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流言榜

2019-09-03

百科知识 2019年17期
关键词:流言荔枝阿尔茨海默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支持。

5G辐射对人体危害比4G大

流言:手机基站都有辐射,5G基站比4G多,所以5G辐射会比4G要大,对人体危害很大。

真相:辐射其实是一种能量传递方式。通信基站数量越多,手机通话效果就越好,手机和基站之间产生的电磁辐射反而越小。

其实,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自然界的电闪雷鸣、太阳黑子活动等都在产生电磁辐射。日常生活中,无线电台、基站天线、微波炉、电脑、电视机、吹风机、收音机等和人们密不可分的家用电器也会产生电磁辐射。一般来说,电吹风机的辐射可以达到100微瓦/平方厘米,电磁炉的辐射量甚至能达到580微瓦/平方厘米,家庭中常用的无线路由器,在1米范围内产生的辐射量也在60微瓦/平方厘米以上。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要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运营商考虑到信号叠加问题,工程施工要将辐射控制在8微瓦/平方厘米以内。与常用的家用电器相比,小区基站的辐射量微乎其微。网络提速亦和基站辐射增加无关。网络提速不是靠增强通信基站的信号发射功率实现的,而是靠扩容传输带宽完成的,就像拓宽高速公路一样。未来的5G通信基站也是一样。

阿尔茨海默症疫苗即将问世

流言:振奋人心!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疫苗研制成功,5000万家庭有救了!

真相:阿尔茨海默症一直是医学界的未解难题之一。目前,仅有几种药物可以部分缓解症状,但没有方法能够阻止这种疾病的发生,更不用说治愈了。科学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与Aβ或Tau蛋白的聚集和沉积有关,因此,通过主动(疫苗)和被动(抗体)免疫抑制及清除Aβ或Tau的聚集与沉积,一直是阿尔茨海默症预防和治疗药物研发的热点和重点方向。

日前,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研制出可减轻纯Tau蛋白聚集病理的额颞叶痴呆动物模型rTg4510(不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动物模型)。他们使用病毒样颗粒(VLPs)设计出一种新疫苗。实验发现,实验鼠被注射疫苗后,产生了抗体,从它们的大脑中清除了tau蛋白,且这一反应持续了数月。但在实验鼠身上取得疗效并不意味着人类用疫苗会很快问世。无论Aβ疫苗还是Tau疫苗,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在动物模型上均显示出较好效果,但进入到人体临床实验后,疗效就不明显了。這主要和阿尔茨海默症的复杂性相关,与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的动物模型往往使用转基因小鼠,其遗传背景单一,病理表现较单纯,而真实世界中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无论发病机制还是病理表现都要比转基因动物模型复杂得多。研究人员认为,人类阿尔茨海默症疫苗的成功研制可能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

心脏支架可以被一拳打掉,患者必须时刻警惕

流言:往胸口上打一拳,可以打掉装在心脏血管里的支架,所以支架安装是非常不牢固的,必须时刻注意,不能用劲敲打患者背部。

真相:支架手术是针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手段,置入支架可以将已经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撑开,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从而恢复心脏供血,它是解决冠脉局部管腔狭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支架置入过程中,通过球囊扩张使支架与血管壁紧紧贴牢,过一段时间后,支架就会慢慢和血管长在一起。拳打或者拍打等外界震动,以及身体活动等,是不会对支架有影响的,更不会让支架在血管里跑来跑去。

临床上应用的支架绝大多数是由不生锈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架壁非常薄,约为90~120微米,金属支架小梁撑起血管,可防止血管的狭窄回缩。支架上还有肉眼看不到的激光打出的微孔道,负载有药物,置入血管后药物释放出来,可以预防患者血管再度发生狭窄。

穿“暴汗服”运动能快速有效减肥

流言:穿“暴汗服”运动能迅速无害减肥。

真相:“暴汗服”又名“发汗控体服”,其实它就是一件密封的“雨衣”。穿上后,人体处于半封闭状态,只有头部、手部的皮肤暴露在外。穿着“暴汗服”去运动的结果就是热量无法散发,导致体表温度不断上升,排出大量汗液。

“暴汗服”对体重的影响主要就是短时间内排出大量汗液,使身体处于脱水状态,这样的情况下,一下子轻十几斤也是有可能的。但此时减的是水而不是脂肪,一旦补充了足够的水分,体重即可恢复。

此外,排汗过多对身体也是有害的,可能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脱水晕厥。而且“暴汗服”还会严重影响皮肤健康。所以,想靠穿“暴汗服”迅速达到减肥目的得不偿失。

