资队伍

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因素自然非教师莫属。教师关心并尽可能地保护学生成长,引导他们经历个人情感和生命经验模式的强化、否定、改组和重构,以帮助学生不断获得丰富、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增强他们情感发育的韧性,这是学校走向情感文明的首要任务。其中,教师自身的情感文明素养不仅是教师坚定的教育信念、真挚的教育热情的内部保证,也从技艺层面上确保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的情感表达方式及其效果体现在其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在其对学科思想的理解、学科知识的传递、学科情感价值的挖掘与学科文化意蕴的体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态度和教师对学生的人格雕琢、真挚情感都会被每一个敏感的学生感知,并在进一步的师生交往中相互促进、相互形塑。

每一所学校都应致力于建设一支有情怀、有格局、有大爱的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做到敬业乐群、成人达己;强调“责任、公正、宽容、尊重”应成为全体教师应有的基本品质,重师德、强师能、促发展。尤其在教师的情感素养提升方面,要引导教师积极深入细微的师生交往生活与认知活动,通过适恰的情感表达,识别并调适自身的情感状态与价值偏好,进而实现自身情感素养、情感能力与审美情趣的提升。鼓励教师开展情感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开展教师共读、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活动,撰写教育叙事、教育日记、教育博客,逐步提高教师的情感敏感性,情感表达能力、移情能力、共情能力和爱学生的能力。

总之,教育的一切奥秘都蕴藏在情感之中。朱小蔓教授说过一句话:“创造情感文明,是学校管理显著的教育性特征,因而它是校长的使命。”如果一名校长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能切实给予教师理解、包容与信任,尊重教师的志趣、禀赋与理想,为学校教师努力构建一个有温情、能共生的情感场域,那么,成就一所高品质的理想学校还会远吗?

猜你喜欢

师生情感学校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