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9-09-03刘雷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5期
关键词:玉米螟水分植株

刘雷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与支持,农业科学种植技术得到不断改良与创新,玉米栽培技术获得了更大的进步,但在玉米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玉米病虫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玉米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本文对玉米科学栽培与病虫害防治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玉米栽培技术

1、整地

玉米适应能力较强,植株较大,根系发达,具有需氧多、喜热、喜肥、喜水的特点,在生长期间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分和水分,为达到自身生产需求和高产目的,应充分考虑土壤肥力和排灌等方面的因素,做到深耕(20cm左右)、翻晒土壤,使土壤平坦、透气,便于排水沟渠疏通和防旱排涝。

2、品种选择

玉米的品种是否优质对玉米的产量、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选种过程中,玉米品种必须要经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综合分析种植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条件,选择具有一定抗性、高产性能好的良种。

3、种子处理

在选好种子后,先对种子进行晒种,增强种皮的通透性,促进氧气进入种子内部,提高种子的出芽率和成活率。拌种时,应用50%辛硫磷乳油500ml,兑水20L,拌200kg玉米种子,从根源防止病虫害发生,给玉米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实现玉米优质、高产的目的。

4、适期播种

海伦市属冷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区,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年平均气温2℃;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至39.3℃;年平均降雨量530毫米;最大冻土深度2.21m;年平均无霜期130天;年冰封期140天左右。在独特的气候特征现状下,玉米播种必须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的温度、水分和通气性等因素,适时播种。

5、合理密植

玉米种植密度的大小与玉米产量有直接关系,不稀不密,才能达到预期的高产量。因此,在玉米栽培过程中,要确保植株生长空间的合理性,注意玉米的种植株数/亩基本要求的同时,还要关注土壤通透性与播种时间的要求,若砂土玉米就可以种植密些,粘土种植稀疏些;在早播玉米时,低温或水肥供应不足,考虑出芽率问题,应密植,若晚播玉米,温度已适合玉米生长,需稀植,防止倒伏。根据当地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水肥条件等因素,植株行距控制为60cm左右,以确保玉米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6、施肥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应结合玉米生长需求,了解玉米生长需求,及时、适时补充肥料,遵循以产定氮、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分次施入的原则,科学施肥。一般情况下,生产100kg玉米籽粒,需要吸收氮、磷、钾问题为2至3kg左右,吸收比例大致为1:0.5:1左右。

7、合理排灌

不同生长时期的玉米,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应根据玉米生长习性来合理排灌,为保证大喇叭口期和花期土壤水分充足,在苗期过后,要做好灌溉工作,以起到蓄积水分的目的,可沟深在18至22cm,沟宽在13至16cm,保证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充足。

8、苗间管理

(1)补苗与间苗。苗间管理主要以促进穗粒期根系发育、培育壮苗为主要目标,为保证玉米植株密度合适,对防范后期病害发生,应在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遵循“去弱留强、简密存稀”原则进行定苗、间苗。移苗时应带土进行,保证浇足定根水,尽可能提高幼苗成活率。

(2)追肥。在玉米生长期间,玉米芽生长出5至6片叶时,要根据玉米生育期需肥特點适期、适当追施氮肥,尿素。在大喇叭口后期,结合玉米螟防治,用磷酸二氢钾兑水进行叶面喷施。

(3)水分管理。玉米田间水分管理能起到保水效果,确保玉米种子发芽和苗壮。在6至7月份期间,因自然界水分自然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玉米植株对水分需求量增加,适期灌溉非常重要。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1、病害

(1)物理防治

①玉米叶斑类病害。此类病害主要集中在整地阶段,为此,应提高土壤肥力,做好整地、深松、深耕作业。

②玉米纹枯病。在玉米成熟到灌浆期时,纹枯病比较常见,应培育和种植抗病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合理密植。

(2)化学防治

①根腐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选用抗病品种,选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②玉米叶斑类病害。在玉米心叶末期,选用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喷施,在玉米8至10叶期用氧基萎锈灵药剂3kg/hm2兑水600kg进行喷雾,每周进行1至2次。

③玉米纹枯病。选用菌核净、烯唑醇、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至10天再喷一次。

④黑穗病。该病使得雄花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影响玉米产量。播种前,用0.3%氧环宁缓释剂拌种即可。

2、虫害

(1)物理防治

①玉米螟。玉米螟主要破坏玉米茎秆组织,影响植株营养运输,可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或通过秸秆还田、选用抗病虫品种,实施种子处理等方法,减少病虫源。

②玉米叶螨。播种至出苗前,清除田边地头杂草,破坏其生繁环境。

③棉铃虫。产卵初期时,应释放螟黄赤眼蜂,灭卵除害。

④二点委夜蛾。播前灭茬或清茬,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

(2)化学防治

①玉米螟。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或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杀虫剂喷施。

②玉米蚜虫、玉米叶螨。玉米蚜虫分为苗蚜和穂蚜两个阶段,防治时,可利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溴氰虫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可采用每亩25%蚜螨清乳油50ml喷洒,为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③棉铃虫。卵孵化盛期选用苏云金杆菌制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等喷雾防治。

④二点委夜蛾。利用含有溴氰虫酰胺等药剂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喷雾防治。

3、绿色防控

针对玉米种植区域和生育特性进行防治的同时,应考虑绿色防控技术的支持,重点防控,实现节本增效,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作者单位:152300黑龙江省海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玉米螟水分植株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减盐不如减水分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完形填空Ⅳ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