“特殊配方粉”可以解决婴幼儿过敏问题

流言:某些企业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质,“专为挑食宝宝设计”,能解决婴幼儿过敏等问题。

真相:大多数健康婴幼儿只需选择母乳喂养或者普通奶粉即可满足营养需求。在宝宝有特殊状况时,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其适合哪种特殊配方的婴幼儿奶粉。

近日,某些企业生产的“配方粉”被市场监管部门勒令停产、召回。这些产品被认定为属于“固体饮料”类别,根本不是“特配粉”。

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中的解释,婴幼儿配方乳粉是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以乳类及乳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或)其他成分,仅用物理方法生产加工制成的粉状产品,适用于正常婴幼儿食用。

奶粉的质量安全关系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相比普通配方奶粉,特殊配方奶粉的要求更加严格,准入门槛也更高。我国对婴幼儿特殊配方粉实行非常严格的监督管理,相关法规等明确规定,特配食品必须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配方注册,生产企业也必须取得相应特配食品的生产许可。

吃荔枝会得脑炎

流言:前不久,印度暴发“荔枝病”,有上百儿童因脑炎丧命。荔枝吃多了就会得脑炎,非常危险。

真相:荔枝并不会直接导致脑炎,也不会传染,但过量进食荔枝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诱发脑水肿(或被诊断为急性脑炎综合征)。荔枝成熟的季节也是脑炎高发期,而且二者的症状看上去有相似之处,因此很容易被误诊和误判。

其实,“荔枝病”并不罕见,在中国、印度、孟加拉、越南等国的荔枝产区都出现过类似疾病。从我国广东、广西的报道来看,“荔枝病”患者多为儿童及青少年,特别容易发生在荔枝种植户或从事荔枝收购及贩卖的商户家,成年人中也偶有出现。多数患者的发病时间在凌晨,主要症状是头晕、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部分严重患者有呕吐、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死亡。

导致“荔枝病”发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和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2017年发表的科学研究认为,它们能够抑制葡萄糖合成,进而显著降低血糖,因而是引发急性低血糖症的主要原因。在动物实验中,这一效应已经得到证实。

其次,虽然人体可以利用果糖提供能量,但相当一部分需要转化为葡萄糖,供器官代谢需要,尤其是大脑这个“CPU”。果糖被人體吸收后会被运到肝脏,在那里加工成葡萄糖。但果糖的升糖指数比较低,也就是说,肝脏的加工速度不够快,所以无法抵消人体消耗葡萄糖的速度。

同时,“荔枝病”常常与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良及饥饿挂钩。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相当一部分病人是持续每天吃1、2千克荔枝,而摄入的其他食物减少一半甚至为零才发病的。

《柳叶刀》杂志刊发的这篇论文的作者也发现,“不吃晚饭”是印度“荔枝病”的一个高危因素。在印度,很多患病的孩子都是贫苦出身,本身就处于营养缺乏状态。葡萄糖的合成被抑制,果糖转换来不及,又没有其他食物补充,这是最终导致低血糖症的原因。

所以,为保险起见,建议尽量不要空腹大量吃荔枝,尤其不能因为吃了大量荔枝产生饱腹感而不吃饭。万一出现疑似低血糖症状也不用着急,要及时就医。只要不是危重病人,通过迅速补充葡萄糖就可以很快好转。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吃出“荔枝病”的概率很小。

断食挨饿可以饿死癌细胞

流言:因为癌细胞会大量吸收人体养分,所以断食挨饿可以饿死癌细胞

真相:这种说法根本是无稽之谈。

因为肿瘤细胞也是人体的一部分,它可以无限增殖,并和体内的正常细胞争抢营养,即使患者不吃不喝,癌细胞也会消耗人体内储存的营养。普通的“饥饿疗法”不仅饿不死肿瘤细胞,还可能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影响机体正常细胞的功能,造成体能及免疫力下降,甚至导致疾病加速恶化。

因此,建议大家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及富含抗氧化营养素的食物,如蛋类、奶类、鱼禽畜肉、豆制品、深颜色的新鲜蔬果、全谷类食物等。

(内容来源:《北京科技报》《人民邮电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科普时报》、“定焦专家号”微信公众号、“京医通”微信公众号、“心血管科医生”微信公众号、“饮食参考”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流言荔枝阿尔茨海默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下)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上)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在网络流言的惊涛骇浪中,权威媒体如何做好“定海神针”
真相在真相里活着
荔枝熟了
CH25H与阿尔茨海默病
流言分析:本性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