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香菇产业扶贫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9-09-03郭静
郭静
摘要:宣城市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独特的气候环境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等,非常适合发展优质香菇生产。该文分析了宣城市香菇产业的现状、发展优势、产业扶贫带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宣城市香菇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香菇产业;扶贫现状;对策;宣城市
香菇素有“山珍之王”之称,具有独特的风味,且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备受人们的青睐。我国香菇产业从砍花栽培,到菌种椴木栽培,发展到袋料栽培,以及工厂化生产,技术不断提升,产量不断增长,产销一路看好。当前,香菇品种的驯化培育已取得了巨大成功,培育并大量种植的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品种,不同品种在不同温度下出菇,加上不同地域、不同海拔的错季种植,基本实现了鲜菇的周年化供应。
由于香菇种植周期短、效益好,自2015年下半年起全国开始的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中,香菇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2015—2018年全国因精准扶贫而新种植的香菇突破10亿袋。这是由于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山区,有资源优势,所以地方政府把种植香菇作为贫困山区扶贫的主要选择产业。本文分析了宣城市香菇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扶贫优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宣城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2018年,宣城市种植香菇约2800万棒,产量约1.9万t,产值约2亿元,主要销往沪苏浙地区,少量在本市及周边市场销售。种植方式主要以传统的地埋式为主,近几年少数种植户采用架式和靠棒栽培。产地主要有宣州区、广德县、泾县、宁国市、绩溪县及旌德县,全市近千人从事香菇种植。
1.1 菌种来源 一是购买菌原种,自制菌棒,二是购买加工好的菌棒,购买成品菌棒的成本较自制菌棒高0.8元左右。购买菌种主要来源于宣州区华阳、溪口,浙江庆元,江苏蕈源种业科技公司等地。
1.2 主体情况 宣城市种植香菇的专业合作社共计66个,家庭农场71个。其中,国家级专业合作社5个;省级专業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1个;市级专业合作社7个,家庭农场13个。
1.3 收益情况 据调查,2018年香菇种植行情相对稳定偏好,自制菌棒的成本为每棒2.5元左右,购买菌棒的成本为每棒3.3元左右。每棒可采鲜香菇0.5~1.0kg,平均每棒0.6kg;全年的平均批发价在10元/kg左右,自制菌棒每棒利润2.7元,购买成品菌棒每棒利润在1.9元左右。
2 区位发展优势
2.1 良好的区位优势 宣城市毗邻江浙沪,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生产的香菇能够及时的运送到各大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对香菇的需求量大,产品供不应求。
2.2 独特的气候环境 宣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6.0℃,年平均降水量1429.6mm。特别是山区气候独特,昼夜温差大,山泉水系众多,非常适合发展优质香菇生产。
2.3 丰富的资源优势 宣城市拥有大规模的阔叶林树木,常见的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或阔叶、针叶混交为主,能够保持相对的生态平衡,为香菇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2.4 充足的人力资源 宣城市人工栽培香菇有多年历史,栽培技术成熟,拥有一批栽培香菇的能手,从事香菇生产的群众基础较好。香菇栽培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香菇产业能够吸引劳动力人口回乡创业,为发展乡村经济、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提供了人力保障。
3 产业扶贫带动情况
3.1 多方面支持促发展 (1)旌德县根据《旌德县“聚力农民增收”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凡2017年8月以后享受财政补贴的经营主体,2018—2020年3年间,每年拿出项目资金的5%作为扶贫基金,用于扶贫开发及帮扶困难户。(2)泾县将食用菌纳入设施蔬菜奖补范围,对合作社与个人,只要新建大棚在0.67hm2以上,符合奖补标准的都按6万元/hm2兑现了奖补资金,2018年兑现补助2017年新建香菇大棚面积10.23hm2,发放补助资金61.32万元。(3)广德县2017年将香菇种植纳入政策性保险,减小种植户技术、销售、灾害等因素风险,大幅提高了种植积极性。(4)宣城市各地每年积极组织菇农外出参观学习,或邀请专家来宣城市开展香菇种植技术培训,帮助菇农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
3.2 全方位带动促增收 从2016年开始,宣城市大力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即各类基地(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模式。有劳力的贫困户,可以自主发展增收,劳力较弱的贫困户主要是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获得租金”,扶贫资金入基地“变成股金”,就地务工“挣得薪金”,盘活土地等资源入股“分得现金”。宣州区的九连山珍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前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制棒接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等,帮助贫困户化解技术及销售上的难点。帮扶的贫困户年纪在50~60多岁,平均每户贫困户栽培香菇1万棒,带来稳定收益2万~3万元。