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后:赫哲族伊玛堪再观察
2019-09-04李艳双
李艳双
摘要:2006年,赫哲族伊玛堪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伊玛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主要讨论非遗之后伊玛堪传承的实际情况与存在问题,为更好的传承发展伊玛堪提出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非遗之后 伊玛堪 问题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5-0175-02
一、伊玛堪的挖掘与保护
伊玛堪是一种以说为主,以唱为辅的曲艺形式。其特点是句句有韵,说说唱唱。通常叙事故事情节用说,人物对话用唱,唱主要用来表现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歌手徒口说唱。
伊玛堪挖掘工作始于凌纯声先生,其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记录了19篇伊玛堪故事,而后拉开了伊玛堪的挖掘传承保护工作。20世纪50年代末,刘忠波先生等一些文学工作者采录了《安图莫日根》《满格莫日根》,并把这种说唱式形式定名为“伊玛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黑龙江文协王士媛的组织下,采录了《满都莫日根》《香叟莫日根》《都里莫日根》等,经过专家学者的努力,共收集伊玛堪近五十部,片段若干。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赫哲族传统狩猎文化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老一代伊玛堪艺人相继离世,赫哲语难以为继,致使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走到了濒临失传的境地。
而今,在黑龙江省非遗中心推动下,同江、饶河、抚远等地都成立了伊玛堪传习所,教授赫哲族老、中、青、幼学习伊玛堪,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在前人成果基础上,汇编了《希特莫日根》和《沙伦莫日根》教材,为传承人及学习者提供了可供参考学习的蓝本。
二、辅导教材《希特莫日根》的诞生
2013年,经赫哲族业内专家付占祥、贾玉平、霍坤三位同志反复校对《希特莫日根》,付占祥说唱录音,由黑龙江省非遗中心正式出版。
(一)《希特莫日根》故事概述
伊玛堪的故事情节大都遵循英雄出身,出征,交战,婚姻,复仇等。《希特莫提根》也基本遵循了这样的模式:英雄诞生,家庭破坏,危难逃脱,怪兽遭遇,恩人相会,英雄成人,归还故里,母魂寻回,擒捉生父,讨伐仇敌,报仇雪恨,新村建设。《希特莫日根》主要讲述一对夫妻依靠打鱼狩猎生活在一个叫额图的地方,后来夫妻二人生了一双儿女。一日丈夫垛松去打猎被另一女子克伸德都迷惑,丈夫回家杀妻灭子。妻子被打晕在地,丈夫因不忍杀害孩子,留下活口,妻子新芬德都感叹垛松无情,上吊自杀。自此,两个孩子遭遇了重重危难,并最终替母报仇,建设新村过上了幸福生活。
(二)《希特莫日根》的音乐特征
《希特莫提根》共十二章,唱段第一次出現是克伸德都见到垛松抒发自己高兴心情而唱。唱词如下:
赫尼那,赫尼那,赫尼那,赫赫尼 那那 赫尼雷
垛松大哥你好啊
妹妹我呀想念你
西去找你五十年
东去找你五十年
没有找到 没找到
什么风把你这里刮到
我们俩前辈子夫妻缘分
有了你的孩子千万不能要哇
在这我俩成夫妻
白头到老吧
赫尼那,赫尼那 赫尼雷
赫尼那,赫尼那 雷
唱段第二次出现是新芬德都醒来,在极度悲伤的情况下表达内心绝望。唱段第三次出现是克伸德都德知道两个孩子来找垛松时埋怨垛松而唱,唱词如下:
赫哩啦啦 赫哩啦 赫雷
你呀 夯草为什么骗我,
我这里灾难来了
咱俩夫妻到头了
唱段四是垛松面对自己一双儿女痛苦的内心挣扎
赫哩啦 赫哩啦啦 赫哩啦 赫雷
我孩子怎么杀呢
我身上的肉不忍心杀啊 赫哩啦
想啊想 这样吧
西边一条河有在那两个孩子傻杀了吧
《希特莫日根》中共37个唱段,以下将从调式音阶、旋律发展手法、节奏节拍、曲体结构、歌词等方面具体分析《希特莫日根》37个唱段的音乐特征。
1.调式与音阶
《希特莫日根》37个唱段中徵调式最多,且多为五声音阶(sol la dol re mi ),大部分旋律相近,属于同一曲调重复、展衍不断发展而成的,也有偏向徵调式的四音列(sol la dol re );其次是宫调式,五声音阶(dol re mi sol la)。
2.旋律发展手法
旋律发展手法使用了重复、合头换尾、合尾换头、顶真、展衍等,例如第一个唱段克伸德都见到垛松时所唱的就运用了重复、合头、合尾、顶真等旋律发展手法。
3.节奏节拍
《希特莫日根》里的唱段多为2拍子,但节奏复杂,有四个十六分音符,有三连音等,这可能与赫哲语言的语音、语调有关系。
4.唱腔特征
