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19-09-03郭晶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5期
关键词:切块晚疫病种薯

郭晶

随着马铃薯市场需求量的稳步增长,马铃薯的种植规模逐渐被扩大。但是在马铃薯的实际种植过程中,会发生许多病虫害,如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以及其他虫害等,本文主要从马铃薯的种薯处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方面,来探析北方马铃薯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一、北方马铃薯较为常见的病虫害

1、早疫病

马铃薯俗称土豆,是人们非常喜爱的食物之一,但是在种植马铃薯时,常常会发生早疫病,这种疫病是一种真菌类病害,其主要发病期是幼苗期以及成株期,发病时会使幼苗的茎部呈现出暗褐色的病斑,在成株期,早疫病的斑病会由下部的叶片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在叶片上呈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状轮纹斑。

2、晚疫病

晚疫病与早疫病同属真菌类病害,但是晚疫病场发生在温度比较潮湿,且阴雨期相对较长的时期,其发病的主要症状是在叶尖或者叶缘处会出现一种暗绿色的水渍样病斑,且随着发病时间的逐渐延长,会使得该病斑逐渐扩大,最终呈现出黑褐色的焦斑,在发病严重会使该病斑呈现黑色同时散发出臭味。

3、黑胫病

在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植株和种薯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胫病的感染。种薯在感染严重时,会做发芽前就逐渐腐烂,使之无法长出幼苗,若是已成植株在感染病菌时,通常会放慢生长速度,矮小直立,严重的还会腐烂,变成空腔。

4、虫害

马铃薯的虫害主要包括地上虫害或者与地下虫害两大类,地下的害虫通常以马铃薯的根茎为主要食物,从而导致马铃薯枯死或者缺苗腐烂,这类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上害虫通常以马铃薯的叶背与顶部为主要食物,造成马铃薯的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导致马铃薯減产。

二、北方马铃薯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1、做好马铃薯的种薯处理工作

提升北方马铃薯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水平,需要做好马铃薯的种薯处理工作。第一,要挑选脱毒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由于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对病虫害的自然抵抗能力不同,因此,在种植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病虫害的流行趋势,来挑选适宜当地种植条件且具有良好抗病性的种薯,如荷兰七号或者春薯三号等。同时,要注意留种田与所要种植的区域之间相隔2.5公里以上,在具体种植时期,要采用严格的管理措施,进行单打单收;

第二,要做好种薯的切块工作,在进行切块处理时,要去除那些感染病虫害的马铃薯,建议使用小薯播种的方式,以此来减少切块过程中的种薯感染。种薯的切块大小约在30g-50g之间,同时要保证每个薯块都会拥有1-2个健壮的芽眼,在切块时通常需要准备2-3把切刀,并将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若遇到感染病害的马铃薯或者腐烂的马铃薯,要及时将其去除,并重新消毒切刀或者更换切刀,以此来防止病菌通过切刀感染种薯;

第三,在具体播种之前要做好种薯的拌种工作,对于那些病虫害的高发区,应该使用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来对种薯进行浸种消毒,以此来预防马铃薯的疫病发生,地上害虫严重的地区,可以改用68%的吡虫啉,并依据种子质量0.5%的比例进行拌种,对于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每15公斤的种薯,则可以选用50%的辛硫磷乳油20毫升并兑水2公斤进行拌种。

2、采用农业防治技术

采用农业防治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北方马铃薯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一方面,应该采用高垄栽培,通过使用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田间的积水,从而降低田间的湿度,降低马铃薯的发病率,达到马铃薯高产目的。并在高垄栽培的基础上,进行适时播种与合理轮作,根据本地区实际的气候环境与种植制度,来合理安排马铃薯的播种日期,尽量避免使马铃薯的播种与茄果类的作物进行套种,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以此来减少田间病虫害的发生率。在马铃薯的现蕾期,要严格控制马铃薯地上部分的生长量,以此来防止马铃薯的徒长,促进马铃薯的根系生长,增强马铃薯根系的抗病能力。

另一方面,在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需要尽心人工不中害虫,通过利用害虫具有假死这一特性,在害虫的成虫期,通过人工敲打马铃薯的植株,使害虫从马铃薯的植株上脱落,及时将这些害虫收集到一起,拿到田外进行集中处理。在害虫的产卵期,可以通过恰当的田间管理,将病虫害叶进行集中摘除,和集中处理,以此来减少马铃薯的病虫害基数,从而有效地降低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率。

3、科学使用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害虫的物理特性,来诱杀害虫,降低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病率。首先,可以通过使用杀虫灯来诱杀害虫,在害虫进入成虫期后,会有趋光性,因此可以在马铃薯种植园来悬挂射频杀虫灯,来诱杀如二十八星瓢虫、蚜虫或者地下害虫等,一般说来,每个射频杀虫灯通常可以覆盖3-4公顷的马铃薯田;

其次,还可以通过选择黄板来诱杀害虫,蚜虫等害虫在成虫期对于黄色的事物具有较强的趋向性,因此,在马铃薯田间悬挂黄板,来吸引蚜虫等成虫,以此来有效地减少马铃薯的蚜虫病害率,防止病毒在马铃薯种植园中传播。

4、选用低残留化学药剂

上述栽培技术,如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等手段,这些防治手段主要是针对马铃薯田间病虫害的不严重情况,若马铃薯种植田的病虫害发病率极高,且超过了上述两种防治手段的防治标准后,就要采用化学药剂的防治手段,来进行马铃薯病虫害的田间防治工作。

一般说来,马铃薯的病虫害主要包括蚜虫、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以及二十八星瓢虫等。因此,在防治蚜虫的时候,可以选择0.1%的灭蚜松、0.05%-0.1%的乐果,以及0.2%的敌百虫等,或选用杀灭菊酯3000-4000倍液的喷雾等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对于二十八星瓢虫的防治,可以选用菊酯类的杀虫剂如20%氰戊菊酯乳油,或者2.5%的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进行防治;对于病毒病的防治,可以使用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及32%的核苷溴吗啉胍约30-50毫升,并兑水30公斤,病菌速灭13毫升,进行防治;对于早疫病与晚疫病的防治,可以选择69%的烯酰与锰锌可湿性粉剂约80-10克,或者72.2%的霜霉威水剂约50-60毫升,每间隔7-10天进行一次防治,连续喷2-3次。

(作者单位:151101黑龙江省肇东市海城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切块晚疫病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魔芋切块繁殖的生长特性及产量分析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马铃薯种薯切块技术要点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