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生态文明视域下植物生理调控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9-09-04阮淑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生态文明教学改革

摘要 现代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针对林业高职高专植物生理调控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编写符合实际的课程标准、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变传统评价体系等改革措施,以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 生态文明;植物生理调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8-0271-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8.072

Abstract Modern forestry construction is the focu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lant physiological regulation course in forestry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reform measures, such as compiling practical curriculum standards, enrich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changing traditional evaluation system,so as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basic skills,and train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ve abi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Plant physiological regul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Teaching reform

党的十八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党的执政纲领写入党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并指出“发挥国有林区林场在绿化国土中的带动作用”[2]和“加快国家储备林及用材林建设”。这些都将对林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福建省承载着“生态强省”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特殊历史使命[3],福建省政府也明确提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发展林业职业教育[4],直接影响着林业院校培养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笔者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林业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植物生理调控课程的教学改革。

1 福建省林业与林业专业人才背景

福建省是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林地面积占全省陆域土地面积的76.2%,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首位,林业是福建省的一大优势、一大保障、一大潜力[4],林业专业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专业,在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已有65年开设历史。目前全国林业系统各类专门人才仅占职工总人数的13.6%[5],福建省林业系统人才断层明显,林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亟需补充林业专业人才,提高林业现代化经营水平,建设林业生态文明。因此,福建林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要培养掌握现代林业生产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2 植物生理调控课程的性质

植物生理调控

课程是林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强化林业生态文明意识,掌握林业种苗生产和管理工作中所需的植物生理方面的知识,掌握植物细胞与组织、植物的生理代谢、植物生长与发育的相关内容,理解植物结构与功能、生长发育与环境的统一性;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植物生理指标测定和识别的能力,具有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能力,具有在生产上通过环境控制来调控苗木生长,培育精良木材的能力,具有提高植物抗逆生长的能力。该课程需要以森林植物学、基礎化学、植物生长与环境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将为林业技术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植物组织培养、植物遗传育种技术、森林培育技术、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等后续课程提供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他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知识。

3 学生知识基础与学习状况

从2014年开始,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改革试点(简称高职招考)[6],高职招考按招生对象分为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招生考试和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招生考试,高职招考每年组织1次,原则上安排在每年12月底或次年1月初举行考试(简称春季高考)。在普通的夏季高考招生中,林业技术专业可以在专科录取线适当降低一定分数录取考生,同时林业技术专业为文理兼收的专业。

基于此,林业技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理综基础比较薄弱,文科生的生物和化学基础知识几乎为零。春季高考录取的中职院校生,相关专业的基础也不容乐观。由于在初中或高中阶段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现今学生玩手机成瘾,林业技术专业的学生对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的植物生理调控课程存在听不懂、不想听、混考勤、求及格的现象,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4 根据培养方案,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改革

4.1 编写切合实际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在植物生理调控的课程标准中,理解植物生理的原理,使学生将来能参与实际选育、培育优良林木的生产,为地方林业经济与林业生态文明做出贡献。

鉴于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的薄弱基础,编写课程标准时遵循“必需、够用、适用、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为原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分为4个情境、9个任务形式,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新陈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逆境生理进行详细、明确、完整阐述。

4.2 选择合适的教材

高职高专植物生理调控课程内容是对森林植物学课程内容的补充与深化,生物学上讲究“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依据植物生理调控课程标准,教材可选择何国生主编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国林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森林植物》(该教材2008年获得中国林业教育学会第二届农林类优秀教材二等奖),该教材包含植物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理(植物生理调控)、主要森林植物识别3个模块的内容,在讲述植物生理调控知识时,教师与学生可以在植物结构与生理知识之间相互关注,教学效果较好。当然也可以选择专门的《植物生理学》教材,此教材的优点是内容更细致、更详细,有利于学生的详细学习。如果选择自编教材,教材编写要反映新知识、新技术,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要符合课程的工作逻辑,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

根据林业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林业技术专业是要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所以课程内容选择以“必需、够用、适用、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为原则,重点讲授植物生理的基本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在讲授知识内容的选取上,要求选择与林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物学基础,选择不同的教授方式,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技能,提升相关理论水平。

4.3 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4.3.1 上好绪论课,抓住初学者的兴趣。

根据林业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生理调控课程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此时新生从高中刚升入高职,对大学生活的学习还不熟悉。对于课程性质较为抽象的植物生理调控课程来说,上好绪论课至关重要。

