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益肾活血解毒法对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炎症因子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9-09-04姜玉红王正椋李香云张秀芹刘天易陈丽雅
姜玉红 王正椋 李香云 张秀芹 刘天易 陈丽雅
(1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 266200;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山东中医药大学)
急性肾衰竭(ARF)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发病呈高龄化趋势,其病因复杂,死亡率高。近年来,老年ARF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该病病情较严重,经常存在血液动力不稳定、炎症、伴有代谢异常等,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且年龄越大,ARF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2〕。西医多采用自动腹膜透析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虽临床效果较好,但是临床副作用较大,易增加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因中医药的治疗理念及思路独特,在老年ARF治疗中安全有效,目前中医药治疗ARF已成为热点〔4〕。本研究采用针刺联合益肾活血解毒法治疗老年ARF,并通过检测肾功能、炎症因子和血流动力学进一步探讨治疗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4例老年ARF患者,均符合ARF诊断标准及肾阳衰惫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68.75±8.56)岁,其中<70岁15例,70~80岁29例,>80岁8例,伴有肾病综合征11例,感染16例,药物损伤12例。观察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70.18±9.43)岁,其中<70岁13例,70~80岁29例,>80 岁10例,伴有肾病综合征12例,感染15例,药物损伤10例。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原发病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2 d内肾功能急剧下降,血肌酐(Scr)提升50% 以上或提升值在 26.5 μmol/L以上;(2)6 h以上的尿量在 0.5 ml/(kg·h)以下;(3)年龄60岁以上;(4)签署知情同意书;(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造血系统严重损伤者;(2)肺、肝功能严重不全者;(3)心、肺、肝、肾先天解剖结构异常者;(4)脑、肺、 肝严重疾病或恶性肿瘤者;(5)存在意识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者;(6)既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或搭桥手术治疗史;(7)术后、严重外伤恢复期者;(8)对本研究用药有过敏史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抗生素、控制血压、血脂及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严重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肾活血解毒法联合针刺治疗,(1)益肾活血解毒法:水煎后浓缩至100 ml,每天2次,早晚服用,连服2 w。益肾活血解毒法组方:黄芪30 g,熟地、菟丝子、仙灵脾、丹参、桃仁、茯苓、山茱萸、党参各15 g,当归、蒲公英、苦参、车前草各12 g,丹皮、生大黄各9 g,怀牛膝15 g。针刺治疗方法:针刺大肠“俞募配穴”,并配以“肾俞”“太溪”“三阴交”穴位,即仰卧位取“太溪”“三阴交”“天枢”穴位,有针感后采取平补平泻手法,30 min 起针后,取“大肠俞”“肾俞” 行针方法同前,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 w。
1.4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国肾脏病学》〔5〕制定ARF诊断标准。痊愈:临床症状疗效指数>90%,肾功能稳定;显效:70%≤临床症状疗效指数<90%,肾功能基本稳定;有效:30%≤临床症状疗效指数≤69%,肾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疗效指数<30%,肾功能未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营养评分、炎症因子指标、肾功能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主要包括水肿、食欲下降和疲倦乏力,总分0~9分,症状改善越明显分值越低;综合营养评估包括体质量、膳食和消化道活动能力的变化及有无应激反应,并通过测量患者的三头肌皮褶厚度,有无足踝水肿和腹水等指标给予综合判断,总分1~7分,营养状况越差分数越低,<6分为营养不良。
空腹抽取3 ml血液,离心,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等炎症因子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UN)、Scr和胱抑素(Cyc)-C水平,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采用LBY-N6Compact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小板黏附率。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52)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营养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综合营养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营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营养评分情况分)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2.3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UN、Scr及Cyc-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Ccr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2.4两组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炎症因子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2.5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小板黏附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比较
2.6安全性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未给予特殊处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缓解。
3 讨 论
肾衰竭指肾脏因损坏导致血液杂质残留难排除,进而导致代谢紊乱。ARF患者常伴随水负荷毒素水平过高、血流动力学失衡等情况。肾脏中毒和肾脏缺血被认为是ARF的最直接致病因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临床用药的复杂性和高难度手术日益增多,ARF发病率呈上升趋势。TNF-α在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能促进炎症反应。IL-6 是由细菌的脂肪多糖刺激产生的一种能诱导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因子,可启动炎症反应,加重免疫损伤,CRP的测定对于机体有无炎症和活动性病变的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6〕。
中医认为ARF属于“癃闭”、“溺毒”、“肾劳”范畴,正气虚弱,邪实壅盛,浊毒瘀血是其基本病机,而湿热浊毒内蕴和瘀血内阻又是继发性病理,亦用益气补肾活血清热解毒治疗〔7〕。益肾活血解毒法具有益肾升阳,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水排浊之功效。其中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改善肾血流量。菟丝子、仙灵脾温补肾阳,可调节肾小球疾病蛋白质,同时改善肾脏微循环。党参、茯苓健脾利湿利水,能够抑制系膜细胞增生,降低血BUN,稳定Scr含量。丹参、桃仁、牡丹皮活血凉血化瘀,可增加肾脏血流量,清除氧自由基,改善高凝状态,改善患者肾功能。而黄芪、丹参配伍具有协同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8〕。二者配伍可有效改善肾脏病理损害,减少肾小球基底膜的增生,降低肾脏细胞外基质蛋白异常积累,修复肾小球基底膜,降低患者的蛋白尿含量。苦参、车前草、蒲公英、生大黄清热解毒排浊,能有效降低BUN、Scr,能有效稳定肾功能〔9〕。山茱萸、熟地黄、当归补益肝肾补血活血,有效调节免疫活性,可增加肾血活性及扩张血管升高血浆白蛋白等功效〔10〕。牛膝补益肝肾活血引药下行。
针刺是依据经脉所过及本经配穴法来治疗相关疾病。针灸治疗在于行气调血,重点调理肾的功能。中医认为“肾俞”为肾之经气输注之处凡病之涉及于肾者均可取此〔11〕。天枢居阴阳升降之所,为天地之枢机,主治健脾和胃、理气、补虚。研究发现〔12〕,尿毒素的生成、转化、排泄与大肠密切相关,而且肠源性毒素主要在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状态下产生。大肠俞是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为大肠之气转输之处,为治疗大肠疾病及腰腿痛的重要腧穴,临床疗效肯定。太溪为肾经输穴〔13〕,是脏腑经络之气聚集于体表之所,沟通五脏与六腑表里。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营养评分及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联合益肾活血解毒法能提高临床疗效,增强肾功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刺联合益肾活血解毒法方能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益肾活血解毒法方治疗老年ARF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并能提高肾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改善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