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桑椹的生态习性及育苗技术
2019-09-03王秀艳
王秀艳
桑葚不仅可以食用,也可以进行药用,早在古代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桑葚在成熟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紫、红、青三种形态,以紫色最佳,在口感、功能等各方面都表现最佳,在其功能中,存在花青素、芦丁等,能够起到抵抗衰老、防癌症的功效,受到人们的欢迎。本文则针对桑葚的习性、育苗等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希望能够为桑葚种植提供相关参考。
一、桑葚
桑葚属于桑科,是桑树上解得果实,整体形态呈椭圆状,长度大约保持在两厘米左右,全身呈多块状,其颜色随着成熟度不断呈现出绿、白、红、紫、紫黑的变化过程,口感较好,味道多为甜,略带酸味。不仅当代人们喜欢食用桑葚,早在古代,就对桑葚进行记录,甚至区别了其成熟度不同时候的食用价值,这就说明,桑葚早就成为人们食用的对象,并针对其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在国内,对桑葚的种植最多,种类也非常多,各自散布在不同的地区之内。根据科学研究,桑葚当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诸如B1、氨基酸、胡萝卜素等都非常高,与葡萄、苹果相比,其各类成分高出很多倍,而在中医角度来看,该果实微寒,能够入心、肾,可以达到生津、补血、润肠燥等效果,可以缓解诸如心悸、腰膝酸软、口干等症状,产生药用作用。一般来说,各类人群都能够食用,而其中女性、多用眼的人群更加适宜。其生长的地区最早在中部地区,距今大约有四千多年,而目前,北方和南方地区都有种植,例如东北、青海、陕西、广西等等,而本文主要针对北方区域的桑葚进行讨论。
二、习性介绍
北方气候相对比较干燥,温度适宜,而桑葚需要保持温度稳定,最低不能超过十二度,最高则不能超过四十度,因此,其花期在四月左右,而果实则成熟于五月至七月之间,說明这一阶段中,北方气候比较适合桑葚的生长。桑树表现为乔木特征、灌木特征,桑葚生长喜欢阳光,而在萌芽期比较耐阴,在气候方面,比较耐寒、耐旱,但是更喜湿润,在水湿情况下也可以很好地适应,这就说明桑树的适应力比较强,不仅针对气候,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也可以很好地适应,比如在山地、丘陵等各个土壤中都可以生长,但自身喜好深厚、肥沃土壤,桑树的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很好地抵御风力,在青海种植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生长速度也比较快,修剪之后可以很快生出新芽,另外,在生长当中可以很好地抵御烟尘,由此可以看出,桑树在环境适应力比较强。
一般来说,如果该地区的日温度基本达到十二度,桑树开始发芽,首先,冬芽在温度稳定之后不断膨胀,产生开裂现象,逐渐可以看见叶尖,这是脱苞的过程,这一过程基本需要九天左右。之后叶尖不断生长,逐渐分开,分开的阶段需要五天左右。之后,叶子就会真正形成,需要三天左右。在叶片形成之后,温度也会随着时间不断升高,这时候,桑叶的生长就会呈现出旺盛的特点,叶片普遍生长速度快,桑果逐渐生长、成熟。当果实被采摘完毕之后,人们会对桑树进行修剪,称作夏伐,一般需要选择在晴天完成操作,能够很好地保证伤口复合的效率和程度,如果伤口不能及时复合,则很容易产生枯拳现象,影响后期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桑树根因为缺少光合,中止生长,经过大约一个星期之后会逐渐产生新芽、继续生长。夏季的结束、秋季来临,温度逐渐降低,桑树因为缺少必要的生长条件,生长速度减缓,在温度降低到十二度之后就会停止成长,而这一阶段中,桑树正在蓄积能量,所以这一阶段也需要确保枝条上有叶片,确保达到光合标准。当温度继续下降,桑葚则不具备生长的条件,逐渐停止生长,叶片中的养分流失,最终脱落。果树整体水分大幅下降,在木质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它们顺利度过冬天,避免冻伤。对于不同地区来说,温度不同,使得休眠时间产生差异,而对于北方各个地区来说,桑树的休眠开始地比较早,并且在春寒等原因的影响之下,树木成长被抑制,休眠时间也比较长,而休眠程度不仅与温度有关,也与干旱情况、养分等因素息息相关。
三、育苗过程
桑树的育苗过程比较简单,在春季育苗最为合适,这一阶段中,桑树尚未开始生长,尚处于木质状态,可以剪下枝条,其长度控制在15cm左右,将枝条插入土壤当中,确保深度达标,最好埋藏八厘米左右,之后进行浇水,较干旱区域需要进行二次浇水,待水浸透土壤之后,完成埋填,另外,在浇水的时候,需要控制好水温,完成育苗之后,需要经过20天左右,枝条便可以生根。
在育苗的时候,常常会因为春寒、干旱等原因造成幼苗死亡,影响存活率,给种植者带来损失,为了避免这种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选择品种的时候,可以选择南方的桑树苗,南方温度较高,品种的根系生长比较快,能够保证有效存活。另外,当养分不足的时候,树苗不容易存活,这就需要在前期对母枝做好施肥工作,这样在后期扦插的时候才能保证存活率。同时,选择母树的时候,需要选择较年轻的。而选择枝条的时候,需要根据扦插季节进行选择。最后在扦插之后,需要控制好环境,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温度、湿度的调整,在北方地区,还需要做好御风工作。
总的来说,桑葚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都比较高,当前,很多地区进行大范围种植,野生转为更加专业的人工培育,也给人们带来了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16210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甘南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