绪论课的教学必须阐明植物生理调控课程与森林植物学课程的关系,概述植物生理调控课程的所学内容,介绍植物生理的研究方法(从微观显微世界到宏观太空熬游),利用大量的实际生活与生产实践案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生理调控课程的知识与自然规律或林业生产密切联系。

4.3.2 利用农谚俗语与诗句,理解农林生产的精华。

农谚是关于农林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俗语源自民间,经过千百年的总结与提炼,是来源于生活的精华;许多耳熟能详的诗句也高度体现了自然科学的原理。高职学生由于其薄弱的生物学基础,对于较抽象的原理等难以理解,在教学中用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农谚诗句等知识,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并让学生明白知识与技能就是来自于生产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产生活的道理。

4.3.3 紧密联系林业生产,加强实践操作的依据。

课堂教学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用任务式的方法体现完成,在教学中一定要紧密联系林业生产实践。在植物水分代谢生理上,用实际案例“某乡村风水树的拯救”说明水分平衡的重要性,由于乡村公路改造,路面水泥硬化,造成风水树地势低下,引起根系长期浸水,落叶严重,近乎死亡。林木生长大周期理论表明,林木生长最快的时期就是其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7],所以生产上可将生长最快的时期选为最佳施肥期,把林木生长曲线中由生长最快转慢时作为采伐期。 近几年福建省林业管理部门大力扶持林下经济发展,是将透过高大乔木照射在地面的太阳光加以利用,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最直接体现。改善种子结实间隔期和果树大小年,是利用生长相关性原理,采取在丰年或大年采种或采果后适当追肥,补充大量结果所损失的营养,促进来年植物的花芽分化,提高第二年的结实率。

4.3.4 重视试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每个教学任务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试验操作中学会各项技能是较好的方式。每个任务都与1~2个技能操作相结合,比如光合作用这一代谢过程安排光合色素提取与使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量,并学会使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的方法;学会使用光合速率测定仪测定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蒸腾强度等;学会低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方法,并通过发芽绿豆的培養试验理解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对绿豆生长的促进与抑制作用。

4.3.5 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拓展互联网+的应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消化是通过教学手段实现的,微课等的开发对内容的讲解有许多帮助[8],该课程在每个任务都制作了一些微课,将一个个知识点通过动态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同时,植物生理调控课程作为2017年福建省在线精品课程森林植物的子项目之一,通过各方面建设,课程资源更加丰富,视频在线总课时达20 h,课程内容均为网络在线,学生可通过学习帐号进行反复学习与练习,并有大量的参考资源供学生学习,拓展了互联网+的应用,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3.6 结合教师科研项目,推进理论知识的应用与提升。

科研项目是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过程,科研能有效提高人的创新能力,结合自身的科研课题项目,指导学生完成成熟种子的采收与贮藏条件的选择,春季育苗条件的筛选,植物各器官中氮、磷、钾的提取,植物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含量测定,花粉的离体培养,花粉活力的染色鉴定等,不仅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升,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4 改变传统评价体系

学生最后期末成绩的评价改变过去一考定成绩的形式,改为评价以“过程持续评价”与“终期评价”相结合,并侧重于学习过程的持续评价。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40%。平时成绩由以下成绩组成:学生出勤、完成作业、课堂提问、单元测验、课程实训成绩等。课程实训成绩=过程评价成绩×40%+成果评价成绩×60%;实训成绩实施“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采取个人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分三项算术加权平均确定,重点考察实操的准确性、技巧的合理应用性、现场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性能力评价。

个人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分的考核内容包括:时间观念(20%)、学习能力(20%)、沟通能力(15%)、书写水平(15%)、业务综合(30%)。

5 结语

现代林业的追求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现代林业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而培养林业科技创新人才资源是现代林业的发展对策之一[9],林业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在林业院校林业技术专业的发展过程中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创新的支点。因此,植物生理调控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林业技术专业创新的基础,必将为林业技术专业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吉喜.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8):35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3-17)[2018-10-20].http://www.gov.cn/xinwen/2016-03/17/content_5054992.htm.

[3] 阮淑明.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特色发展的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2015(4):13-15.

[4]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三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闽政办〔2016〕52 号[A].2016.

[5] 陈建成,程宝栋,印中华. 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4):139-142.

[6] 福建省教育考試院.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的通知:闽教考〔2013〕13号[A].2013.

[7] 吕成群. 植物生理学理论与林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会[C]//2005′海峡两岸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中国植物生理学会,2005:168-170.

[8] 冯发强,刘桂富,黄成达,等.微课在农科类专业试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9):280-282.

[9] 李爱民.林业技术创新及现代林业的发展对策[J].吉林农业,2018(21):95.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生态文明教学改革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