泾县泉峰村整合香菇种植户成立香蕈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改造种植基地,提升香菇品质,升级香菇产业结构;基地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最多时带动20户贫困户从事香菇种植,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参与入股,进一步增加收入,并创新“村社双带”模式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目前泉峰村年产量60万棒,年产值达400余万元。绩溪中巧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专业合作社,2018年共带动全县70户贫困户种植食用菌,主要负责技术培训指导和产品收购,让每户年均获得3500元收入,合作社还与农商行合作实行了贫困户精准扶贫“带资增收”项目,带动30户贫困户贷款150万元入股合作社种植食用菌,每户获得2000~2500元的分红。此外,贫困户还参与生产经营获得劳务收入,已有90%的贫困户靠种菇脱贫。2017年,巧川村委会以50万元资金入股该合作社,将在以后的每年年终获得7%的固定分红,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打开了一条新思路。旌德县香菇种植户全年帮扶19名贫困户,使每人每年获得收入3000~30000元不等,全年务工总收入在28.5万元,每人年均1.5万元。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生产技术亟待改进 周边省份大部分香菇生产地区已完成了从地埋菇到架式菇栽培方式的转变,而宣城市目前绝大部分还是地埋菇栽培方式,单位产量、单位效益及品质均落后于周边地区,栽培技术亟待改进。皖南乃至整个安徽省缺少专业的菌种厂,生产上所用香菇母种均来源于其他省份,存在菌种与当地生态环境不适应的问题,产量及品质均受影响。
4.2 品牌化销售意识淡薄,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宣城市香菇采收后几乎都是无包装,无品牌化销售。销售环节呈现单枪匹马、各自为阵的状态,难以发挥集团优势。香菇精深加工产业更是缺乏,无完整产业链,产业整体效益提升难度较大,附加值不高。虽然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但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无法带动香菇产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导致香菇产业发展徘徊不前。
4.3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香菇生产虽然效益好,投入产出比高,但一次性投资较大,大部分农户投入较为困难,加之香菇市场价格多变,风险比较大,农民不敢冒险投入,从而限制了香菇生产的快速发展。目前,宣城市蔬菜产业发展无项目资金支持,大部分种植大户也无相关政策扶持,尚未出台过专门针对香菇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合作社和农户一次性投入较大,产业发展较慢。
4.4 缺乏专门的市场开拓人才和队伍 宣城市特别是宣州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进袋料栽培技术,取代段木栽培,这是一项技术革命,实现了由室外自然栽培到棚室栽培,由零星种植到规模种植,生产周期缩短,产量大幅度提高。经过10多年的发展,香菇种植达到鼎盛时期,种植规模接近2000万棒,其中“宣华”牌香菇在上海市场的占有率一度达到70%。随着时间推移,宣城市香菇生产懂栽培、会管理的技术人才不少,但从事菇产品市场开拓、精通产品贸易的人才极少,对市场的把握、信息的收集与反馈能力较弱,难以按照市场需求及时组织生产和贸易。香菇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专业的香菇产业服务队伍,菇农不能及时得到培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果不能及时推广,更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最终导致了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
5 对策建议
5.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编制香菇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引导。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更多有效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通过举办农产品推介会、组织参加博览会、展销会、评奖评优活动,宣传香菇产业。研究制订香菇产业发展的奖补政策,对基础设施如钢架大棚的建造进行补助,对吸收困难户就业的香菇产业基地予以奖励,分担种植户投入压力,促进产业发展。
5.2 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和选育适合本地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香菇品种,创新和推广香菇优质栽培技术,研究工厂化新工艺和設备,拓展产业链开发;二是制定地方种植标准,推广实施香菇标准化种植;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广大种植户种植管理的水平。
5.3 扶持龙头企业,增强对产业的带动力 培育和支持有发展潜力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开发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使之充分发挥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运作机制,积极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为载体,推动香菇产业发展。
5.4 重视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 借鉴浙江“庆元香菇”成功案例,打造宣城市香菇公共品牌,提升品牌价值,推动整个香菇产业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常林.浅谈江城县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10):29,23.
[2]张媛.浅论宣城香菇衰退的原因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7(5):184,25.
[3]李月梅.香菇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J].食品科学,2005,26(7):261-266.
[4]魏义昌.西乡县袋料香菇产业发展调查报告[J].汉中科技,2013(2):32-33
(责编:张宏民)