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细无声

2019-09-04佘孟瑶

艺术评鉴 2019年15期

佘孟瑶

摘要:《无人知晓》根据日本真实事件——“西巢鸭弃婴事件”改编,讲述了四个孩子被抛弃后,独自生活的故事,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作为新现实主义的代表导演之一,是枝裕和善于用镜头记录社会的边缘人物和静默的生活日常,用一个个细节代替充满戏剧冲突的故事情节,这也成为导演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之一。本文试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影片中的细节艺术。

关键词:《无人知晓》   是枝裕和   细节艺术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5-0154-03

《无人知晓》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根据1988年发生的真实事件——“西巢鸭弃婴事件”改编的一部电影。经历了长达15年的策划,影片于2004年上映,讲述了来自东京的单亲家庭,四个兄弟姊妹明、京子、茂、雪被母亲抛弃后,独自生活的故事。是枝裕和用他一贯的“平静”的艺术去描写四个孩子失去妈妈后的生活,看似松散的情节、平淡的故事、琐碎的生活细节,但其实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作为新现实主义的代表导演之一,是枝裕和善于用鏡头记录社会的边缘人物和静默的生活日常,用一个个细节代替充满戏剧冲突的故事情节,他将微渺地细节铺散在整个影片当中,埋下伏笔,从而让人物和情节更加丰满,推进剧情发展。在本部影片中,导演就通过细节的力量,将孩子们生活的悲凉与艰辛展现得淋漓尽致,值得慢慢品味。

一、从细节看时间流逝

是枝裕和用他独特的方法表达了他的时间,通过细节的描写:指甲油如何从涂满到脱落;蜡笔如何从崭新的一盒变成零零落落的蜡笔头;孩子们的头发如何长得像稻草一般长,还有原先的行李箱已经放不下雪的身体;干净、整洁的小家变得肮脏、破败;大小合适的衣服变得局促不堪;剩余的钱也越来越少,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其实都在为母亲走后,生活发生的触目惊心的变化提供前提条件。

影片从夏天开始,以夏天结束,导演耐心地陪着孩子长大,真实的拍摄了一年零五个月,这种纪实的拍摄手法好处是,可以使叙事时间和客观时间同步发展,让故事融入真实的环境背景中。例如在本片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在冬季的圣诞节,人们走在街上欢快的气氛,看见春天满枝的樱花和盛夏里孩子被汗水沁湿的发丝,这些都是真实的存在。对比一些粗制滥造的快餐电影和电视剧,他们通过改变服饰、道具或搭景来创造环境。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成本、演员档期等不可抗因素,这样做确实可以加快制作周期,但如果不小心露出马脚,就会让观众感受到巨大欺骗感和失落感。相反,纪实的电影则能让观众感受到导演的诚意,并且可以根据真实环境的反馈做出随机调整,单纯的就这部影片来讲,拍摄对象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小孩子,这样做还可以得到孩子们自然流露地表演。以拍摄纪录片出身的是枝裕和自己也坦言:“这就是纪实的趣味,这些细节丰富了情节,我认为是必要的。”①

其中最突出的细节是指甲油。母亲在离开家前给京子涂上了漂亮的红色指甲油,再给到京子的手特写时,京子的指甲油只剩下淡淡的红色印记,她仔细注视着放在洗衣机盖上的手,没有旁白没有字幕,而是留给观众静静的思考,母亲已经有很久没有回家了吧。待到母亲第一次离家回来时,京子的指甲油已经完全脱落了。导演并没有直白的打出“一个月后”的字幕,也没有用撕日历这类经典的时间表达方法,而是用指甲剥落这一个模糊的时间概念,确实有他的高明之处。

