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小船摇摇欲翻
2019-09-03李丹
李丹
国家心理咨询师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童年的友谊总是那么简单、纯粹,真想回到那个时候。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友谊的小船似乎常常说翻就翻。
大概是小船年久失修不够牢固,大概是海上涌起的风暴前所未有的猛烈,
总之,在我们或冷战或热战的日子里,夹杂着太多无奈。
我的意见,爱听不听
我觉得,真正的好朋友之间,很多事不必说得很明白,彼此就应该心领神会的。可是后来我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我明明心情不好,她还来招惹我,我冲她发脾气,她就说我莫名其妙。她就不能理解我、包容我、体谅我一下吗?日子越久,我越是发现,她跟我想象中的不一样,这样的落差,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丹丹:你所描述的情况十分常见。很多人都觉得,朋友之间就应该有这样的默契一对话靠眼神,行动靠感觉。知乎、朋友圈、QQ空间常常会有人“晒”出这种默契,令人羡慕不已:你还在欲语还休,他已经了然于心;你眼神示意一下,他就主动出来帮你打圆场;你心情沮丧,他就安静地陪伴在旁,不多言语。
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默契是美好的,且存在的。但是否存在于每对好友之间呢?是否时时都存在呢?毫无疑问,笞案是否定的。那么这种默契从何而来?仔细想想,如果没有最初的自我表露,你的朋友会对你的情况了如指掌吗?
我们常常跟朋友说:“碰到这样的情况,我通常会……”或者“当我想要做……时,我会有……的表现”,其实这就是在为以后的默契做铺垫,希望在下一次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时,对方会更懂我们一些。
可以这样说,不以充分的自我表露为前提,一味追求“天生默契”,纯粹是无理取闹。
好朋友“背叛”了我
有一次,一帮朋友相约出去玩,我把好朋友介绍给了另一个朋友。一开始他还特不情愿,怕跟不熟的人一起玩会尴尬。结果,见面没多久,他俩就聊得特别投机!他们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爱好,俩人便约定一起打游戏、看电影、K歌等等。这其实没什么,关键是,时间长了,他俩关系越来越好,竟然常常忽略我的存在。他们出去玩,很少主动叫上我。可要不是因为我,他们]根本就不会认识对方,这让我感受到了“背叛”。
丹丹:你此刻的心情应该是很失落的,可能也会有些后悔,因为我们都希望朋友对我们是忠诚的,更盼望一段友谊可以天长地久,且具有排他性。而事实是,朋友关系往往是一种流动变化的关系。可能因为距离相近、趣味相投或者偶然的因素,你们恰好成为了朋友,也有可能因为距离拉长、性格各异,或者其他不确定性因素,你们的友谊便出现危机。
你现在跟朋友的关系正处于危机时期,如果想要顺利度过这段危机,你需要仔细考虑自己的情感需求,是舍不得这段友谊想尽力挽回,还是成人之美让你更踏实?弄明白这个问题之后,你应该会更清楚自己要怎么做。
奇葩朋友,我该拿你怎么办
我喜欢跟好朋友分享一些我心水的好东西,看到他们眼里放光,我也很开心。可是吧,偏偏就有那么一两个朋友,简直就像一朵高岭之上的奇葩,每次都挑三拣四,那嫌弃的表情像在逛“两元店”一样。其实呢,如果不喜欢,大可不必表现出来,为什么非要说些扫兴的话呢?想想都让人生气!
丹丹:你的这位朋友似乎没有看到你的用心,也没能照顾到你的感受,所以你感到很生气。那你有尝试过跟她聊聊这件事儿吗?如果没有,不妨跟她沟通一下,你的朋友未必就是不明事理的人,她也许只是没有跟你“见外”,没有意识到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会伤害到你。
如果你们已经沟通过,那可能需要思考一下,你是用什么方式跟她聊的,她又是什么样的反应。沟通方式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沟通效果,切忌发泄式的指责,劈头盖脸把对方说一通,这样很可能导致“两败俱伤”。
建议用“我”信息沟通法(我看到的客观事实+我的情绪/对我的影响+我的需求/期待),向朋友准确传达你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同时,也为她提供怎么做比较好的积极暗示,更有助于朋友态度的改变。
TIPS:
1.转变对朋友不合理的期待
仔细想想,很多人都对朋友抱有不合理的期待,但我们自己未曾察觉。这些不合理的期待包括:“我不说她也应该明白”“我怎样对他,他就应当怎样对我”“我理应成为他最要好的朋友”“朋友应该有求必应”等等。一且朋友的表现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我们就倾向于认为“他没有把我当好朋友对待”,进而产生失落、愤懑、淡漠等情绪。最糟糕的是,我们可能会采取破坏性的应对方式一怀疑、防御和退缩,将朋友越推越远。
所以,当我们与朋友闹矛盾而不开心的时候,想一想自己对朋友可能抱有哪些不合理的想法,并尝试在这些想法后面加上语气词“吗”,挑战一下自己的想法,比如:“我对他怎样他就应当怎样对我吗?”“朋友应该有求必应吗?
2.遵循相互性原则一投桃报李
假如一个人不仅漂亮、聪明,还很有社会地位,但他不太喜欢我们;而另一个人不具有上述特点,但很喜欢我们,这时,我们会选择哪一个人作为朋友呢?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那个喜欢我们的人。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相互性原则,它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认同等。所以,千万不要把朋友的善意当成是理所当然,而应当回馈其以更大的善意,这样的友谊才能走得更远。
3.“光环效应”VS“扫帚星效应”
“一好百好,一恶百恶”很好地解释了这两个效应。在形成对他人的印象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容易受到这两个效应的影响:有的人在某一方面表现得特别好,我们会觉得他在其他方面也一样好;有的人如果突显出他的某些缺点,我们会倾向于否定他的一切。
这两个效应也存在于我们结交朋友的不同阶段:一開始的时候,我们觉得某个人跟自己很合得来,认为他哪里都好,于是俩人成为了“滤镜”下的好朋友。时间长了,我们开始忽略他的优点,而他的那些“毛病”也变得碍眼,我们渐渐对他不耐烦起来。
你一定听说过“人无完人”,如果能够更客观地看待我们的朋友,那么与他们的关系就不会太差。
4.“我”信息沟通方式
如果朋友的某些做法确实有些过分,让你感到难堪,但你又很珍惜这个朋友,何不跟他坦诚地聊聊呢?表达的方式是很重要的,多点自我表露,少点批评指责,你的朋友会更容易理解你。这便是“我”信息沟通方式的精髓所在。
详情请参考2019年06期《课堂内外》高中版“好开心”栏目刊载的《爸妈,听听我的声音!》一文。打开微信扫描微店二维码,即可送刊到家哟!
建造友谊“巨轮”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没关系,现在我们学会了转变观念,调整方式,为了让我们的友谊更坚固,一起来建造友谊的“巨轮”吧!你可以用上文提到的方式,在下方写下或在心里默默回答这些问句。相信你一定能从容地应对朋友间的摩擦。欢迎加入杂志QQ群:517192142分享心得体会。
1.我和朋友之间发生过一次摩擦,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2.我认为朋友间应该是这样的:
3.但是我朋友的表现是这样的:
4.我当时的情绪是:
5.我对朋友的期待有没有不合理之处?(如果合理请忽略)
6.可以怎样调整不合理的期待?(如果合理请忽略)
7.如果朋友的做法确实欠妥,我将这样跟他表达(我看到的客观事实+我的情绪/对我的影响+我的需求/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