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提供商转向服务集成商
——新媒体时代期刊盈利模式探索
2019-09-04冯洁
□冯洁
随着社会价值多元化发展和受众的不断分化,期刊转型已成为必然之举。传统意义上,期刊只是内容的提供商,内容是期刊营收的主要渠道。进入媒体融合时代,各类期刊不断谋求盈利模式创新,以数字化为手段,发挥期刊既有优势,逐步从内容提供商转向内容服务集成商。从路径上看,期刊如何在服务集成方面寻求盈利点?目前主要有以下做法。
以内容为支撑,做强基础服务
新媒体时代,无论互联网技术如何快速发展,终端设备如何向智能化演变,内容始终是期刊的核心,依然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紧扣受众需求,生产出精准而具有深度的内容,将是期刊继续发挥“内容为王”优势的重要抓手。要在内容传播方面实现盈利,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在内容售卖上寻求创新,另一方面则要从受众需求出发实现“按需”出版。
创新载体,实现内容售卖多元化。媒体融合时代,不论是学术期刊还是商业刊物,以纸质期刊为载体的传统内容售卖模式已难以为继,以互联网、移动出版为代表的新型出版业态成为主导。《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规模已达到18.25亿人(家/个),全年整体收入规模为7071.93亿元。其中,互联网广告、移动出版、在线教育、网络游戏收入位于前四位。期刊必须把握媒体融合大势,在呈现形式、出版业态、售卖平台上创新突破,在传统纸质出版面临收缩的情况下,拓展其内容在各类移动终端、数字平台上的售卖渠道。同时,做好数据采集,根据不同用户的内容购买需求,确定售卖方案,实现多元化投放,以真正体现期刊核心内容的商业价值。
立足需求,实现内容服务定制化。当前,无论是图书还是期刊出版,“按需”定制均已成为内容售卖的主流趋势。全球范围来看,已有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以英格拉姆内容集团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资源整合、机构重组,创立了专业细化、分工明确的六大分公司,汇集海量数字内容资源,建立内容信息数据库,形成内容出版的盈利创新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集团电子图书已达13万多种,出版商授权的可按需印刷的数字资源达到60万种,每年有近25万种数字资源品种更新。对期刊而言,“按需”出版的好处在于,整体上避免了无效传播、节省了出版成本;同时,通过其不同类别的定制化传播,也扩大了期刊在不同细分领域的影响力。
以资源为支撑,做强增值服务
对传统媒体而言,转型并不意味着追逐“热点”、什么“热”就“上”什么,拥有独特办刊资源的期刊更是如此。期刊往往拥有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不具备的学术机构、专家、专业受众等资源,这部分资源不仅是期刊做好内容售卖的重要依托,也是其拓展业务类型、做强增值服务的重要支撑,对期刊盈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体来看,可从数据和智库资源两方面入手,做强期刊增值服务。
依托内容积累,打造数据服务。这里所说的“数据”是相对广义的,泛指一切机器可以处理的文字、图片、视频信息。作为传统纸媒的期刊一般都具有较长的办刊史,一些期刊甚至拥有长达几十年的办刊史。在长达几十年的办刊过程中,必然积累了一批具有研究、收藏价值的内容,可供研究查阅。将这部分资源利用好、挖掘好,将是期刊以“数据”实现盈利的关键所在。例如,“壹学者”就是《人大复印资料》在打造期刊数据库、以数据挖掘增值服务上所做的成功尝试。该数据库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专业学术刊群、规模化的专业编辑和专家顾问团队、以学术成果本身为评价载体的新型学术评价体系以及50余年积淀的优质专业学术资源,以学者生活状态下碎片工作时间为切入口,通过资源集成和数据挖掘,形成具有较强专业性和深度的数据库。值得注意的是,打造数据服务,并非是要“大干快上”地投入大量资金打造数据库的硬件“外衣”,更重要的是明确数据服务定位、从内容提取和呈现上下手,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期刊在建立数据服务之前,必须对过去积累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准确了解自身在行业内的优势,谋划打造具有重点和亮点的数据服务模块,明确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再着手在硬件上推进和完善。
依托办刊资源,打造智库服务。无论是学术期刊还是商业期刊,经过多年办刊积淀,均具有较强的资源基础。以学术期刊为例,往往掌握了行业内相对权威的学术资源,拥有一批具有较强“亲密度”的专家资源。这些资源,对学术期刊而言,恰恰是其打造智库服务并实现盈利的重要依托。以《中国激光》杂志为例,该杂志依托其在光学领域的“高、精、尖”学术资源,打造了一年一度的“光学期刊发展论坛”等高端学术会议,并将其打造成为中国光学领域最权威的年度学术论坛之一,在树立行业权威的同时实现盈利。除此之外,还打造了各类光学专业领域的系列培训、研讨品牌,并出版了一系列权威学术产品,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术资源盈利。对《中国激光》杂志而言,其期刊发行收入与智库服务收入相比已经相当悬殊,某种意义上只是其智库产品的外在呈现形态之一。商业期刊亦是如此,除学术资源外,其往往掌握了一批具有较高忠诚度的受众,从受众需求出发打造细分化的内容产品以及多元化的内容产品形态,将是其依托现有资源拓展业务模式的有效手段之一。
以创新为支撑,做强延伸服务
在做好内容服务和拓展增值服务的基础上,还应在广告投放、“周边”开发等方面创新,做长期刊产业链。
拓展广告形态,创新投放载体。传统意义上,广告与发行是期刊盈利的两大最重要手段。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发行量收缩,传统广告盈利模式也跟着遭遇“滑铁卢”。但值得注意的是,遭遇“淘汰”的,并非广告这一盈利手段本身,而是广告的呈现与推广模式。以最大的内容分发商“今日头条”为例,广告收入恰恰是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在广告呈现和推广上寻求革新,才是期刊稳定营收的关键所在。一是依托新媒体,丰富广告投放渠道。以微信公众号为例,目前流量主广告形式,即CPC(cost per click)按点击量付费,由微信根据不同的用户推荐不同的广告在微信页面内展示,有文中和文末广告2种形式,用户点击则产生回报。通过认证的微信公众号粉丝数超过5000即可申请开通。流量主广告几乎不需要维护与管理,是一个开通门槛低、较为简单的变现渠道和盈利方式。二是依托内容资源实现活动营销,创新广告呈现形态。例如,《中国护理管理》开展的曙光健士杯“2018全国护士微电影节”由曙光健士医疗器械公司提供冠名及活动支持,评选活动过程中多次创造10万次以上的阅读量,对企业同样也是一种形象的展示。
立足专业资源,拓展服务类型。这一盈利模式往往适用于具有较强行业细分性的期刊。期刊在做好内容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的同时,也可以立足自身在行业内的资源,尝试一些商业化的服务。例如,美国《好管家》杂志社设有食品、日用百货、家电等多个试验室,试验对象通过对商品严格的测试并进行安全、质量、优缺点等方面的认真评价,将结果及时地告知读者和有关商家。《中国中药杂志》以微店形式,出售纸质期刊及中医药相关专业及科普书籍,同时还有养生类食品团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