在这部电影中,行李箱从头贯穿到尾,它带来了妹妹雪,也带走了雪。故事开端,5岁的茂和3岁的雪被装在箱子里运到新家,箱子打开,孩子们绽放如花的笑容,反而将这个狭小、沉闷的箱子衬托得像一个礼物盒,看似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迎来了新的生活。可结尾,雪不幸从椅子上摔下来,因为没钱医治第二天不幸去世,明和京子设法将她装进小行李箱里,但因为一年的成长,身体放不进去了,只好放进当时装茂的箱子里。小小的生命,一年的变化无人知晓,只是默默在城市边缘成长着。这个行李箱,既带来了生的希望,也见证了死亡的沉痛,反转令人唏嘘。

为了更贴合生活拮据的背景,影片中人物的服饰也很少变化。导演设计哥哥明在整部影片中穿着同一条裤子,因为真实的长高了十几厘米,这条裤子的长度也从他的脚踝处缩短到了小腿中间,特别是在冬天,明的穿着显得格外单薄和刺眼,让人的内心隐隐作痛。影片中还有许多细节可以推敲,比如,加入晨练的人回家这一幕,过渡时间点从夜晚到白天;多次给到商店店员折塑料袋的画面,随着任职时长的累积,一次比一次熟练等等。是枝裕和用极其细致、幽微的细节去展现时间的流逝,从而让影片充满了质感,显得更加自然和真实。

二、用细节揭示社会问题

内敛含蓄是日本民族最突出的天性之一,这也对是枝裕和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整部影片中,他都以旁观者的姿态记录着所发生的事实,镜头隐忍、克制,并没有刻意地渲染悲伤。就连生活的最大受害者——这四个孩子,在面对残酷的现实,也散发着他们不该有的淡定和平静,他们没有声嘶力竭的抗议生活不公,甚至一滴眼泪也没有流。导演还常常将下一秒就要迸发出来的情感按压下去,让观众把即将落下的眼泪硬生生的憋回去。但是随着这种情绪的积攒,反而会产生1+1>2的压抑效果,余味悠长,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影片播出后,也确实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仅在于让人们重新审视了当年的弃婴事件,还引发对当下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的思考与反省。是枝裕和在采访中也说到:“我收到一些影迷来信,信中说,自从观看本片后,他们开始关注那些很晚还在社区公园里玩耍的孩子,会跟那些孩子说几句话。收到这样的来信,我感到很欣慰。”②这就是好电影的力量,会让观众在看完电影后产生态度、情感或行为上的转变。

《无人知晓》在压抑中带着明亮的基调,尽力用细节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但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到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自私的母亲,推脱责任的父亲,逃学的少女,机制不健全的儿童福利机构等等。

剧中的母亲虽然已经有了四个孩子,但是她看起来却不像一个“母亲”,跟四个不同的男人生下孩子后,还在追寻自己的爱情,她带着稚气的语气反问:“我就不能开心吗?”禁止孩子出门,欺骗他们“上学一点都不好玩”。不过在导演的镜头下,母亲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还是充满着欢声笑语的。相比故事后续,母亲毫不顾忌的一走了之,这种反转更加重了心理冲击。明的心智似乎比母亲成熟的多,悉心照顾弟弟妹妹,在家庭中承担着“父亲”的角色,但真正的父亲却从未想要主动承担责任。影片中出现过两位疑似小雪生父的人,一位是出租车男,明耐心的站在一旁等待熟睡的他醒来,让人不禁心疼明的懂事与体贴,小心翼翼的向出租车男借钱却被拒绝,结尾男子留下句意味深长的“说真的……”似乎在否定小雪是他的孩子。第二位是在游戏厅里的男子,他也极力否认与小雪的关系,迫于无奈给了明5000日元,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了。即使他们亲眼见证了孩子的困难,也只是冷漠的推卸责任,放任不管,这是现实的苦涩和荒诞。需要父母保护的儿童却被抛弃,父母為了一时的欢纵生而不养,让少不更事的孩子承担这一后果,本该幸福快乐的小孩,因为破碎的家庭,变得卑微、无助。片中也有很多这种细节的对比,比如楼下的家长在讨论孩子成绩时,茂偷偷地走出公寓,到自动售货机里寻找别人遗忘的食物或零钱,别的孩子开始为未来考虑时,自己连活下来都很困难;京子踮着脚看楼下玩耍的小朋友、看房东遛狗,自己却在阳台洗衣服,连自由的权利都没有。当店员询问明为什么不报警或联系儿童福利机构时,他说如果去了四个人就不能在一起了,曾经也去过,但是一团糟。宁愿过着没水没电、吃过期食品的生活也不愿意去福利机构,可见当时的制度存在着很大问题。这些幽微的细节在无形中沟通了观众与电影的情感联系, 撞击了观众的心扉,启示人们对电影内容的理解和对生活意义的思考。③