语言的特殊性,以及表演故事情节中渲染气氛的需要,会经常在每句唱词结尾处出现“拖音”,这种拖音有点类似于汉族演唱歌曲的延长音,但是伊玛堪中的唱腔拖音可能与语言及表达的情绪情感关系更大,且拖音不是平直的,而是曲折发展的。下滑音和上滑音在唱段里都有出现,有的下滑音是为了表达情感需要而叹息,有的是语言语音语调的自然式叹息,也有的是故事主人公复杂心情的自然体现。
5.衬词的使用
赫哲族人说“啊郎、赫尼那、赫哩拉、赫雷”就是他们音乐的灵魂,有时具有开场白的作用,有时具有结束的意义,因在不同的地方使用意义不一样,但总会有这些衬词的出现。
(三)《希特莫日根》说唱风格的模式与变体
自《希特末日根》教材在各个传习所使用以来并不是所有的传承人都按照《希特莫日根》原封不动的教学。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伊玛堪已经划分为几个流派,如葛德胜流派,吴连贵流派等。各个流派的后人面对教材时演唱都不一样。例如,吴连贵老人的女儿吴桂凤说唱《希特莫日根》第一章时,她将开场的“啊郎”用赫哲族的叙事调来唱,旋律非常丰富动听。她自己解释:“我不想跟别人唱的一样,我要有我的风格”。一个叫傅云鹤的年轻人说唱《希特莫日根》第三章危难逃脱时也不是按照谱子演唱的,他说:“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要有自己的风格”。
可见,模式是教材《希特莫日根》,变体是不同的人在说唱时都在创造自己的风格特点。
三、教材《希特莫日根》的价值与问题
首先,这部教材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赫哲语退出历史舞台的窘境,《希特莫日根》的出版与使用不仅传承了伊玛堪,同时也是一部赫哲语言教程。
其次,在没有伊玛堪教材之前,只是少部分人凭记忆学唱伊玛堪,不能达到全民参与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以往出版的伊玛堪没有对唱段进行进行记谱,《希特莫日根》教材中对唱段的记谱,让学习者有一定的音乐参照。
再次,《希特莫日根》的编写也给喜爱伊玛堪的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这部教材是用汉语翻译赫哲语,没有使用国际音标,如果再使用国际音标也许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没有母语环境的赫哲人来说,仅仅是参照汉语翻译很难把握赫哲语的语感,容易失去语言自身的连贯性,而显的非常生硬,如果选用国际音标就会很好。
四、非母语环境下伊玛堪的发展策略
在没有母语的环境下,传承伊玛堪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赫哲语的恢复刻不容缓。几点建议如下:
首先,学习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相对比较科学的一种语言学习工具,在采风过程中发现,一些励志传承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老、中、青都已经开始学习国际音标,但是这种学习还不具有广泛性,还需要更多的赫哲人参与进来。可以放置在小学课程中学习,也可以吸纳汉族人或其他民族的人来学习,而不仅仅局限在赫哲人群中学习。
其次,打破族际边界、利用网络平台达到资源共享。所谓打破族际界线主要是去除民族主义观念,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汉族文化向赫哲族流动是历史发展、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但是流动是双向的,赫哲族文化也是向汉族流动的,也在影响着汉族文化。所以打破族际边界,利用网络媒体达到资源共享,让所有喜欢赫哲族文化的专家、学者、老百姓都参与进来就会形成良好的发展空间。
再次,营造母语环境。母语环境很重要,是说唱伊玛堪的重要保证。当务之急是将赫哲族老人聚集在一处,录音、录像尽快保存这些语言资料,并通过现代信息媒介将这些录音视频发放给赫哲族年轻人,帮助年轻人建立母语环境。
最后,注重幼儿教育。赫哲族文化的学习都是与高校合作,社会机构参与等,更多的集中在成人群体中。实质上,幼儿群体学习本民族文化才更加重要,正所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综上所述,非遗之后,赫哲族伊玛堪传承与发展取德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希特莫日根》教材的编写、传承人的传承等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外界的支持和帮助,尽快由被动传承变为动态创承仍然是当下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鼎仁.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萃[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5.
[2]李鼎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