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拉生:探路液体菌 致富为村民

2019-09-03杨洋杨皓渊

科学导报 2019年42期
关键词:菌种甜瓜食用菌

杨洋 杨皓渊

从厂矿到实验室,从企业家到躬身研究现代农业技术的科技工作者。59岁的村支书张拉生,凭借着一股子拼劲,用10年时间,成功带着吕梁市交口县枣林村乡亲们加入到食用菌产业中,靠香菇发了家、致了富。

枣林村虽然以“枣”命名,可从进村开始,所到之处却都挂着大牌子在宣传香菇。“曾经村里的确是靠着红枣为生,但是后来有了煤矿以后,村民都去矿上工作了,慢慢的也就不种枣了。”面对记者提出的疑惑,张拉生解释道。

此后由于政策原因,煤矿被逐渐关停取缔,村民们陆陆续续回了村。耕地少、地质差的枣林村民的出路又成了张拉生的心病,他整日思考着如何帮助村民富起来。

经过多方考察,2008年,张拉生带着村民投入到甜瓜蔬菜种植项目,村民生活逐渐有了起色。然而种植项目有个限制因素,就是土壤需要很长的周期性休养才能保证作物高质量生产。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张拉生谋划着搞转型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张拉生回忆着当时的情况:“当时甜瓜种两年就要停五年,这期间土地就白白浪费掉了。我当时就去河南、河北、福建等地考察新项目,回来之后,我就把转型目标定为食用菌,因为种植香菇的地理条件我们村都符合。枣林这个地方海拔差距大、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蘑菇品质也更好,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然而,面对转型,村民又有所顾虑,虽然种植甜瓜周期长,会浪费土地资源,起码生活看到了起色,转型以后能不能成功?失败了怎么办?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张拉生亲自开车带着村民到全国各地考察学习,哪儿的香菇种得好就去哪儿,光是山东寿光就去了9次,甚至还报废了一辆小轿车。他还自掏腰包,率先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9座香菇大棚,这让村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比起大棚蔬菜和大棚甜瓜,香菇的种植要麻烦得多。菌种的抗杂菌能力、菌棒的品质、接种的技术,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乡亲们对现代农业技术的理解与掌握。

有了前几年的土地种植经验,他认为种子才是种植的关键。为了提高食用菌种子的品质,张拉生想到了液体菌种。

“液體菌种,要比传统固体菌种提高30%的产量,而且成本低、风险小。但在国内,液体菌种仅存在于实验室,还没能规模化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我当时也是有股子倔劲儿,只要别的国家能行,我们国家也可以,所以我就和这液体菌种较上劲儿了。”虽然困难重重,可张拉生态度坚决。

带着信念,他扎身于实验室,带着自己的团队开始研究,一待就是8个月,经过了111次的失败后终于成功研究出高品质的液体菌种。

目前,经过三年多液体菌种的规模化生产运用,食用菌的产量已经提高了30%,效益增加了40%。

在村里脱贫产业的发展中,张拉生又自筹资金400多万元,以枣林村沿河两岸十里地域为基础,以双轩菇菜种苗有限公司为支撑,以“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为模式,以镇、村、组三级干部带动菇农为建设主力军,总投资1500万元,规划“廊”区纵向长5公里,横向宽300米,新建菇棚300余栋,种植香菇、平菇等菇类300余万棒,年产量达375万公斤,实现年产值3750余万元,菇农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00元以上。

如今,枣林村村民生活富裕了,他也感觉完成任务了,当记者问到是什么信念让他坚持这样做时?张拉生和记者打趣道:“我认准的事,就要做下去。当然说得好听点,这叫坚强,说得不好听就是死犟。”

猜你喜欢

菌种甜瓜食用菌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袋料栽培香菇改用胶囊菌种效果好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我喜欢吃甜瓜
甜瓜有多重
客观了解和评价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
选择优质食用菌菌种的五项原则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