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地方新型智库建设
2019-09-03刘振国
刘振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地方智库是中国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地方智库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方面和有力补充。加快地方新型智库建设步伐,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也是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2015年,山西省结合本地实际印发了《关于加强山西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此指导下,山西新型智库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发展,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逐步提升,但总体上还处于建设初期阶段。当前,山西正处在进入深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为改革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地方新型智库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据有关学者的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智库建设作出的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等达50次以上。这些重要论述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新型智库建设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以国家、人民利益为本位,突出改革取向和问题导向,围绕大局,服务地方发展。
地方新型智库建设要精准定位。相对于国家智库,地方智库在影响力和决策力上存在差异,地方智库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地方与国家层面之间取得平衡。地方智库虽然产生、发展于地方,但其战略视野和战略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地方,要聚焦国家全局战略,同时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发挥立足地方、接地气的优势和特点,特别是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为地方乃至全国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智库成果。要立足省情,彰显特色。地方智库的立足点应当是地方性或者说是区域性的,差异即为特色,特色对智库而言就是生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地方智库必须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本土风格。同时,要提升实力,服务发展。地方智庫是地方软实力的重要表现,为当地政府提供政策研究、决策评估服务是地方智库的重要职责。《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地方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要着力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有条件的要为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因此,地方智库要努力提升研究水平,打造品牌,为地方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实施提供更加实用的研究成果。
健全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支持政策体系。建立地方新型智库体系。当下社会问题往往充满复杂性,并非单一知识结构所能有效应对,地方智库不能画地为牢、各自为战,而是应打造沟通协调平台,积极借助“外脑”,整合政策研究的多种智慧与力量。地方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打通政府、科研院所、高校、智库之间的联系通道,吸收、整合多元化智力资源,构建跨机构协作平台,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协调发展、支撑有力的地方新型智库体系。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公开共享。
智库研究需要以政府信息资源为基石。各地政府的信息资源能帮助研究人员探究并理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了解当地政府对本区域未来发展的规划,是地方智库为当地政府提供可行性、可操作性决策咨询方案的基础。在《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提到要方便智库及时获取政府信息。地方政府要加快健全智库建设的信息资源共享支持政策,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共享机制,进一步扩展政府信息共享的范围,逐步向决策咨询机构公开与共享面向研究和决策且不涉密的信息数据,加快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建立新型智库建设与发展所需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和数字化信息平台,为高水平的政策研究提供分析基础,培育高质量的地方新型智库。
创新激励机制聚集培养人才。面对日趋复杂多样的公共决策需求,地方智库仅仅具有单一学科背景的智库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打造地方新型智库必须具备一支多学科、复合型的智库人才队伍。为了形成整合力,需要地方智库建立更为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和多元化人才体系,完善地方高校、社科院研究人员进入核心智库的“旋转门”机制,通过机制创新吸引和培育智库人才。探索建立包括研究报告、咨询报告在内的科研成果多元评价体系,推进“代表性成果”的评价机制,完善科研人员的分类考核体系,激励广大智库研究者产出更多优秀成果。
完善智库参与决策长效机制。智库与政府沟通机制的良好运作是增强智库政策转化力的根本途径。要通过完善重大决策问询制度、公共决策咨询招标和采纳制度以及决策机构对智库咨询意见的回应机制等,强化地方各类智库与决策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得地方智库在参与决策咨询研究中获得信息知情权;畅通地方智库与各级党政部门的交流合作,拓宽成果的转化渠道,优化社会智库发展的政策环境。(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