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dLDL-C与PTX-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

2019-09-05张园园高敬华王翠兰石秋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脂蛋白颈动脉硬化

许 位,张园园,高敬华, 王翠兰,屈 征,石秋艳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ACI发生的重要病因,约超过1/3的ACI患者是由于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引起[2]。LDL-C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根据其理化性质,可分为LDL-C A和LDL-C B(即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两种,sdLDL-C是LDL-C的主要亚型,与普通的LDL-C相比,它更易引起动脉粥样斑块,是新发现的重要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3]。同时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PTX3是新近发现的急性炎性期反应蛋白,局部血管炎症状态可由它准确直接反映。

研究显示[4],它与ACI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ACI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本文旨在通过联合测定sdLDL-C与PTX3探讨其与A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疗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87例,女63例,平均(59.79 ±10.54)岁。纳入标准: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经头部影像学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发病时间<3 d,为首发脑梗死,入院前未接受任何治疗。排除标准:具有严重的腹腔脏器功能不全;近6 m内有严重感染、严重外伤、手术、使用免疫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病史;血液病、肿瘤、即往脑梗死病史;近60 d内服用降脂药物;不配合检查者。另选同时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男54例,女48例,年龄(59.80±10.21)岁。此次研究经所有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收集临床资料 收集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基本资料、既往史、现病史、个人史等。

1.2.2 血清PTX3及sdLDL-C检测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清晨采集静脉血5 ml,对照组于体检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以3000 r/min高速离心机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留取上层清液于-80 ℃环境储藏待检,实验指标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实验指标。血清PTX-3及sdLDL-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按照说明书操作完成。

1.2.3 颈动脉超声检查 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型号: IU22)对所有检查者行颈总动脉起始处及分叉处、颈外及颈内动脉的血管内径、血管壁及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形态、体积、位置及回声特点进行测量进行,探头频率7~10 Hz。颈动脉斑块评价标准:(1)正常为IMT≤1.0 mm且颈动脉内膜光滑完整;(2)内膜增厚为1.0 mm

2 结 果

2.1 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血清PTX-3及scLDL-C水平比较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TX-3及s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斑块稳定组与易损斑块组患者基本资料和化验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饮酒、吸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易损组在TG、LDL-C、PTX-3、sdLDL-C水平均高于斑块稳定组(P<0.01),但HDL-C水平低于斑块稳定组(P<0.05,见表2)。

2.3 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易损斑块组定义为1,稳定板斑块组定义为0,LDL-C、HDL-C、TG、PTX3、scLDL-C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PTX3、scLDL-C是ACI 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1 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血清PTX-3及sdLDL-C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 急性脑梗死合并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患者一般资料及化验指标比较

注: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TX-3:正五聚蛋白3。与稳定斑块组比较*P<0.01,△P<0.05

表3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注: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TX-3:正五聚蛋白3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呈现出致死致残均高的特点,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诱发因素及病因复杂多样,研究表明[5~7],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引起脑梗死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明显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由多种因素互为因果共同形成,其中包括脂质代谢紊乱、血管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及粘稠度、血管壁损伤等,其中脂质代谢紊乱、血管炎症反应贯穿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整个过程,因此,寻找新的血管内膜及反映血管炎症状态的血清标志物对准确判断脑梗死的病情尤为重要[8,9]。

血清LDL作为转运内源性主要脂蛋白颗粒,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与其水平升高与密切相关,根据其理化性质,可被分为两型:A、B,其中B型即为小而密LDL(small,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sdLDL),许多研究表明[10~12],由于sdLDL具有颗粒小、唾液酸含量低,易氧化、血浆清除率低的特点,且表面极性分子少,易结合血管壁中富含阴离子蛋白聚糖,从而更易进入血管壁中形成泡沫细胞,Rizzo M等[13,14]研究发现,当LDL密度增大,颗粒变小时,sdLDL能够增加LDL氧化易感性,生成OX-LDL,即氧化型LDL,它能趋化单核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聚集,同时也能够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诱导形成更多的泡沫细胞,此外细胞毒性也是OX-LDL的另一作用,血管内皮损伤及修复平衡失调,加快的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由于sdLDL其分子空间构象与LDL亲和力下调,因而其在血流循环中存在时间长,清除率低,同时还能诱导血栓素A2(TXA2)生成,血小板聚集增多,相比LDL,sdLDL对粥样斑块的行成能力更强,对血管壁能力更持久。

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发现[15],高水平sdLDL-C罹患心脑疾病的风险高于低水平的sdLDL-C,但同时sdLDL的代谢会受遗传、性别、饮食等因素的相互影响,陈力平等[16]研究表明,sdLDL水平与TG呈明显的正相关,肝脂肪酶及脂蛋白脂酶在sdLDL的生成过程起到重要作用,随着TG水平的增高,在以上等酶的调节作用下,sdLDL水平也生成增多,本研究显示,易损斑块组TG、sdLDL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dLDL为ACI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sdLDL对ACI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研究表明[17],炎症反应在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PTX3是新近发现的急性期血清炎性标志物,可直接准确反映机体局部炎症状况,它与hs-CRP共属于正五聚蛋白Pentraxin家族,其中hs-CRP主要由炎症因子如IL-6刺激肝细胞产生,而PTX3主要由促炎因子如IL-1等刺激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产生,与炎症、细胞凋亡、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生成过程密切相关,正常生理条件下,PTX3血清浓度低,但在机体损伤应激条件下,其浓度可急剧上升,它对炎症反映可能更为直接,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可能更有价值,Ryud等[18]研究发现PTX3对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判断较hs-CRP敏感度更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TX3明显增高,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本次研究中,脑梗死患者血清PTX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此外,越来越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19,20],PTX3在动物模型及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表达明显增高,刘华等[21]基础研究发现,在分子水平上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动物模型中PTX3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更为显著,这提示PTX3是动脉斑块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炎症因子,在本次研究中,易损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的PTX3浓度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PTX3为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独立影响因素,这提示PTX3能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作为一个新型的炎症标志物,对指导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判断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sdLDL-C与急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同时PTX3又能够准确直接反映局部血管及机体炎症状态,相信联合测定两者的血清浓度,也许更能够反映急性脑梗死疾病状态,但sdLDL-C与PTX3和急性脑梗死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具体机制仍需要更多的基础及临床实验来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脂蛋白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