三、以细节展示人物心理变化

在导演平静的镜头下,影片中所有的变化都是淡淡的。这种变化隐藏在音乐、构图、色彩、影像符码这些细节当中,不动声色地记录着他们卑微却坚韧的生命,其深层意味借助于符码的抽象意蕴,达到了电影叙事意义的升华。④

首先是京子的爱。京子对母亲的爱是最明显的,看见母亲从楼下回家,会急忙守在门后迎接她。母亲上班,京子会在窗口一直望着她的背影直至消失。京子总是温柔的笑,对惠子无限依恋,即使是守在旁边帮她热晚饭也是非常幸福的事。但是当惠子最后一次回家时,茂和雪都极其热情地围在母亲身边,明也站在她旁边接过礼物,只有京子冷静地坐在地上,隐忍着内心的伤感。直到京子不小心打翻指甲油,母亲一边责怪她一边回避她的问题,她注视着这个瓶子,瓶口流出的不止是红色液体,还指涉出她的失望和无奈。

但真正击溃孩子心理防线是这样的一幕。京子对比笔迹,发现两张信封上的字不一样,这才意识到第二封信不是母亲给的,母亲已经很久没有联系过他们了。雪搬凳子拿高处的杯子,茂越出阳台边界玩玩具,明到游戏厅看别人打游戏直到晚上才回家,他们挑战从前不敢尝试的事物,挑战母亲的权威,但是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恐怖,反而得到了从前没体会过的快乐,终于意识到这是一场母亲制造的骗局。

再比如,明带着几个不良少年到家里打手游,弟弟妹妹的位置从铺散在家中的分散状态变化到蜷缩在一角,由主变宾,强势一方的加入显得他们弱小又无助,在空间上也暗示出他们的身份地位。

全片还运用了大量的低亮度色彩,烘托出压抑凝重的氛围。⑤但是再黑暗的生活也有偶尔照进来的曙光,少有的明亮色彩安插在孩子们第一次携手出门的情节,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孩子们在阳光中尽情地奔跑,这是他们第一次集体拥抱阳光和自由的时刻,也是生命中最闪耀的时刻。导演穿插了许多明媚温馨的细节,比如樱花、游乐园、明亮的天空,还运用大量特写脚的镜头,将孩子们呆在家时的沉闷和拘束,与逃脱这个牢笼后的欢愉和舒畅展现出一静一动的强烈对比。

毫无疑问,细节是影视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从细微处映射出导演对剧本、人物及场面调度的掌控能力。《无人知晓》就是一部将细节之美推向极致的佳作。它通过细节捕捉人性和美好,串联起非线性的故事情节,如清新的散文,如甘醇的红酒,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注释:

①来自于2004年是枝裕和戛纳电影节归来后接受东京电视台的采访视频。

②马克·席林,博源:《是枝裕和访谈》,《世界电影》,2012年第1期,第153-159页。

③陈蔚:《论电影文学创作的情感要求——以<落叶归根>为例》,《电影文学》,2009年第7期,第73-74页。

④安晓燕:《<暴裂无声>:忻钰坤的叙事实验》,《电影文学》,2018年第20期,第86-88页。

⑤李想,于师号:《以水之形 言爱之意——浅谈电影<水形物语>》,《神州文化》,2018年第24期,第14-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