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村不断唱响幸福新生活
2019-09-04王冬燕崔雅丽
王冬燕 崔雅丽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北部的保安镇新城村位于同仁县北部,距县城17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平均海拔2300米,下辖2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14户,285人,其中:贫困户2户5人,共有耕地465亩。新城村党支部属于一类支部,共有党员26名,其中女党员4名,2018年末人均收入达9360元。
新城村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安古城遗址群所在地。此地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人文独具,历来兴学重教、才俊迭出,素有“特色文化之乡”的美誉。自2013年实施州级党政军企共建项目以来,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组织建设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强化,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015年被州委州政府评为“文明村”;2017年被黄南州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最美乡村”;2017年积极申报“省级卫生示范村”;2018年被同仁县委县政府评为2017年度乡镇卫生示范村创建“先进集体”;2018年荣获黄南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州级“文明村”称号。
我们走进同仁县保安镇新城村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桌上琳琅满目的绣品显得格外抢眼。几位当地妇女正在纳鞋垫,桌子上的作品有鞋垫、有枕底儿、有香包,五颜六色,针脚细致,绣出来的花格外逼真。据介绍,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民间传统剪纸、刺绣、书法、金银器加工技艺及社火活动传承至今,其中保安社火是流传在同仁县保安镇城内(外)村、新城村等汉族聚居区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成为目前同仁地区唯一具有汉文化特色的表演形式。保安社火包括音乐、舞蹈、曲艺、杂耍等,是一项综合文艺演出。不仅如此,新城村还是“花儿王”朱仲禄等艺术大师的故乡,素有“特色文化之乡”之美誉。
随着采访车缓缓驶入,我们看到村里环境整洁、四处干净敞亮,每家每户都把自己门面清扫得格外干净,村里的孩子在小广场里嬉戏玩耍,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但在过去,新城村的面貌远不如此,存在农村建设缓慢,村内环境卫生差,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低等诸多问题。为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新城村切实从村民抓起,提升村民思想文化素质,把培育新型农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规范村民文明行为,提高村民素质和生活条件作为重点,把部分村民先培养起来,再通过他们带动其他农户,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共同富裕。生活水平提高后,新城村进一步转换观念,把重点转向了民主管理、依法治理上,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教育引导村民人人尊法、守法、护法,做到依法治村与文明创建相辅相成,使得新城村文明程度在法治规范下得到提升。
在新城村,我们注意到,在村子四角各筑碉堡一座,四周城墙每隔一两米有一个射孔。据当地人介绍,明末清初,由于时局动荡,社会矛盾凸显,保安地区更是遭受了多次匪乱。清宣统二年,保安古城的军民为了保持安宁,方便耕作,由保安营都司衙门提请循化厅获准,勘地二十余亩,筑城“永安寨”,又名永安堡。历经百年,城墙和碉堡保存完好,省内罕见。而今民族团结,安乐祥和,这一古建筑也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我们还了解到,文化历史悠久是新城村的一大特色,除了有百年历史的城墙与碉堡,境内还有铁城山唐代军营遗址、明清营房、中军都司衙门、岁进士王化行故居、古城堡遗址等多处人文景观,堪称中国边疆屯兵史上的活化石,进一步丰富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内涵。同仁县保安镇新城村,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古城墙、土墙得到了妥善保护,既节约了成本,又达到了传承的目的。
同仁县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接壤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文化的碰撞交流之地,也是“花儿”音乐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是“花儿王”朱仲禄的故乡。朱仲禄,1922年生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保安镇永安村。作为老一辈河湟“花儿”歌唱艺术家,朱仲禄是风靡全国的《花儿与少年》创作者之一。他自幼学唱“花儿”,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声音亮,刚柔相济,韵味地道,歌声山野气息浓厚,给人以天高气朗的高原感受。他创造了多个“花儿”之最:
1950年国庆,朱仲禄在北京先农坛举行的“各民族大团结联欢会”上,唱了他新编的青海“花儿”《毛主席如咱亲爹娘》,第一次将“花儿”带入了北京。
1952年,他为电影《太阳照亮了红石沟》配唱了三首“花儿”,第一次让“花儿”走上银幕。
1953年,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他将“花儿”唱进了中南海,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国唱片出版社发行了他演唱的“花儿”《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和酒曲《尕老汉》,这是“花儿”史上的第一张唱片。汇演后,他又在中央音樂学院讲授了“花儿”,第一次将“花儿”带进了高等学府。
1954年,他又选编了一本《花儿选》,这是中国出版史上第二本与“花儿”有关的书。
1957年秋,朱仲禄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花儿与少年》受到了外国友人的赞赏,为祖国赢得了声誉。在第11届亚运会闭幕式上,《花儿与少年》大型歌舞又展现在亿万观众眼前,为国争了光。在新城村里,各民族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丰富和发展自己,用特有的文化编织出民族团结的纽带,面对挫折而不惧,历经磨难而不衰。新城村从2011年起,成功举办了8届“花儿王”故乡行“花儿”演唱会。借助“花儿”这个各民族共同传唱、共同喜爱的艺术形式,促进和加强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但村民祁英虎不无担忧地告诉记者,“现在都是我们年纪大的人在唱‘花儿,年轻人没人唱了……”据了解,为了避免山歌文化传承断代,每年农历四月后,相继举办青海省互助县丹麻土族“花儿”会、大通县老爷山“花儿”会、乐都县瞿昙寺“花儿”会、民和县七里寺“花儿”会等活动,让各县喜爱“花儿”的村民都能参与进来,让不了解“花儿”的年轻人也能耳濡目染了解“花儿”。
新城村荣获2016—2018年度州级文明村称号。新城村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显得格外抢眼。总投资2357万元,不仅建成400平方米的村综合办公服务中心,还为村民们建起了古亭廊房、观景台、休闲广场等。乡村文化广场为文艺演出搭建了传播平台,民间艺人编排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经常在此演出。如今,乡村文化广场已成为宣传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支农惠农、粮食综合补贴等政策和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等乡风文明的平台。在广场上,我们看到小学生书法比赛的照片。村支书介绍说,娃娃是我们的希望,我们要从娃娃抓起。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同样离不开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元素,合理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这将会极大地促进示范村建设。文化的正能量得到了发挥,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愈加丰富,也塑造了当下农牧民的核心价值观念。这些举措启迪新农村建设者们要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打造群众耐看、爱听、值得回味的文化大餐,以此助力示范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