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模版法合成纳米聚吡咯线
2019-09-04安光密吴会敏郑兴莉尹晓刚
安光密,吴会敏,李 航,郑兴莉,尹晓刚
(贵州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贵州省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1)
聚吡咯(PPy)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聚吡咯是黑色松软不定型固体,是空气稳定性好、成膜性好的导电高分子聚合物[1],具有不易熔化溶解、导电性好和电化学氧化还原可逆性等优良,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防腐[2]、染料[3]、电容电器电极材料[4]以及电池[5]等领域。聚吡咯导电性介于半导体和金属之间[6],导电率和力学强度、性质、电解阴性离子、溶剂、pH值以及温度等反应条件有关,是一种无毒无危害的优良绿色高分子聚合材料。
聚吡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非模板法、模板法等[7]。非模板法自组装法由于合成过程简单条件易控制,易于规模化操作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以α-环糊精和酸性红 G 包合物为掺杂剂,三氯化铁为氧化剂,采用非模板自组装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片状微结构聚吡咯[8]、利用化学氧化合成粉末状的聚吡咯[9]和导电聚吡咯膜[10]。模板法与其上方法相比因其模板来源广、形貌多样、合成要求低等优点被大量应用[11-12]。本实验以盐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考察了不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浓度对聚吡咯纳米线合成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阿拉丁试剂;乙醇,国药试剂;过硫酸铵(APS),阿拉丁试剂;吡咯,国药试剂;浓盐酸,国药试剂;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溶剂为二次蒸馏水。
1.2 聚吡咯纳米线的合成
取一定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n1=0CMC(临界过饱和浓度,简称:CMC);n2=2CMC;n3=5CMC;n4=8CMC;n5=11CMC )于250 mL三颈烧瓶中,量取100 mL去离子水缓慢加入,再加入1.00 mL浓盐酸,置于冰水浴缓慢搅拌10 min,再缓慢加入240 μL吡咯搅拌15 min,15 min后加快搅拌速度再缓慢加入过硫酸铵溶液(3.6 mmol过硫酸铵溶于20 mL去离子水),冰浴条件反应24 h左右,反应完全后将溶液及固体全部倒入大烧杯中,用去离子水洗涤三颈烧瓶的2~3次,并将洗涤液倒入烧杯中,再加入乙醇,静止直至溶液分层(20 h以上),倒掉上清液,用0.22 μm孔径,直径50 cm的滤纸抽滤产品,用热水洗涤至无气泡,再用乙醇洗涤,抽滤,冷冻干燥12 h,称量产品质量。
1.3 表征方式
红外光谱图通过美国Thermo Nicolet公司傅里叶NEXUS670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热稳定分析采用美国Perkin-Elmer公司Q50热重分析仪器,在氮气环境下,升温速率10 K/min;形貌分析使用日本日立S-3400N扫描电子显微镜。
2 结果与讨论
2.1 PPy微观形貌分析
图1是通过改变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浓度合成的纳米聚吡咯线,由图1(a)、(b)、(c)、(d)、(e)可以看出聚吡咯外貌,成线形状、线条大小、整体效果有所区别。图1(a)是在CTAB浓度为0CMC时制备得到的聚吡咯形貌,外观类似颗粒状、形状饱满、线性不存在,明显看不出线状形貌;图2(b)为CTAB浓度为2CMC时合成的聚吡咯形貌,呈短链状,线性较差、线条粗大、表面粗糙;图1(c)是CTAB浓度为5CMC时合成的聚吡咯形貌,形貌表现出细长弯曲的线条,团聚状不分散、难以看出单个细长的线条;图1(d)是CTAB浓度为8CMC下制备的聚吡咯形貌,显现出单个的线条,分散好、线条细长、表面光滑,是很好的纳米线;图1(e)是CTAB浓度为11CMC是得到的聚吡咯形貌,可以看出聚吡咯形貌由弯曲线条挤压形成的饼状,饼状分层,但线条堆积严重,不易看出单个分散的线条,其效果不是很好。综上可以看出在控制其他用量的前提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浓度直接影响聚吡咯形貌的形成。随着浓度升高聚吡咯线性形貌逐渐变好,当浓度升高到8CMC线性形貌最好,随着浓度再次增大线性形貌开始堆积、不分散,效果不好,这是由于其表面形貌受到CTAB浓度限制,当CTAB浓度低时由于分子量少直接导致聚吡咯形貌难以形成线性;当CTAB浓度为8CMC时,其分子量适中,有足够空间活动,所以对聚吡咯线性形貌影响处以最佳条件,使得聚吡咯线性形貌形成相对完美,在此条件下得到光滑、分散、不堆积的纳米线。所以,由上述可以判断当CTAB浓度为8CMC时得到的纳米聚吡咯线微观形貌最好。
图1 PPy的微观形貌图
2.2 PPy红外光谱分析
图2 PPy的红外光谱图
图2是在不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浓度下制备的纳米聚吡咯线的红外光谱图。由图2得知,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浓度不同时合成的物质所得到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的峰型几乎一致,可以初步判定合成的为同一物质。由图2中3000 cm-1到3500 cm-1区间出现宽带是由于N-H伸缩振动和C-H伸缩振动,在2917 cm-1处和2845 cm-1处出现的两个非常弱的吸收峰是由于亚甲基的存在引起的,表明有亚甲基存在,在1456 cm-1处和1553 cm-1处出现的特征吸收峰是吡咯环的伸缩振动,1036 cm-1处和1298 cm-1处的吸收峰分别是C-N的弯曲振动和C-N的伸缩振动,在912~1553 cm-1区间内的8个吸收峰可以判断出聚吡咯的掺杂状态,上述显示了聚吡咯所有特征吸收峰,表明所合成的物质是聚吡咯。并且在图中看不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特征峰存在,表明加入的表面活性剂在最后的形成物(PPy)中不存在,由此可以说明CTAB仅为聚吡咯的合成提供一个模板,使得聚吡咯形貌合成朝着一个趋势发展,从而得到理想的聚吡咯的微观形貌。
3 结论
以水为介质、亚硫酸钠为还原剂、CTAB为表面活性剂的软模板法成功合成聚吡咯,探讨了CTAB浓度改变对合成纳米聚吡咯线形貌和热稳定的影响,从扫描电镜可看出无模板存在时合成的聚吡咯的形状呈颗粒状,有模板存在时合成聚吡咯呈线状,充分说明模板存在能有效引导聚吡咯形状合成,并在CTAB浓度为8CMC时合成的纳米聚吡咯线分散,线条细长、线性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